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括号中应为 来源 :学。 A “封建亲戚 ” B “世卿世禄 ” C “立子立嫡 ” D “敬天法祖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可以看出宗法制,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C。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 A两项是 C项衍生而出,材料未涉及 B 、 D项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2、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 “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从题干看在抗战时期,中国西南成为中国学者和文人聚居的地方,这些原本生活在东部大城市的学考和文人的到来,带动了这一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专制,也不能说明文化教育 “无序 ”,所以 B、 C两项错,而 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 考点:近代中
3、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 23 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可知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 B 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C 错误,
4、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 D 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 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以排除 B 和 C 项,因为题
5、干所述事件发生在 1982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 瓦解,不会坚持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只是改造经济体制,并不改造农村基层政权机关;题 “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说明当时不仅仅有包产到户,还有很多种形式,故 A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歌谣中 “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
6、合作社 ”并结合 19531956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 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 C 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 “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 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 D 项。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 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 错。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 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
8、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判断分析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体现了该书的主题 改革,再结合第一、五、七章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 D, A、 B、 C都不符合题干。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 “啤 ”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答案:
9、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已被西化 ”“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崇洋媚外观念 ”等信息,故 A、 B、 D三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外洋文化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
10、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从 “新军、警察 ”可知是民国时期; 从 “三省、科举 ”可知是时宋代时期; 从 “本路蒙古学 ”可知是元朝时期; 从 “报刊、文物古迹 ”可知是当代,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元时期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国时期 政治文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 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 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
11、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 ”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 “只是先把 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的信息可以看出, “四书 ”更受重视,故 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 B项错误; 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
12、际的儒学思想 理学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 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年 4月,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全面抗战期间,故排除 C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 1953年,晚于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 1945年),故排除 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13、 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 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可知毛泽东主张效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排除 B项,选择A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路线 明清时期,纂修族 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家谱体现的是家族的凝聚力,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 “名门家族 ”“普通百姓 ”修撰
14、家谱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理学的反映,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理学 19世纪 60年代, 江浙地区出现了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时间上看,是 19 世纪 60 年代,根据所知识,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仍然是商品输出为主。从根据所知识,在浙江还
15、没有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超,从所给材料看,丝的收购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局面,也就说明丝织业的市场扩大,从而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农产品的商品化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 48道,申报户数 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 “东南纳税八道 ”,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 58 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16、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的能力。根据 “东南纳税八道 ,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 58 3%”可知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A正确。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排除 B; C题干看不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南移的表现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解题的关键信息在于对中央集权和宋初两个概念的理解,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 A选项中 “文官任知州 ”属于控制地方,且实施于宋太祖时期,
17、符合题目要求。设三司使虽也属于宋初,但主要中央内部职权的调整,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更多是有利于皇权加强,排除 B。枢密院自唐代就有,属于军事机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C。将兵法属于王安石改革内容,时间不对,排除 D。 考点: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抓住材料中 “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句核心的话,从
18、这句话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重点是 A 项体现公民的平等, B、 C、D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城邦政治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
19、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影响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 “君主能 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A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 B项指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前的英国, C项符
20、合美国三权分立特征, D项中 “君权仍重 ”,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答案: C 试题分析: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与题干中 “北方山岭 ”信息不符,故 A项错误;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
21、成燎原之势 ”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 “民族武装起来 ”信息不符,故 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 “北方山岭 ”“长江原野 ”“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 ”“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 ”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故 C项正确;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不符合 “民族武装起来 ”信息,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 “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西 临川一 中高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