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对西方世界了解有限 B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很模糊 C对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必要理论的认识 D急于改变中国的心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有如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人们一时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
2、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刊物上纷然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 ABC 都符合原因,D则无从体现。按照逆向思维,如果说是因瞿秋白急于改变中国的心理,那他应该尽快选择马克思主义,而不 是如材料所说的困惑。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点评:反证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惟, “反其道而行之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适合否定式历史选择题。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 “君视臣如草芥,
3、臣视君如寇仇 ”句时说: “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 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D朱元璋最反感 “君视臣如草 芥 ”的态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孟子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可知孟子中有某些限制皇权强的内容; A不对,与史实不符,而且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命儒臣修订而非完全否定孟子; CD不对,朱元璋 “非臣子所宜言。 ”显然是不认同君臣应平等相待的主张,要求强化皇权,维护君臣等级。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点评: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 “煞费苦
4、心 ”。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 “障眼法 ”。换句话说,有的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如本题只需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这一知识点即可得出结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 会曾经历过 “小国寡民 ”时代,并且成为后世不断回味的政治素材。下列各项中,与 “小国寡民 ”有关的是 ( )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孟子追求的
5、 “仁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体现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 “小国寡民 ”的原始社会,因此 正确;屈原在治国上追求 “美政 ”,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因此 错;古罗马崛起后不断扩张疆域,其政治体制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错;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是城邦制度,也与 “小 国寡民 ”相关,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小国寡民 ”的历史概念,进而考查对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特征的理解 点评:从干扰项的设置分析,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
6、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阿伦 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 “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 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 “因信称义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材料是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但没有说宗教
7、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而且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地区; C不对,根据题干 ”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因此不能说两者完全一致; D符合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表述,但与题干的核心思想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1、宗教改革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 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
8、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 426年一公元前 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 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 ) A自然法即可成为人为法 B人性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 C法律的产生与契约有关
9、 D自然法取代人为法是一种必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D不对,根据题干,安提丰划分了人为法和自然法,并论述了两者的不同,但没有说自然法取代人为法; B不对,作者是说人为法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而没有说人性的问题;根据题干 “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 ”可知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文化。 点评:材料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这 一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一定要紧扣材料本身。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
10、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巴拿马运河印度华工赴美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ABC都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但都是材料的片面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最佳类选择题一般最多只有一个错误选项,而其它二个都在不同程度上符合题意。解答最佳类型选择题要特别注意获取和挖掘 “最佳结合点 ”。这个结合点从干扰项设计的角度出发,应该思考四个选项之间存在着的关联系。他们往往存在质与量的关系、主与从关系
11、,因与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必然与偶然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个体与群众的关系等等。探究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抓住问题的 “最佳结合点 ”。上面一例都有力佐证这一思想。 1909年出版的 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
12、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阅 读材料可知:固然这位英国女工 暂时不再贫穷了 、 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但是, 当我星期天往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 ,由于 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气谈论她们。 故 D项符合材料表述, B、 C两项不符合材料叙述;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妇女解放。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关键要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这类题目的干扰项往往对材料的作出
13、以偏概全的理解 、以现象代替本质的推理。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 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 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是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 考点: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本题适用直接选取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考生一定
14、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 “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 “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可以看出除了为当时的王权扩张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宗教传播,所以选 D 项。
15、A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B不对,是强调自己发财致富,而不是为别人带去黄金; C不对,新航路开辟伴随早期殖民扩张,给土著人带去的是灾难而非恩典。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因果类型常出现的干扰项设置主要是 “不同时期的因果混淆 ”、 “因果倒置 ”等手段,解题要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判断因果关系。 “分
16、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 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 A项。另外本则材料选自商鞅的商君书,阐述上古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必须遵循一个总原则 “ 论从史出 ”,即依据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从
17、中 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不要受所学课本知识的干扰,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创新,得出新知。 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 “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 。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 ) 宗法观念 忠孝观念 等级观念 宗教观念 尊卑观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 ”可知体现了 忠孝观 念;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可知体现了 等级观念 尊卑观念, “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可知体现了 宗法观念 ,但 宗教观念没
18、有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观念 .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全面完整性,这是解答材料型选择题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同时注意答案:选择要有包容度,应涵盖题干材料的整体,不能被 “只言片语 ”所害。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反映出( )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 民国共和 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 民
19、国共和 混为一谈,并不了解民主共和的实质,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A不对,说法刚好相反; CD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点评:评价型选择题提示语一般有 “评价 ”、 “评述 ”、 “表明 ”、 “评论 ”等,该题型可考查描述和 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是要求独立的审视历史事物并做出初步的史学评价的能力。同时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正确方法评论历史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催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了
20、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D有利于宗教改革的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 BCD都属于影响。 A表述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是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而非影响,因此符合题意。 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命题者在这里使用了因果倒置的手法。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
21、的因果关系。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改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求人是古代中国科 技对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 A项从经济角度分析,是古代中国科技未能在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的内在原因。 B项是外因, C、 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 A。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科技。 点评: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
22、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在雅典 “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之死 ”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以言论自由著
23、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可见是说明雅典民主的自相矛盾之处。 A不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是在梭伦时期而非苏格拉底时代; B不对,雅典政治是民主制而非专制; C不对,题干主要是关于雅典民主的弊端,阶级斗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雅典民主亦有其局限性。如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即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城邦男性公民内部的民主 城墙里公民的民主,而且对公民的定义还极其苛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师大附中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