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制度法令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 “封建 ”实指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 “公天下
2、 ”。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 “公天下 ”,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点评:这是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25 题。此题考查学生解读 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近代有人提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 ”此人的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实
3、行相互监督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主张设议院、 “集众思,广众益 ”等可知是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答案:选择 C 项。 A 是地顽固派的主张, B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思想。 点评: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有质的差异,高考试题要求认识两者的不同的表现和原因,以理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伊始,资产阶级便颁布人权宣言。其政治意图是( ) A宣传启蒙思想 B反映大众利益 C否定君主专制 D表达政治
4、诚意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内容分析可知,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国民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点评:关于法国人权宣言,( 1)背景: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当权。( 2)内容:人生来而且始终是平等的,在权利上的平等的;法律是公民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人民。( 3)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世界资产阶 级民主化进程。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坚持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B为改造封建制度
5、提供了法律依据 C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独立宣言因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改造封建制度的事宜,权利法案制定时,法国启蒙思想尚未形成巨大影响,排除 B、 C两项;只有独立宣言能反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排除 D项。三个文件均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所以应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点评: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英、法、美建立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内容、历史意义是历年命题的重点区域;( 2)从历史的角度,英、法、美建立政治民主不
6、仅在于他们开创新时代和建设新生活的勇气,更在于他们对个人理性和建设民主社会的信仰。正是这种相信理性和社会进步的宗教般的情怀才培育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诚挚而又坚定的信念;( 3)从现实的角度: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进的,不会一 帆风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成熟是不可抗拒的,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 “法治 ”取代 “人治 ”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提到 “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 ”,只有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7、符合题意,人权宣言废除了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肯定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对确定具体法律规范没有意义,故 A项排除。 B、 D两项是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并不是法律文件,排除。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关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掌握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过程、特点和影响;美国建立共和政体的过程、特点和影响;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特点和影响;德意志统一、 1871 年宪法内容和影响,同时要注意把启蒙思想、法德日代议制、英美代议政治、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探索等内容结合思考。在复习时可与热点联系起来:世界
8、政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世界政治文明的选 择是各国的国情决定的,应尊重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 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 “新组织 ”使( )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欧洲 ”、 “合股公司 ”、 “17世纪 ”可判断, A项正确。 B项发生在 18世纪; C、 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9、 点评:关于殖民扩张,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正确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工业 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主要媒介是( ) A物美价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先进的通讯工具 D发达的交通运输
10、工具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获得的关键信息: “工业革命 ”、 “主要媒介 ”。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世界逐渐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其基本媒介应是 A 项。B、 C、 D都有加强世界各地联系的作用,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 1)从英国的角度,工业革命是英国崛起的重要表现,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高考命题往往站在大国崛起的角度,要求考生正确分析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2)
1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后 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日益扩大 D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
12、远的影响。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根据题干 信息 “竞争代替 中世纪的管制 ”强调了自由竞争的思想。 A项属于政治, B项属于经济内容, D项属于经济思想,都不符合题干中强调的 “竞争 ”。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对其考查非常密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辩证的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
13、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辩证地分析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美国学者罗伯特 E.勒纳认为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 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以下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 ”也就是 15-16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在这一时期, “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就是指文艺复兴。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
14、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的近代史,在西方史学界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史学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史学界对新航路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以下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史观的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罪恶说,也有进步说,其争议的根本之处在于史观的不同。文明史观强调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一般对新航路开辟给予较高的评价,而革命史观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的灾难。( 2)中国的角度:新航路开辟与中国联系密切,首先中国的罗盘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其次,中国 没有抓住新航路开辟的机遇,仍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3)世界市场的角度: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始
15、于新航路的开辟,它与三次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蓝图,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分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伏尔泰将论语中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 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 B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C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 D反对特权,维护人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两者宣传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目的都应是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反对封建特权,主张人人平等。
16、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在命题内容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2)在命题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型呈现;( 3)考查方向上注意深层挖掘人文主义从起源到发展的历史影响。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着手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 马天主教皇的斗争,遭到教皇支持的德意志国王查尔斯五世的镇压,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法国国王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使法国建立了不受教皇统辖的天主教 B法国国王更关心他的王朝而不是宗教 C法国国王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D法国与德意志的矛盾尖锐 答案: B 试题分析:把
17、握时间信息 16 世纪,即可排除 A、 B、项,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运动与 14-16世纪西欧社会的重大转折密切相关,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命题的角度主要考查其背景、原因、主要内容、特点、成果、影响等,复习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理解其重要影响,不要孤立、机械地记忆。 美国独立宣言序言指出: “美洲十三合众州全体一致宣告 解消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并视其地位 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 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适切尊重人类宣告独立的目标理想之需求。 ”该序言强调宣布独立的主要理由是( ) A自然法律和政治理想 B政治平
18、等和自然权利 C不平等的政治 隶属关系 D自然法和造物主的恩赐 答案: B 试题分析: “解除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 ”即要求政治平等; “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 ”即自然权利,因此选 B项。 A、 C、 D三项的表述不全面。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独立宣言。 点评: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以新材料的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材料信息:在做材料选择题时,要避免两大问题:一是抛开材料、先入为主;二是获得部分材料信息,以部分代整体。因此,在做材料选择题时,一是要坚持论(备选项)从史(材料)出,即正确选项必须在材料中
19、有对应语句;二是全面理解材料,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把材料视为几个部分,正确选项必须符合材料的各个部分。 选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它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的选举则起源于英国选举,它的发展同 经济基本同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选举在英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请问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 英国下议院议员 美国众议院议员 英国内阁成员 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 德国议长由皇帝任命,都不是直接选举;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世界政治文明的演进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特别
20、注意对政治文明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角度来考查。 2013年高考 有可能会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认识。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 “存天理,灭人欲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中反映人文精神的只有 C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A项反映了奴隶社
21、会中奴隶悲惨的地位、命运; B、 D项反映了对人性的禁锢。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有:( 1)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2)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的比较;( 3)与以后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联系与比较;( 4)与中国同一时期思想的联系与比较;( 5)与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关系。 明朝初年,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 ”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
22、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方孝孺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认为朱棣继承皇位是不合宗法制的,应该由建文帝之子继承,而朱棣认为这是朱家的家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国事、家事合一的家天下制度,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 点评:关于皇帝制度,高考命题的角 度主要有:( 1)理解秦始皇创立的皇权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 2)正确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辩证分析其历史作用及影响
23、。 礼记载: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这反映了西周土地制度的特点是( ) A土地国有制 B家族占有制 C土地私有制 D等级占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通过分封制的实施形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局面,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这一土地制度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点评:关于分封制,其考查角度主要有分封的对象目的、与宗法制的关系,复习备考时要注意理解地方行政制度的含义;分析其与郡县制等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总结演变规律,理解其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