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 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小题 2】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学在民间 ”取代了 “学在官府 ” A B C D 【小题 3】下列 不属于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小题 4】孟子被称为
2、“亚圣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 B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思想 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 “仁政 ”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小题 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小题 6】全世界 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 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
3、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 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 “智慧 ”应包括 A “克已复礼 ” B “民贵君轻 ”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以德服人 ” 【小题 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小题 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不正确 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
4、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小题 9】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B 【小题 6】 C 【小题 7】 A 【小题 8】 B 【小题 9】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 “
5、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 “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不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学在民间 ”取代了 “学在官府 ”是条件而非原因,因此排除。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即认真审读
6、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 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逆向思维,墨子属于墨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小题 4】 试题分析: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
7、心。 考点:儒学 点评:孟 子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小题 5】 试题分析: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体现了孔子 “礼 ”的思想。即恢复传统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认为 “仁 ”就是 “爱人 ”。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 “礼治 ”,即 “克己复礼为仁 ”。 【小题 6】 试题分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了孔子 “仁 ”即 “仁者爱人 ”,
8、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爱人 ”就要遵循 “忠恕 ”之道。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 “ 仁 ”和 “礼 ”。 【小题 7】 试题分析: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属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属于墨家思想 ;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属于法家思想。因此选 A,分别体现了孔子、孟子的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 ”,进一步 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 【小题 8】 试题分析:本题
9、属于逆向选择题,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并不在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当时迎合统治者需要的是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小题 9】 试题分析:孔子和孟子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爱有差别,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 的利益,主张爱无差别。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10、 儒家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 “朝秦暮楚 ”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 B C D 【小题 2】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 “忆昨深山
11、里,终朝看火耕 ”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题 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 “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兼爱 ”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 “非攻 ”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小题 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
12、,防止人民反抗 【小题 5】下列哪项是孟子对孔子 “民本 ”思想的发展( ) A “为政以德 ” B “节用而爱人 ” C关心爱护百姓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小题 6】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小题 7】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 ”的结论 B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民主思想 C提出 “气者,理之依也 ”和 “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
13、 D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 “万世之至论 ” 【小题 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小题 9】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小题 10】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
14、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5】 C 【小题 6】 B 【小题 7】 A 【小题 8】 C 【小题 9】 C 【小题 10】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明 显不对,礼崩乐坏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出现 “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相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是在近代中国。 考点:春秋战国变革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
15、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B表述不对,荀子的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是说人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属于古代唯物思想,而不是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点:荀子 点评:制天命而用之 意为要驾驭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加以利用。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指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重要意义。荀子认为,人不应该只是仰慕、颂扬自然的伟大和等待自然界的赐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自然界的变化,利用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他说:推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何如蓄养万物而控制它;顺
16、从天而颂扬它,何如驾驭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好的天时而坐待自然界的恩赐,何如顺应天时而使自然界为人服务;听任万物自然增长,何如发挥人的能力去促使万物增长?总之,荀子认为 不能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天的问题,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自然界的问题,就失去了万物的真情。荀子还把天、地、人三者作为三种平行的力量并提,提出人要以自己的努力与天、地相配合,参与整个宇宙的变化。荀子这些思想,表现了人对自身力量的觉醒和新兴力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高度信心。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C表述不对, “非攻 ”主张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时代恰好不适应当时各诸侯国
17、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赏识的是法家思想。 考点:墨子 点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 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是墨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小题 4】 试题分析: A.制天命而用之出自荀子; C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墨子;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出自法家学说; B符合孟子。 考点:孟子 点评: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
18、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 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小题 5】 试题分析: A.“为政以德 ”出自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治; B “节用而爱人 ”也是出自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约用度,爱护官吏;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出自黄宗羲; C符合题意。 考点:孟子 点评:孟子的 “仁政 ”、 “民本 ”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小题 6】 试题分析: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侧重于批判而非 构建; C反对重农抑商
19、,提出工商皆本侧重于经济领域; D认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 B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符合近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趋势。 考点:黄宗羲 点评:黄宗羲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题 7】 试题分析: B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民主思想出自顾炎武; C “气者,理之依也 ”和 “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出自王夫之; D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 “万世之至论 ”的是李贽; A符合黄宗羲。 考点:黄宗羲 点 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
20、下之大害。 ( 2)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题 8】 试题分析: A B C D都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但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C,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考点:黄宗羲 点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以来商品经济逐渐取代古代的自然经济。 【小 题 9】 试题分析:大概意思翻译: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必要效法孔子一样做到大智大圣,如果真的一定要做到像孔子一样的圣人,那么千古之
21、前如果没有孔子,那现在的人岂不是不用做人了吗?!这段古文的意思是想阐明一个道理 “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必盲目地效仿他人,每个人自然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用处。 考点:李贽 点评:抓住题干中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 【小题 10】 试题分析: 的 观点不准确,有一些朝代宗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而获得广泛传播。如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此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 。 考点:儒学 点评:要注意选择题中选项的表述,是否有一些限定词如 “始终 ”“彻底 ”“开始 ”等
22、表述不当,如表述不当,则可排除。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明确提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小题 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小题 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 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小题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
23、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小题 5】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小题 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 中学 外语 实验学校 10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