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 “牛郎织女 ”、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 ”等传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项说的是政治,与牛这一动物关系不大; B项佛教主张不杀生,与材料 “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 ”相悖。因此 ABC错误。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犁 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牛为主要的动力,对牛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古代很少吃牛肉。故选
2、D。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包括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时间、特点、作用等,需要牢牢的把握。 如图,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图中扶犁的应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答案: D 试题分析: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代,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因此扶犁的最有可能是唐太宗。故选 D。 ABC三朝时期尚未出现,故排除。 考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点评: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各个时期主要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都需要掌握。 如图,一艘明代沉船在南澳岛海域被揭开封尘数百年的面纱。该船满载珍贵瓷器,这是
3、继 “南海 号 ”后在南海海域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沉船,有关方面将其命名为 “南海 号 ”。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 “南海 号 ”上发现的是 A青瓷 B珐琅彩瓷器 C青花瓷 D白瓷 答案: B 试题分析:珐琅彩出现于康熙时期,因此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的沉船上。故选 C。青瓷在东汉时期出现;白瓷在南北朝时期出现;青花瓷出现在元朝,属于彩瓷。因此ACD均有可能出现。 考点:古代瓷器 点评:瓷器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学生应该能把握不同的时期瓷器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的丝织业发展的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 如图,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
4、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是西装,外来服饰; 是龙袍,传统帝王服饰; 是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日本学生装改造而成; 是旗袍,典型的近代以后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 D 考点:近代服饰的变化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此外,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等也是这一变化的体现,需要了解。 如图,中国 20世纪 50年代曾流行 过这样一句口号: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下列宣传画与这一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
5、58年通过了 “多快好省 ”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开始,以钢为纲,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四幅图片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这一口号。故选 A 考点:大跃进运动 点评: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 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发展。此外,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也需要掌握。 如图显示的是 20世纪 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审美观 念。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生活也被染上太多的政治色彩
6、。故选 A。此时穿军装并非完全是审美情趣的需要,和生活水平没有多大关系,都穿绿军装,更不是国际上的潮流。因此 BCD错误。 考点:服饰的变化 点评: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60 70年代,政治运动接连发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青年人普遍穿绿军装。 ( 2010 台州调考)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职业构成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这种职业结构最 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仔细读表格可以找到关键信息,表格中出现
7、了雇佣工人,反映了这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的,因此只能选 D。 ABC三项与出现工人这一阶层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是考试的重点。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此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缓慢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项未体现;从表格数据来看,报道全国和国外的新
8、闻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故选 B。 C项乡土意识材料没交代,无法判断。 考点:近代新闻观念的发展 点评:近代报刊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后来得到一步步的发展。中国人的新闻观念也开始出现,关注国内外大事。与此相关的近代通信 的发展也需要了解。 肖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家里有织布机,不管织不织布,由于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不算人工的成本,所以织布总归会有盈余
9、。这体现了生产成本较低,没有人工费用,自给自足。故选 B。 AC两项中的竞争力强、面向市场说法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自足。 D项生产方式落后,材料没有 体现。 考点:家庭手工业 点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是农业的副业。不是面向市场生产,主要是为自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及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并未推
10、翻清王朝,与题中辫子灭不符,因此 AB错误;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象征着清王朝的翎顶补服、辫子、等级礼仪等被 “灭 ”。故选 C。护法运动在辛亥革命后,材料中所涉行为早已进行。 考点:近代社会思潮的变化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辛亥革命后在社会社活领域里所发生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也需要了解。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 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
11、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以看出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以免发生 “架买空盘 ”现象。故选 D。 A项说的娱乐, BC两项说的是政治,都与材料无关。 考点:近代报刊的发展 点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末已经出现了商业性的报刊,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新闻观念的出现、通讯领域的发展等也需要掌握。 明朝中后期,商人王某经商致 富后,其投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扩大手工作坊规模 B放高利贷 C买田置地 D娶妻纳妾 答案: C 试题分析:
12、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在经济生活上,商人往往经商致富后买田置地,而不是投资扩大在生产,因此 AB错误 C正确。 D项明显错误。故选 C。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 “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 ”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意思是由于生产设备不好,生产
13、出来的产品价格高,质量也不好。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由于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造成的。故选 D。 AC项是重要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B项说法错误,可以投资近代工业。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点评:近代工业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严重依赖于外国,但是由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为了防止竞争,对中国需求进 行较多的限制。造成了 “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 ”的不正常现象。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 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 1919、 1949、 1979、 2009谱写了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应该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
14、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振兴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觉醒;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富起来; 2009年,中国以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屹立在世界东方。根据分析,应选 A。 BCD均错。 考点: 20世纪中华民族的探索与实践 点评: 20世纪是中华民族的探索与实践的世纪,可分为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史实学生应该了解。 如图,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殷墟戴刑具陶
15、俑无法看出耕作情况,属于陪葬品,物品陪葬代替了人的陪葬;铁犁牛耕在春秋 以后;铁犁出现在战国时期。因此 ABD均错。甲骨文中体现的是井田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生产。故选 C 考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采用大规模协作的方式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小农经济的产生、耕作方式的变化等。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德国人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 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6、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错误,材料说的是引进机车,但是引进后没有用; C项错误,天朝上国是从国家层面说的,材料并未涉及到其它国家; D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的迷信问题,而是座位的先后,体现的是等级制度。故选 B 考点:近代交通的变化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因此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
17、性;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 均正确。中共八大没有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错误。故选 A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比较 点评: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的会议,都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都分析了国情,都是实事求是的会议,对经济建设都有指导作用。需要掌握 古书记载,有先贤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中国的原始农业就此出现。这位 “先贤 ”是 A神农氏 B大禹 C周公 D黄帝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知识。古代传说,神农氏教民耕作,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当然,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故选 A。大禹和黄帝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大禹治水,他是我国最后一位部
18、落首领;黄帝是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生于姜水(今宝鸡境内)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周公辅佐周王制定礼乐制度。因此 BCD都与原始农业无关。 考点:原始农业的起源 点评:学生应该知道原始农业是怎么来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农业的特点、生产工 具的演变等需要掌握。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不包括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公私合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我国古代手工业有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手工业无任何意义,是迷惑项。故选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贵州省 盘县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