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圣经中记载,上帝用尘土 (指大地泥土 )造人,将生气 (指灵 )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这一观点 ( )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原 B把上帝当作了绝对的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精神实体 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宗教的科学的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题干说上帝用尘土 (指大地泥土 )造人,将生气 (指灵 )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即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它没有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
2、原, C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是客观唯心主义, D观点错误,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非科学的,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 点评:本题立足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唯物主义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生一定要注意将其区别开来,本题有一定 的难度。 漫画东拉西扯说明 ( ) 东拉西扯 中学课改与高考制度之间的对立统一 对课改等事物的判断还没有标准 要正视中学课改过程中的困难与矛盾 课改随着主观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 观点错误,对
3、课改等事物的判断是有客观标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观点错误,课改随着客观的的变化而改变,而不是随着主观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矛盾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或排除错误, 观点错误,对课改等事物的判断是有客观标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观点错误,课改随着客观的的变化而改变,而不是随着主观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本题难度一般。 左传中说: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
4、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 )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矛盾具有客 观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分析法,题干说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符合题意, 观点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矛盾分析法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
5、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考生主要是要排除无关选项,难度较大。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 )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运动等有关的知识点,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这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是因为它用矛盾对
6、立统一的观点,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应该是同一以差别、对立为前提,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矛盾、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四选三的组合选择题,考生可以运用排错法或者排无关选项法进行选择,本题就是运用排错法,可 以选出正确答案:,本题的 观点错误,应该是同一以差别、对立为前提,只要找出错误选项,答案:就出来了,难度一般。 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 “马不准过。 ”公孙龙回答说: “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 ”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 “白马非马 ”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
7、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白马非马认为白马不是马,即只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即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点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
8、围 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本题难度一般。 受 “重生产、轻流通 ”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国际水平。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于 2012年 7月 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流通体制改革 ( )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 属于生产 关系的调整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
9、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题干说的是流通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点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难度适中。 作家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而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上述两种观点表明
10、 ( ) 真理具有相对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与价值判断,两种观点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人因为立场、角度等的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故 符合题意, 观点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矛盾与价值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换享生活,低碳环保 ”是某换物网站的口号,这种观念如今被很多年轻人认可。
11、催生了时尚的 “换客 ”一族。他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 “换客 ”这种流行方式 ( ) 是一种商品流通 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 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交换, 观点错误,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所以物物交换不是商品流通, “换客 ”这种流行方式有利于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不是租赁消费。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商品交换 点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
12、公式是商品 商品,商品流通 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 货币 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难度适中。 读表 时间 汇率 1998年 7月 8日 1美元 8元人民币 2012年 7月 8日 1美元 6.4元人民币 根据上表内容可以得出 ( ) A.美元贬值 20%,人民币升值 25% B.美元贬值率与人民币升值率相等 C.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更具有竞争力 D.有利于中国收取外债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汇率,从图表来看,以
13、前 1美元 8元人民币,现在 1美元 6.4 元人民币,我们假设美元贬值 X,人民币升值 Y,则 8*( 1-X%) =6.4 元,8/(1+y%)=6.4 元,故得出美元贬值 20%,人民币升值 25%,故 A 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与题意不符, C观点错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 D观点错误,不利于中国收取外债,因为外债贬值,导致外债缩水,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汇率 点评:题考生首先要对人民升值还是贬值进行判断,然后再分析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老百姓手中 的钱更值钱,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可以减轻我国的外债压力;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
14、有利于扩大进口,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和资本外流,失业增加,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 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 10个单位,需求增加 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 10个单位,需求增加 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 “降价促销 ”的方式 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 “降价促销 ”的 方式 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从题干
15、来看甲商品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大,是高档耐用品,乙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小,是生活必需品,所以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乙商品不适合采取 “降价促销 ”的方式,因为是生活必需品, 观点错误,因为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乙商品的不会产先受到冲击,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下列情况中,会促使一家汽车零部件
16、企业从状态 A向状态 B转变的是 ( ) A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 B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市场扩大 C兼并其他零部件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D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企业经营,从图老看,价格不变,但是成本减少,而利润增加, A 观点不符合题意,因为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会增加,B观点与题意无关, C观点符合题意, D观点与题意不符,不断开发新产品,会增加成本,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企业经营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储蓄存款是一种投资
17、方式。假设某储户有 6万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3.50%。一年后物价平均水平上涨了 5%,与存款时相比,则该 储户到期后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 A 2 100元 B 2 000元 C 1 995元 D 2 205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储蓄,利息 =60000*3.50%*1=2100元, 2100/( 1+5%)=2000元,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储蓄 点评:本题是一道利息的计算题,做出该题的关键在于对利息公式的了解,利息 =本金 *存款利率 *存款的期限。第二步是计算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考生注意购买力与物价上涨成反比,难度
18、适中。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体现了 ( )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分析法,题干说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掩蔽罢 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说明光明与黑暗、英雄与卑下是对立统一的,一方的存在以
19、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故 均符合题意, 观点与题意不符,没有体现相互转化,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矛盾分析法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考生要注意仔细理解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把握矛盾同一性的内涵,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生注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0、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题干说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说明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如 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说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 符合题意, 观点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以及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本题
21、没有错误选项,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 “天 ”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 172个 “天问 ”。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地万物都是 “绝对精神 ”的产物 存在即被感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主义, 观点符合题意,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唯物主义 点评:考生要注意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者的
22、根本分歧是围绕谁是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本题难度适中。 当地时间 2012年 7月 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发现了疑似 “上帝粒子 ” 希格斯玻色子 (万物质量之源 )的新粒子。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一发现的可信度达 99.99994%。材料表明 ( ) 客观唯心主义有科学根据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统计概率的大小是判断认识正确与 否的依据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与意识,题干说这一发现的可信度达 9
23、9.99994%,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他们发现了疑似 “上帝粒子 ” 希格斯玻色子 (万物质量之源 )的新粒子,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客观唯心主义没有客观依据, 观点错误,实践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依据,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物质与意识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 除无关选项或排除错误, 观点错误,客观唯心主义没有客观依据, 观点错误,实践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依据,本题难度一般。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放在哲学上讲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 白鹭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