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图片最能展示罗马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圆形竞技场 B罗马长城遗址 C古罗马奴隶角斗场面 D罗马法 答案: D “任何一 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因此, 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 “邦联 ”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 “主权在民 ”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 “制约与平衡 ”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答案: C 19世纪末 20世纪
2、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 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表 3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 4 6 3 1 2 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地理上的方便 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 B C 答案: B 图 8所示为 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 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
3、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答案: A 有学者认为: “与所谓 器物 制度 文化 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 西化 反西化 现代化 ”。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 “反西化 现代化 ”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答案: D 于博览会可以 “开风气而劝工商 ”, 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 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 “南洋劝业会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
4、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答案: C 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 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 20世纪六十年代 D 20世纪七十年代 答案: A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C十二铜表法蕴含 “法治 ”的精神 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答案
5、: C 马丁 路德主张 “君权神授 ”(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 “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 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答案: A 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把 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 ”,下列事件属于 “反思和怀疑 ”的有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罗斯福新政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D 表 4为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 20世纪 5070 年代经济数据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表 4 国家或地区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6、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占世界GDP 比重 1955年 36 33% 3 9% 4 5% 2 2% 4 9% 2 2% 17 5% 1976年 24 9% 6 8% 5 8% 2 8% 3 1% 8 1% 21 7% A 20世纪 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B 19551977 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 C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 20世纪 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答案: A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因此, 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 “邦联 ”
7、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 “主权在民 ”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 “制约与平衡 ”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 权属于国务卿 答案: C 该图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在回忆其被抄家的情景时写道: “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
8、重破坏 答案: D 20世纪 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 “奇迹 ”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 “大跃进 ”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 “创新 ”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 “市 ”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
9、学体裁 “ 词 答案: B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 C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 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10、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 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答案: B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 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 19世纪 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答案: B
11、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 “18世纪后期,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根本目的是争夺霸权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 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千年之大变局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 A B C D 答案: B 该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 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 C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12、 D它让人 “见其服而知贵贱 ” 答案: D 列宁曾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答案: D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国。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以下反映的事件符合该认识的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山东省 汶上 中高 12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