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C铁犁牛耕的普及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夏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奴隶主使用大规模的奴隶集体劳动。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成为可能。因此选 C。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解答根本原因可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引起历史事物变化的重大方面去理解分析 ,如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性等 ,其具体的分析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新发明改变了我
2、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 火车司机 空姐 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 电话接线员 空姐 网络管理员 C空姐 电话接线员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 空姐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答案: B 试题分析: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话接线员与空姐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网络管理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代科技革命 点评: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和 “信息时代 ”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
3、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 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 A主要靠其内在发展 B主要靠外在动力 C主要靠古罗马法制 D与对外掠夺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西方崛起的原因。从材料的关键词 “如果说 ”、 “那显然忽视了 ”、“也没有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等即可知选择 A 项。 CD均从属于 A 项 ,B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
4、点:近代西方的崛起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牛庄, 1887年每包 300斤重的洋纱售价 57两,当地同量土纱售价却达 87两。洋纱和土纱之间的价格差距所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增强 B洋纱无利可图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C土纱和洋纱相比质量优势明显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及掠夺原料。外国廉价商品的输入,使洋纱取代土纱,洋布取代土布,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
5、劳动力;原料的掠夺、收购和农民购买商品的需求,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可见,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 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自 1868年至 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
6、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种植不断扩大,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工业,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而不是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故 C 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其表现有( 1)中国家庭 “纺 ”与 “织 ”, “织 ” 与 “耕 ”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7、日趋商品化。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改革开放后 1980年开放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本题选 B项。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在题干中一般有 “相同点 ”“不同的 ”“共同 ”“相识 ”“区别 ”等提示语 . 邓小平说: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
8、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因此 可从材料中获得, 没有体现,答案:为 D。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通常是在题干中列出四个或四个以
9、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题肢;然后将题肢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在四个以上,且多属同类系列知识或专题知识。该题型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19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 ”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兵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据此,这
10、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洋泾浜英语以汉字注音为特点,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的出现,说明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电话 ”“发动机 ”等的出现,说明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洋泾浜英语的流行,说明对西方事物的接受,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 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
11、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中国近代首先突破中国人的传统,穿上西装的是 ( ) A留美幼童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部分买办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打交道较早较多的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率先穿起了西装。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本题可用排除法,留美幼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始于 19世纪后期甲午战争后,而买办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
12、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 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 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 “1943年 ”,而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因此在 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13、变迁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 “错误的 ”、 “不包括 ”、 “无关的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关于近代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 “洋油 ”“洋火 ”“洋布 ”等洋货已在农村普遍使用 B女子缠足现象没有停止 C倡导婚姻自由 D婚丧仪式提倡简约文明 答案: B 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城市生活习俗发生很
14、大的变化,但农村生活习俗变化不大,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复习本专题要注意运用文明史观及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如以文明史观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由封建落后到走向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以社会史观梳理近代以来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 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 A未受到列强的侵略影响,所以变化不大 B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 C农村的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D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 ,( 1)主
15、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 2)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AB表述绝对化, D从属于 C项,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
16、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 列于题中。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 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 “阿芙乐
17、尔 ”号巡洋舰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俄国在中国获得了 不少的修筑铁路的权力,出现 C项中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其他几项,民报、飞机均出现在 20世纪初,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年。因此选 C.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表述性选择题也称为肯定型、一半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有 “表现在 ”“反映出 ”标志是 ”内容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表述 “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 每晚 7: 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 ( ) A传播资讯的功能 B媒体功能 C娱乐功能 D购物功能 答案: A
18、 试题分析: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属于电视的传播资讯功能。因此选 A.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点评:注意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 35年来中国政府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 “行动 ”是指 A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干新中国 “35
19、年来 ”可知该事件发生在 1984年。 A项发生在1980年; B项发生在 1990年; C项发生在 1988年;只有 D 项是发生在 1984年,故选 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关键是据题干新中国 “35年来 ”得出该事件发生在 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分析。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 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
20、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大意是: 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正确的目标与方向,1992年才找到了目标和方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答案:为 C。 B项为 80年代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在 1992年前已确立。 D项最终形成是在 2001年中国加入 WTO 后。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利用时间要素有助于确定材料中的事件或现象,排除某些备选项。 试题中的时间,除了世纪、年代两种表现方式外,历史分期、朝代或政权、事件、人物等也能代表时间,如中国近代,即 1840 1949年;
21、近代以来,包括近代和现代,即 1840 年至今。故同学们做题时要把模糊的时间转化为明确的时间。 1980年 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经被突破 答案: D 试题分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 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 ABC项错误。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
22、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筒车 风力水车 翻车 高转筒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翻车出现在曹魏时期; 筒车出现在隋唐时期; 高转筒车出现在宋朝; 风力水车 出现在明清时期,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灌溉工具 点评:排列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针对此类题型既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它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必须牢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 无为 开城 中学 一下 学期 月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