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 ) A秦朝郡县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西周宗法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当时在山东境内,有齐国和鲁国这两个诸侯国,因此后世对于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而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故选 B。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度。 点评:结合教材 P5西周分封示意图可以看出,与分封制相关的还有
2、:河北称燕赵大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 2012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再度引起世界关注。如果有关事宜以 1787年宪法来 解读,正确的是( )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每四年进行一次总统选举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1787年宪法最终在美国确立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所以 不合题意, 正确,故选 B。 考点: 1787年美国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
3、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2007年 9月戈登,布朗就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第 52位首相,英国首相的产生来自于( ) A全民选举得票最多的人 B英国王室成员 C议会多数党领袖 D各地方推举的候选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在英国,只有在议会大选中获胜 (即获得多数席位 )的政党才有权组阁,因此,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故选 C。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君主立宪制:或立宪君主制,或称 虚君共和 ,是
4、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君主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议会是权力重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责任内阁制要求内阁对议 会负责 ,接受议会监督,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下列是 18世纪末到 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出现过的政体形式,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法兰西
5、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复辟的波旁王朝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共和制建立的历程: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再次爆发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故选 D。 考点:法国 1875年宪法。 点评: 1875 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实施达 65 年之久,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
6、完整的宪法典的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还可以深入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运行原则: 根据 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有创意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 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 ,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 D没有形成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
7、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局限性,所以是不彻底和 不完善的代议制。故选 C。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说 “继续 ”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继续
8、” 的含义是对前一事件有本质连续关系的另一事件 ,战争中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因素是根本目的,故选 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指: (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天朝田亩制度兼有革命性与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的军事环境紧张 B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成熟 C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农民阶级的政治经验 答案: C 试题
9、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故选 C。 考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它按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在产品分配上,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了新旧过渡的特点。 ”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10、 A文化的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是新旧交替 C中国文化领域混乱 D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的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制约。故选。 考点: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政治制度都是社会存在,文化则是社会意识。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
11、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 答案: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 “最重要的成果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 点评:易错知识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下列人物中,促使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 ) A洪秀全 B陈独秀
12、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完成了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故选 C。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和三次巨变: 伟大人物 理论成果 理论特色 历史巨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领
13、导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第一次历史巨变 ”的补课:指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提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体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14、。五四运动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指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选 B。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
15、巩固标志着中共开 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指的是南昌起义; C是八七会议;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均与题干不吻合,故选 B。 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 的比较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16、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和首相 表中 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 A、世袭、君主、总统 B、选举、首相、议会 C、世袭、首相、议会 D、选举、君主、议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德国的政府首脑是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故选 B。 考点:法德两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德意
17、志帝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和中国的儿童游戏中的 “石头、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这种说法,你认为( ) A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中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锤子、剪刀、布 ”的游戏只是一种单项制约,故选 A。 考点: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 “三权分立 ”学说是法国启
18、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首先提出的。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首先在美国 1787年宪法中得到成功地运用。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 “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这反映了( ) A上古天神名号的来历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的来历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的来历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皇帝称号的理解。在上古三皇五帝时代至夏、商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称为 “帝 ”,如黄帝、帝喾、帝尧、帝纣等。从周朝起,改称为“王 ”,如 “周武王 ”、周平王等。秦朝建立后,因嬴政认为功绩 “德兼三皇、
19、功盖五帝 ”而创立 “皇帝 ”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谓,自此以后 “皇帝 ”取代了“帝 ”与 “王 ”,成为此后两千年来中国封 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即 “天子 ”)的称呼。故选 D。 考点: “皇帝 ”称谓的由来。 点评: “皇帝 ”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 “皇 ”有 “大 ”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 “皇 ”。 “帝 ”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 “皇 ”和“帝 ”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 “君权神授 ”;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
20、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 “皇帝 ”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史书上说 “汉承秦制 ”,意思是说汉朝有许多的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汉朝对秦制的继承不包括( )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秦开始实行郡县制,汉初期,是封国郡县并行,在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上西汉对秦都继承发展。所以, A、B、 C三项都是汉朝对秦制的继承,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汉初年的地方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朝还发展了监察制度,汉初期设刺史便是对这方面的发展,在秦朝这是三公中御史大夫的职责,在东汉,刺史权力加大 ,成为地方
21、最高长官,地方由郡县发展为州郡县。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 “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 “藩镇割据 ”也与此相似。故选 C。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 本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不断丧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新干 中高 第二次 段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