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08年 11月 12日,欧盟取消了实施 20年的对包括芽甘蓝在内的蔬菜和水果外形规定的法律限制,这意味着那些长得不好看的 “歪瓜裂枣 ”可以重返货架。在这里,重返货架的 “歪瓜裂枣 ”( ) A是商品,因为它不仅是劳动产品,而且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歪瓜裂枣可以重返货架 ”,说明这些蔬菜与水果是商品,故应选择 A,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品。 B错误,商品的基本
2、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C错误,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商品没有此作用。 D错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品。 考点: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含义和属性,能够区分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关系、商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有了手机、电脑的生产之后,人们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消费,这就是 说( )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 “有了手机、电脑的生产 ”,属于生产; “人们才会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才会有对这
3、些产品的消费 ”,属于消费,故 要选择。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符合题意,只有生产出来了才能被消费,应选择。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选择 B。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可以展开四小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展开四小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
4、动力。该知识点涉及较多内容,需要学生认真理解。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对 “公有制为主体 ”的正确理解是(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 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错误,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故排除。 B 错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 C错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D正确,应选择。
5、 考点:公有制经济的 主体地位 点评:本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 2008年 8月 1日起实施。该法尤其受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界人士的关注。这是因为反垄断法将( ) A制约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 C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D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适应于反垄断法。 A错误,不会制约公有制经济的发
6、展,故排除。 B错误,反垄断法的实施将促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正确,反垄断法的实施就是为了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应选择。 D错误,反垄断法不会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的地位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材料所给提示灵活运用。 一种商品价格 (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需求量 (Q1)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 (Q2)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
7、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因此, p和 Q1成正比,故应在 B、 D选择,排除 A、 C。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 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因此, p与 Q2成反比,排除 B,选择 D。 考点:互补品、替代品 点评:此类
8、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另外一种需求量的变化;两种互补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另外一种需求量的变化。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能正确看懂曲线图的变化情况。 20年前,手机称 “大哥大 ”,买一部要花 2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 20年 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 300多元便买了一部,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A厂家数量增多使产品供应量增大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手机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手机的价值下降,也就是说
9、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错误,供应量增大,属于供求影响价格,价格虽然下降,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B错误,商家搞促销只是手机价格下降的一个因素,不是根 本原因,故排除。 C错误,手机增加了技术含量,属于手机的使用价值,和降价没有关系,排除。 D 正确,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手机的价值量下降,价格降低,这才是手机降价的根本原因。 考点:商品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其中价值是最根本的因素。同时还考查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
10、系。这也是近年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去年一斤 6毛,现在一斤 8分,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 ”。这则消息里所说的 6毛和 8分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6毛和 8分都是大白菜的价格。 A错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不是纸币,故排除。 B错误, 6毛和 8分是白菜的价格,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故排除。 C正确,价格大幅下降,说明大白菜去年供不应求,而到了今年却供过于求,应选择。 D错误 ,现在白
11、菜只卖 8分,应处于买房市场,故排除。 考点:供求影响价格 点评:此题类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对卖家有利,属于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对买家有利,属于买方市场。此外还应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的职能等内容。 不同容量平板电脑 iPad2的销售价格不同。我们原本可能只需要 16GB容量的电脑,但是加 100美元就可以把容量加倍,再加 100美元就变 4倍,这下子我们内心的声音就要响起了: “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可惜。 ”于是 很多人买了 64GB的 iPad2,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材料告诉我们
12、A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候能完全理性选择 B肖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得到产品的性价比 C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品牌营销的关键 D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攀比心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 ”可知,人们购买 ipad2并不都是理性的,故排除 A。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产品的性价比,故排除 B。 C正确,商家抓住了人们担心 “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可惜 ”的心理,才推出不同配置的 ipad2,故应选择。 D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分析人们买 ipad2是为了攀比,故排除。 考点:消费心理 点评:此类题型,出了要求学生会使用书本
13、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结合材料来分析特定环境中的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考卷也一直出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需要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 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 2小时,乙厂花费 3小时,丙厂花费 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 A甲厂生产的皮 鞋价值量大 B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C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因此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只会卖同一个价格,故选择 D,A、 B、 C错误,排除。 考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点评:此类考查,
