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 A 剑桥中华人民焚罩 i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 “19+,举是教权的更替, 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 ”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答案
2、: C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 “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 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二十周年 B国庆三十周年 C国庆四十周年 D国庆五十周年 答案: B 生活即历史。 1992年夏天,深圳一家露天咖啡馆里,四个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聊天的内容中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 “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邓小平 ” B小李说, “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 C小马说: “今冬召开的党的十靼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 D小赵说:
3、“听说上海浦东可能会开发开放,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 答案: A 印度时报描写中国 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觇为冷战期间放爽在荚苏之间,直到 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 “现在,它是一个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礁巍憋声音 ”。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冷战期阏被夹在美苏之间 ” 一美苏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B “1971年才加入联合麓 ” 一中国开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 “现在 ”,它莛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 一中国已跻身 “超级大国 ”行列 D
4、“在重大外交问题 l更响亮的声音 ” 一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答案: D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 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丽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答案: D 对该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 %)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 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意大利 B第 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 段成为最大的殖民
5、帝国是英国 D第 段说明了第一决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答案: C 该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 “千古绝唱 ”。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 A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B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C美国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 D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答案: C 彼得 李伯特在欧洲文化史中指出: “莫扎特( 1756一 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 个客厅,贝多芬( 1770 - 1827) &9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昕众丽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共稻翱度的确立 B封
6、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 B 请仔细阅读下列 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盘出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答案: C 表为威廉 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答案: B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 “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
7、间里仍将是一个 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 ”。对 “I+X”中 “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目前尚不能确定 X的值 B是一个常数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答案: B 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 “创举 ”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 B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酉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
8、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 “民族丰碑 ”是( ) 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答案: D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 “理性 ”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答案: A 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
9、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 干预 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 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答案: D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 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 A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B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C他们
10、都看到了土地不均是封建社会所固有的 D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答案: B 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发圣旨,推行户帖制度。有人收藏了一份明代户帖,其上引述圣旨: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人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 查明太祖洪武实录有一道与上述意思相同的圣旨: “民者,国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据此你认为以下正确的是( ) A户帖制度始于明朝,以上材料即是明
11、证 B某人历藏的这份户 帖显然造假,文字表述不通,与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不符 C从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历代非常重视户籍制度,因为人口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D户帖所引圣旨是大白话,与朱元璋的底层出身是相符的,明太祖洪武实录所载经过了史官润色 答案: D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说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适合八股取士 答案: C 大国崛起的奥秘 一国家管控指出: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
12、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 B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不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答案: D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西省 南昌市 调研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