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了嫡庶之别。故选 C。 A项明显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 B项材料并未说明; D项说法错误,而是以 “子继辅之 ”。
2、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修改了商朝时期的继承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虽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思想流传下来,在中国人的姓与名的组合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陈寅恪先生指出 “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
3、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 ”可以看出陈寅恪主张中西整合才能创新中国文化,故答案:选择 B项。材料中没有说明 “体 ”、 “用 ”关系,故 A项不正确; C、 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高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1)考查基本概念:中体西用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等;( 2)受文明史观的影
4、响,近代化问题成为高考命题常考的主题,把近代化与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探索结合在一起是命题常考的角度。( 3)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 “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 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 ”,即 “文明和野蛮之战 ”, “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 ”。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很明显,日本的观点是错误的的,是在美化侵略,为侵略做辩
5、护。从根本上讲,对历史的认识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无视历史的客观事实。故选 D。 A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推动文明的根源或者超越国家利益的问题;C项错 误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的。 考点:甲午战争的性质 点评: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国内无论怎样美化侵略,都无法改变这场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的对中国的苛刻的侵略内容,充分的说明了日本材料中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有学者评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冲突时说, “双方同样地相信各自所主张的权利是合法的,彼此都决计毅然加以坚持。 ”当时议会一方认为自己权利合法的依据是( ) A权
6、利法案 B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 C大抗议书 D孟德 斯鸠 “三权分立 ”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很明显的可以排除 A; D项明显错误,启蒙运动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议会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合理的,是基于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召开议会解决重大事项的传统。故选 D。 A项明显不对,大抗议书 13世纪的文献。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此题需要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的,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领导着克伦威尔在 1653年建立护国政体,建立了专制统治。 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
7、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英国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 美国 “宪法之父 ”詹姆斯 麦迪逊说: “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 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麦迪逊的话的意思说的是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容易形成集体暴政。故选 A。 B项错误,麦迪逊不是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的直接民主制; C项错误,与材料的意思相反; 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
8、的基础上,用抽签选举的方式选拔官员,弊端很多,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民主通常是代议制为核心的。直接民主弊端非常明显,即使在直接民主下,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能 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体现他主张( ) A通过分权制衡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 “人民的主人 ”和 “人民的办事员 ”永远对立
9、C “受托人 ”只要服从就不需要社会契约 D官吏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可以看出,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体现的是 “人民主权 ”说,官吏需接受人民监督。故选 D。 A项是孟德斯鸠的观点; BC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的理解。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卢梭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张建立共和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
10、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瞿秋白在 1921 年旅俄日记中写道: “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 下为标准分 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D扩大政治 “公开性 ”的尝试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苏俄此时消费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故选 A。 B项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政策; C项是 1930年推行的政策;
11、D项 20世纪 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的政策。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 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对农民进行了大肆的盘剥,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 1899年与 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图表中 1899-1937年的工厂数量在下降,而产品价值和生产工人的数量在增长,联系时间 1
12、899年,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而经过 20 世纪 30 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美国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就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因此 A符合题意。 BD项与材料无关; C项不可能导致产值不断的增多。 考点:垄断 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20世纪 30 年代经过罗斯福新政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据统计,从 1950年到 2000年的 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 610亿美元增加到 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 100倍。即
13、使扣除通 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 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 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 GDP 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 3.8%左右)。不属于上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是( ) A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推动 B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C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D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战后的 1947年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因此 A正确; B项正确,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也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C项正确,发展中国家经
14、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和贸易额的增加。 D项错误,实物交易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考点:战后全球贸易的增长 点评:战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全球贸易的增长是全球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材料中涉及到的原因之外,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的发展以及两极格局的结束等都是重要的推动的因素。 1953年 3月 16日,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 3月 26日人 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
15、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 B农业生产要走合作化道路 C只有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已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 ”可以看出中央认识到生产关系的改变,进行农业的三大改造,必须要适应农村的国情,保护小农的利益。故选 A。 B项与材料中心意思相左; C项错误,说法绝对; D项是在 1958年开始的以钢为纲。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
16、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 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从材料看当时并不被所有人认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1983年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 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17、D大众传媒对政府 决策起决定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材料并未体现; C 项说法错误,文学艺术已经逐渐的走向自由;D项明显错误,且材料也为体现。 A项正确,乡恋体现的是对人的情感的释放,故选 A。 考点:改革开放后的文艺 点评:改革开放后,在群众的强烈的要求下,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文艺里的左倾错误逐渐的得到纠正。乡恋的解禁就是说明了这一点。建国后确立的双百方针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 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 让人联想起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
18、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塞缪尔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高尔基的母亲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 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 让人联想起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可以看出作品和百年孤独类似,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 主义。故选 B。 AC 是现代主义作品; D项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 点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18世纪是浪漫主义为主要的代表的时期; 19世纪中期以后现实主
19、义文学成为了主流;在二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此外,对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荒诞派文学也需要掌握。西方绘画的主要流派和风格需要了解。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 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 “中国并不在中央 ”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 “天朝上国 ”观念,故选 D项。 A项无法体现维新派的主要的主张; BC项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进步的思潮
20、点评:近代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中国原来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央,是天朝上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此时已经认识到比较正确的地理知识,这对妄自尊大的心态也是一个调整。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墨子主张兼爱,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博爱思想有类似之处,故选 D。 A项在墨子思想中无法体现; B项不是辛亥革命的核心目的,核心是推翻君
21、主专制创立民国。 C项涉及到墨子的非攻思想,但是和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的目的关系不大。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墨子的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墨子和资产阶级宣传的启蒙思想的的主要内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战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类似,因此被作为宗师。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 493年作战时宣誓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 ”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22、 C县的面积比郡大 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军功可以授予官职,这明显的打破了原来的分封制,郡县制开始萌芽。故选 D。 A项说法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战国时期郡县制开始出现了; B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分封制了,而是采用了新的授官方式; C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郡县制 点评:作为一种全国性实行的制度,郡县制是在秦朝开始实行的,但是在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萌芽。郡县制的出现,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分封制被打破,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控制。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
23、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西周时期周天子实现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并未建立集权的制度; B项正确,秦汉以后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最终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皇帝成为天下的 “独主 ”; C项错误,郡县制是以地缘关系授予官职的; D项错误,二者的本质不同在于是否建立了集权的统治。 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实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武汉 中高 下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