14、要求学生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注意: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非每次都是等价交换。) 2008年 6月 20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即日起提高汽油、柴油价格航空煤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的影响是 可能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 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故 错误, 正确。同时,会使得汽车等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故 正确,而它的替代品(如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增加,故 正确
15、,因此选择 B。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点评:本考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此类考题只需学生回忆书本知识,无需经过复杂的思考,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旅游消费属于( ) 劳务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消费按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外出旅游是消费人们提供的各种服务,属于劳务消费,故选择 排除 。消费按目的的不同,可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旅游属于享 受资料消费,故选择 排除 ,因此选择 C。 考点:消费的类型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的不
16、同类型。( 1)常见的消费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甲说: “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 ”乙说: “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 ”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 )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当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当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分析可知,甲买房属于贷款消费,乙买房属于钱货两清消费,这两种消费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
17、有适合某一类人的区别。故排除 A、 B。买方市场是对消费者有利,卖方市场是对销售者有利,而房子消费属于大件商品消费,消费者往往很难一次付清全部房款,因此在买房市场的情况下,应鼓励消费者进行贷款消费,这样就能让消费者提前买的心仪的房子,所以排除 C,选择 D。 考点:消费方式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贷款消 费和钱货两清消费进行区别,其中, AB选项具有较高的迷惑性,任何消费方式都没有好与坏的分布,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差别。在实际生活中,广大消费者在购房时都会进行贷款消费,而不会凑满了钱再买房子,这也是在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属于在高考中考查学生实际生活分析文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
18、1年 1月 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 “买房,你够理性吗 ”网上问卷调查。调查中所说的 “租房 ” 不变更房屋的所有权,只是获得房屋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 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体现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租房,属于常见消费类型中的租赁消费,是通过短期租赁的方法,不更改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故 符合题意,要选择。 错误,这是贷款消费的一种表现,故排除。 错误,材料中未出现从众心理的跟风随大流的情况,故排除。 符合题意,消费者在短期内无法购买房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租房消费
19、,就能大大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应选择。因此排除 A、 B、 C,选择 D。 考点: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方式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消费方式中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的区别,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能结合材料分析出消费者具备的何种消费心理。这是考查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情况的能力,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类题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客是指那些走在消费者前沿的人群。在购物前,他们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使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与其他爱好者相互交流后才进行购买。试客的行为 有利于企业的品牌推广 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减少了商品的价值量 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
20、分析:从材料中分析可以,试客在使用赠品后如觉得满意便会大加赞赏,于是人们便会大量购买该商品,因此 符合题目要求,要选择。试客的消费心理不是从众心理,消费者看了试客的使用心得再去买的话才属于从众心理,故 排除。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试客的推荐没有关系,故排除 。试客的消费心理属于求实心理,他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考虑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再进行购买,是一种讲究实惠的行为,故选择 。所有 要选,排除 B、 C、 D,选择 A。 考点:消费心理 点评: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消费心理,通 过材料分析让学生判断选项正确与否再选择答案:,这是高考中常见的组合题型。此外,选项中还涉
21、及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这也是一个重点,需好好理解。 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 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 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于是, 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一南京的所有航班。这种现象说明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 “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 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 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 ”分析可知,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故
22、应选择。 “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于是, 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一南京的所有航班 ”分析可知,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故选择 ,排除 ,选择 D。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考题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可以展开四小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 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展开四小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
23、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此外,学生还因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材料分析选用的选项,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 2008年 9月 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 1欧元对人民币 10.0092元。 2008年 8月 1日为: 1欧元对人民币 10.6559元。这一材料表明 ( ) A外汇汇率升高,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B外汇汇率跌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C外汇汇率升高,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跌落,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答案: 试题分析: 8月 1日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 10.6559, 9月 1日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 10.0092,通过对比可知,欧元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武汉市 三角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