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8前 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职位或国家机关不包括 首席执政官 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贵族政治特点的掌握理解能力。联系史实可知,公元前 8前 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着重要的职位或国家机关包括 首席执政官和 长老会议;当时的 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而贵族把持的都是要职。 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时期才建立的机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雅典贵族政治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
2、。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 维或排除法。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 悔改 ,才是基督的正道 ”。这句马丁 路德的名言主要目的在于 A劝导人们远离宗教迷信活动 B否定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 C宣扬人的伟大 D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 悔改 ,才是基督的正道 ”。可知,马丁 路德并未劝导人们远离
3、宗教迷信活动,也未宣扬人的伟大,故可以排除、两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D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是他的直接目的,而非主要目的。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这一考点,从考察的内容来说主要考查,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加尔文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从考查的角度来说,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派别、主张及其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 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 B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欧洲的民族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西欧宗教改革是欧洲一场深刻的
4、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思想领 域。宗教改革之前,欧洲处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之中;宗教改革则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宗教趋向自由。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的影响是重点内容要全面把握。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 主义 (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
5、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尼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 ”,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材料分析,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可以看出是西方近代的
6、思想观念,具体来说是加尔文 “先定论 ”,这种以财富为成功标准、倡导个人成功的思想,是西方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
7、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 了罗马的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起到了, B有力打击了罗马的天主教会、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的作用,这三项是正确的认识;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这一说法明显的拔高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他对封建势力只起到了打击作用,并未摧毁封建势力。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全面把握马丁路德改革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2)
8、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3)最终确立了 “教随国定 ”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4)确立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穆罕默德 .阿里在政治改革中 ,规定各部部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命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最高国务委员会没有实权 B维护专制集权 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D改革了政治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 A.最高国务委员会没有实权,与材料的联系不大;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这与材料当中部长产生的途径是矛盾的; D. 改革了政治机构,这一说法体现不出本质特点;本题应从穆罕默德 .阿里的阶 级属性去考虑本质目的,他维护的是封
9、建地主的利益,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故此题应选 B 项。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关于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这一考点。从考察内容上来说,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都是常考内容;从考察的角度来说,重点考查阿里改革对埃及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反映了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里的 “自己的劳动果实 ”代指民族工业的
10、产品,联系所学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可知,与此相关的措施应该是保护民族工业。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比较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相似之处:背景:内忧外患。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富国强兵。措施: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开办军事:业、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建立近代学校,培养近代人才,派遣留学生。影响:都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结果 :失败。性质:都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的改革,都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不同点:背景:阿里改革时三大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洋务运动时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力量强大。目的:阿里改革称霸扩展中东地
11、区。洋务运动镇压农民起义。内容:阿里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积极扩张。洋务运动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影响:阿里改革获得民族独立。洋务运动未挽救民族危机。 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中列宁的话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可知, 1861
12、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也是俄国政治进步的要求,尤其材料中还提到 “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可知这场转变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点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这一考点,从考察内容上来看, 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二一九 ”法令的主要内容,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从考察角度上来看,主要考查 l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辩证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 “二一九法令 ”规定土地属于 A地主 B国家 C农民 D资产阶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练习课本所学改革内容知识可知
13、,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点评:辩证的认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1、进步性: (1)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资金 、国内市场 ),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
14、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2局限性: (1)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改革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 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15、.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说法错误,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并非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点评: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
16、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 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
17、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 “废藩置县 ”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 B.明治政府推行 “废藩置县 ”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废藩置县与教育发展无直接联系;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女童入学率始终低于男童;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说法错误
18、,赔款是 1895年赔付,而义务教育则从 19世纪 70年代以来就不断提高。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历史图表是材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除了具备材料题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材料新、情景新、信息量大、可考查问题和角度多的特点。它能深入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文字表达、逻辑论证和创造性认识等多方面能力。图表题一般由图表和设问两部分组成。一般解答时要做到: 1. 审设问:首先,围绕图表审读设问,只有把图表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目的的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时间、范围、程度和本质。 2. 找信息: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要准确提 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
19、中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表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 A对外侵略扩张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德国和日本的近代化道路可知, A对外侵略扩张、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确立君主立宪制,以上三项是德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中的相同点, D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这是日本独有的,德国没有,是不同点。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1、后发优势:用 50年走完了西方 200年的路程。 2、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20、。 3、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4、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5、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 “文明开化 ”、 “和魂洋才 ”, “帝国宪法 ”。 6、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 -确立宪法 -对外扩张。 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者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 ”。该作者的目的是 A客观地讲述历史 B揭露武士的腐朽 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D维护幕府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中说的是武士在改革前后
21、的变化,作者明显肯定改革前的状况,认为改革后使武士腐化,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站在幕府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故 A项错误; B揭露武士的 腐朽,这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其目的; 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注意时间大致相同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不同之处:( 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
22、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 “东洋道德、西洋艺术 ”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 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 “奉还版籍 ”、 “废藩置县 ”、 “地税改革 ”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
23、义道路。 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改革之后的 “平民 ”包括 农民 武士 商人 僧侣 神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称 “华族 ”;地位仅次于皇族;武士改称为 “士族 ”;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被称为 “平民 ”,所以所给的选项中, 农民 商人 僧侣 神官,都在平民之列,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昆明 第二 中学 第二次 阶段性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