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海南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海南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海南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B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 C物与物相交换的关系 D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商品交换的本质。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性债务问题将直接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而各国股市依然凶多吉少。这表明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风险的根源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
2、不稳定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行国债不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之义是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在此情况下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风险。但不是根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行国债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点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辩证的分析,既有利也有弊,但利是主要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本题难度适中。 2012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大增 56.4%,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扩
3、大政府海外采购,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B降低进口 关税,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C扩大劳务输出,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D鼓励居民海外旅游购物,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顺差是出口大于进口。 2012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大增 56.4%此时应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因此扩大政府海外采购,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劳务输出是出口,不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降低进口关税和鼓励居民海外旅游购物利有于国际收支平衡。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国际收支平衡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对外贸易知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 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
4、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海南某镇政府认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花大气力建设 “别墅式新农村 ”。这一认识和做法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 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D坚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理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花大气力建设 “别墅式新农村 ”。是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全面小康社会的错误做法。这一做法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错误的理解全面小康社会要求。 点评: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
5、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2012年 4月,央视曝光了余杭多家蜜饯加工厂的制作过程违规严重,生产环境肮脏不堪、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伪造检测报告、随意更改生产日期等触目惊心的内幕。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这些经营者的行为主要表明: A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B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C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 D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小题 2】国家命令相关企业停产整顿。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道德手段 【小题 3】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严厉打击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做: 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
6、的生产目的 能够避免食品价格波动 能够增加食品行业的利润 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A B C D 【小题 4】尽管有关部门年年都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专项活动,但少数厂家制假售假现象仍屡禁不止,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此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 A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B消费者加强对企业监督 C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 D经营者要树立质量意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A 【小题 1】试题分析: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盲目性。商品生产
7、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题中 “生产环境肮脏不堪、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伪造检测报告、随意更改生产日期等触目惊心的内幕。 ”表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小题 2】试题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
8、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命令相关企业停产整顿。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 的行政手段。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小题 3】试题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价格的波动不能够避免。国家严厉打击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够增加食品行业的利润。故 项错误。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严厉打击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做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本题选 D项。 【小题 4】试题分析: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盲目性的治本之策。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点评:一材多
9、用是高考选择题的 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选择题,又叫拓展延伸式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它具有导向性,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恶意图;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明确各小题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的关键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把握各小题所考查的知识,再用排除或直选的方法选出答案:。 国内首个可单独购买的恐怖袭击财产保险在广州亮相。该险种的保障范围是客户由于恐怖主义活动而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赔偿最高可达 1亿美元。可见: A商业保险的赔付数额都比较大 B保险公司是办理商业保险的国家机关 C
10、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D商业保险是补偿意外损失的一项措施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下降,因此,购买商业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是专门针对风险的一种投资,但不是用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险公司是企业,不是国家机关。故 AB项错误。本题选 D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商业保险。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商业保险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李某是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000元,奖金 7000元,岗位津贴 1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000
11、元,纳税和捐款支出 3000元;其妻在家出租房屋,年收入 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3000元 26000元 B 36000元 19000元 C 41000元 12000元 D 44000元 11000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工程师的工资收入 36000 元,奖金 7000元,岗位津贴 1000元共 44000元是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000元和其妻在家出租房屋,年收入 6000元共 11000元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知识点。 点评:要知道一种收入
12、属于哪种分配方式,首先要知道这个收入属于什么经济制度,因为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对应的是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对应的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对应的是 按生产要素分配。 “破窗理论 ”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门窗被砸破了,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带来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相关的建设链条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破窗理论 ”主要体现了( ) A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B分配与交换的关系 C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题中 “玻璃门窗被砸破带来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
13、引发相关的建设链条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013年我国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意味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额征税 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直接减少国家税收收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征收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
14、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但并不会直接减少国家税收收入。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征收增值税的意义。 点评:税收调节经济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复习时要注意全面把握,并把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意义进行对比区分。 到图书馆有偿借阅图书属于: A劳务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 的消费、贷款消费 和租赁消费。按照交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劳务消费和有形商品消费。按照交易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15、,享受资料消费。到图书馆有偿借阅图书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类型知识点。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消费类型。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本题难度适中。牢记几种消费类型的不同。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2013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刺激居民消费必须要让居民 “有钱花 ”、 “会花钱 ”和 “敢花钱 ”。这里依次涉及的因素是 财政收入的增长 居民收入的增加 消费环境的改善 消费观念的更新 A - - B - - C - - D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想让居民 “有钱花 ”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拓宽消费渠道
16、,更新消费观念使人们 “会花钱 ”。 加强诚信建设,改善消费环境,使人们 “敢花钱 ”。故本题选 D项。 考点: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 点评: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连锁反应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注意审读设问中 “依次涉及 ”对应好顺序。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 “等价交换 ” A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B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这里说的 “等价交换 ” 并不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海南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政治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