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视问世于 20世纪 30年代,报纸和广播无法使人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所 B、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 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
2、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 2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南斯拉夫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D不对,二战后 50年代赫鲁晓夫已经在苏联开始改革; B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C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此选 C。 考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
3、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 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
4、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选 B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 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1955年,全
5、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 1956年, 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全国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
6、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 “大跃进 ”运动的 “左 ”倾冒进错误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主张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需要农业的配合,结合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可知选择 A项。 BC与材料意思不符; D时间不符, “大跃进 ”运动开始于 1958年,而中共八大召开于 1956年,因此选 A.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中共八大在总结中国
7、第一个五 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美国史学家说: “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 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 B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严重失误;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A是生产关系的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兼有活跃农村、城市经济的意义,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 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 “中体西用 ”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
9、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说明 A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 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 B; “中体西用 ”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C项说法错误。因此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下开展,试图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10、。 李鸿章说: “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 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答案: D 试 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则表明了李鸿章的意图。因此选 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打开了缺口
11、。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 来分析,这里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洋务派始料未及的,因
12、此选B.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 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 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13、A 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 “日佣为钱二百缗 ”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雇工受到工场主的剥削。因此选 A。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关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 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出现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靠出卖劳力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人民日报某年 6月
14、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 “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 “文化大革命 ” D “大跃进 ”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8年党和政府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 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 “左 ”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
15、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选 D。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点评: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在 A “一五 ”计划期间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 ”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3 1957年,我国实行 “一五 ”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因此选 A。 考点: “一五 ”计划 点评
16、: “一五 ”计划期间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 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 C互联网 D卫星电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选 C.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互联网特点(优势
17、): 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文字、图像、声音兼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高度互动,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费用低廉;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 度地获取信息。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A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 B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C因义勇军进行曲而闻名的风云儿女 D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5年 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 “荣誉奖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近代中国电影发展大事:( 1)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
18、的起步。( 2) 20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电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风云儿女的插曲 义勇军进行曲,现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在反映晚清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当主人要暗示送客之意时就会 “端茶送客 ”。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 B只限于官场范围的行为 C中国传统习俗的延续 D是近代国门大开后的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有一种 “端茶送客 ”的惯例 。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
19、谈完了,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 “送客! ”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这样的惯例,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话又不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贸然说出的尴尬。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 点评:解答历史选择题,认真阅读每一被选项,充分理解其含义或涉及的知识,看被选项本身反映的是否是错误的历史知识,或是否与题干包含的知识明显不符,将这样的被选项首先排除,然后将所余被选项进行比较,并与题干知识和题目要求对应,一一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创 刊于 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
20、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处于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此题应该选择 B。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点评:本题属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类型,导致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因素有: 是没有读懂材料,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或总结出其基本内容及特点; 是缺乏比较辨别能力; 是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认识不清,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排除障碍可采取如
21、下方法: 认真研读题干材料,充分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出基本内容。 将所得信息与备选项进行核对比较,从而判断出两者是否一致。 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和理解。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辛亥革命时期禁止蓄辫、缠足,故选 D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
22、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神马都是浮云 ”“hold住 ”“伤不起 ”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 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错在 “文化消费 ”的说法; C错在 “商业性影响 ”的说法; D错在 “消极影响 ”的说法 ;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
23、关系的日益密切。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 “先生 ”、“同志 ”取代 “老爷 ”、 “大人 ”,这一变化本 质上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答案: A 试题分析: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 “大人 ”、 “老爷 ”、 “太太 ”、 “老太太 ”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 “先生 ”、 “女士 ”、 “小姐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西柳州 铁路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段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