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功臣分封制 B婚娶联姻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礼乐丧葬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说明作者认为周朝制度却别与生产的最大不同是嫡长子继承制, ABD 根据才材料意思都是衍生而来的;因此选 C。 考点:
2、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亲属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下列关 于法国 “一票共和 ”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一事件发生在 1873年 B它是法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C它是 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首次实践 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 “一票共和 ”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 A不对, 这一事件发生在 1875 年; C 不对
3、,法国大革命是 18 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首次实践; D不对,法国的共和政体因为它的颁布而确立并巩固; B表述正确。 考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点评: 1875年 , 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恩格斯在论述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该宪法规定 A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B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议会掌握王位继承决定权 D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
4、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说明德国人民有一定 的选举权便于开展合法斗争; A不对,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但与选举权无关; B.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的是英国; C不对,德国皇帝掌握大权,议会作用很小; D符合题意。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点评: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1)进步性: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很快跻身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之列。( 2)局限性: 具有浓厚的专制传统。 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保守和不彻底。 布鲁塞尔市中心的 “白天鹅之家 ”餐厅门面铜牌上,用法文、荷兰文、英文和德文写着: “卡尔 马克思自 1845年 2月 18
5、48年 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思在此期间的事迹有 创立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 发表共产党宣言 创建和领导 “国际工人协会 ” 发表法兰西内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与时间不符,国际工人协会(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1864年秋由马克思创立, 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也称第一国际;法兰西内战是 1871年, K.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起草的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这部著作捍卫巴黎公 社 (1792 1794)的正义事业 ,谴责反动势力镇压巴黎公社的罪行 ,并通过对 1871年巴黎公社革
6、命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创立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 发表共产党宣言 因此选 A。 考点:马克思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列宁的下列论断和策略推动了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已经开始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全部政权归
7、苏维埃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 战争是在一战爆发后;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 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已经开始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因此选 C. 考点:列宁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 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 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 3)要能
8、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 人物进行评价。 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既反映了报复和削弱德国的自私意图,某些问题上也一定程度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凡尔赛和约中对下列有关问题的处理兼有这两方面因素的是 A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B但泽自由市问题 C德国殖民地问题 D萨尔煤矿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 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 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将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从此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 1914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谋求建立独立、统一的
9、国家。 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捷克斯洛伐克于同年 10月28日独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此后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的疆界问题规定: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问题 点评:评价凡尔赛和约 : 性质: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和约 影响: A、积极: 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英法获利最大,美国受到抑制),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 承认民族自决 , 诞生了新的国家 B、消极: 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对德国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美英在 1941年签署的一份
10、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 这一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联合国宪章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联合国家宣言于 1942年初签署,标志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不对, 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考点: D不对, 1945年 6月 26日,来自 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于同年 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A符合题意。 考点:大西洋宪章 点评: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
11、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 1941年 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 8月 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 8月 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全文共 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 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
12、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 “机会均等 ”、 “海上自由 ”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 “领导地位 ”。同年 9月,苏 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1943年 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 莫斯科战役发生于 1941年 10月至 1942年 1月期间; B不对,斯大林格勒战役从 1942年 7月 17日开
13、始至 1943年 2月 2日结束; C. 阿拉曼战役发生于 1942年 19月,而且是在北非战场; D符合题意。 考点:库尔斯克战役 点评: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 7月 5日 1943年 8月 2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 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
14、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俄国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 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所揭示的共同问题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 “冷战 ”局面的形成 D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一反映了一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形成;图三反映的是二战后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因此 ABC都是对其中一幅图片的解读, D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点评:地图型图 片题是近年采用较常也较多的一种图型,它主要包括战争形
15、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解答地图图片题,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断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特征或形成原因 “中东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 1948年到1973年间,先后发生了 4次中东战争。下列各项中,属于这 4次中东战争的共性的是 A西方大国都没有直接参战 B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 C阿拉伯国家都运用了石油武器 D阿拉伯国家都损失了大片领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如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西方大国英法直接参战; C不对,阿拉伯国家运用了石油武器是在第四次中东
16、战争; D不对,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取得局部胜利,收回部分被占领土; B符合题意。 考点:中东战争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方法小结】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20世纪 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 A欧洲联盟成立 B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C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 D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两极格局
17、瓦解的标志是 1991年苏联解体; A不对, 欧洲联盟成立是在 1991年; B不对,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1992年; C符合题意,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是在 1988 年; D 不符合题意,因为这属于经济方面的表现,而不属于政治格局的范畴。 考点: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 点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试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出现:( 1)二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 ( 2)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3)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
18、力量; ( 4)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两极格局中政治 势力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原则,即凡是罗马公民不论居住在哪里,即使居住在被征服地区也受法律的保护。而对于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广大居民来说,尽管是自由民,也得不到法律赋予的权利。这一时期可能是 A公元前 6世纪之前 B公元前 6世纪末 公元前 3世纪 C公元前 1世纪左右 D公元 1世纪 公元 3世纪 答案:
19、B 试题分析: “凡是罗马公民不论居住在哪里,即使居住在被征服地区也受法律的保护。而对于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广大居民来说,尽管是自由民,也得不到法律赋予的权利 ”说明这时的罗马法属于公民法,而公民法主要是指在公元前 3世纪中期之前,因此选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公元前 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 “万民法 ” 。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 “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所有雅典公民都有权利 参加公民大会 入职 “十将军 ”
20、 参加陪审法庭 领取政府津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伯利克里改革内容: 所有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他们也都可以参加 _公民大会 _,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公民 _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因此选 A。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 4个或 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
21、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 3种形式: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 个正确的序号。 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 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 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 “人是城邦的动物。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 “人 ”指 “公民 ”,它因 “城邦 ”而存在 B这里的 “人 ”指 “公民 ”,它是家族
22、的领袖 C这里的 “人 ”指 “个人 ”,表明个人权利观念已在古希腊确立 D这里的 “人 ”泛指 “希腊人 ”,表明亚里士多德已受自然法思想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雅典公民不是家族的领袖; C不对,这里的人指 “公民 ”,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 D,雅典公民是指成年男性公民,并不包括所有希腊人,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地位低下。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1进步作用 (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积累经验 (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
23、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 3)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2局 限性 (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 _男性公民 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 3)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 4)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 “而立 ”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A学习 “六艺 ” B创办私学 C周游列国 D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 绍兴市 鲁迅 中学 下学 期期 质量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