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2010年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河北省正定中学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明太祖时大臣钱宰曾写有 “四鼓(四更之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的诗。从诗文判断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 A 23点至 l点 B 1点至 3点 C 3点至 5点 D 5点至 7点 答案: B 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 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答案: C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又自黄河人汴水,循春秋时吴王
2、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抵淮水。 ”这是对古代某段运河开凿的描述,它指的是 A灵渠 B广通渠 C邗沟 D通济渠 答案: D 唐太宗曾说: “吾居位以来 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 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物产丰富 B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C唐太宗时期政权统一,疆域广阔,交通便利 D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答案: D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
3、,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 D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 “先贤有言: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答案: A 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工部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工部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D尚书省 门下省
4、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 “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的不断增强 A B C D 答案: C 图 4、图 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答案: A 朱子语类云
5、: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D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答案: B 庄子 让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 反映
6、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B C D 答案: D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规定: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 ” 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 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 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大量流传 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 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巩固统治 A B C D 答案: C 史载: “贞观十四年 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
7、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 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竟不加罪。 ”这件事从本质上说明了 A唐太宗爱惜人才虚怀若谷 B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 C皇家礼仪的繁文冗节 D贞观年间激烈的宫廷斗争 答案: B 从 7世纪至 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 13批遣唐使来到唐朝。有一次,日本遣唐使要考察唐朝的租庸调制,那么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应该是 A吏部和户部 B礼部和户部 C户部和工部 D礼部和工部 答案: B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 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8、门下省 D中书门下 答案: A 中国封建政治主体到唐朝发生了机质性的巨变,这一变化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主体机质 走向性的改变,即由汉魏以来的封建 “贵族政治 ”向唐宋以后的封建 “文人政治 ”转化。 主要表现在 A选官标准强调文学与才能 B废除九品中正制 C进士科录取比例大幅提高 D推行 “重文轻武 ”的政治策略 答案: A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
9、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答案: C 下列有关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于汉武帝之后 B汉代尚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事经常性贸易 C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D安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答案: B 我国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开始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其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 一直沿用至今。清代赵翼在陔余丛书中指出: “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免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种说法认为
10、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形成是 A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B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 C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 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D古代中外文化和社会生活交流的结果 答案: A 对右图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商代统治前期曾屡次迁都 B商朝疆域曾南至长江流域、东北达今辽宁 C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D位于今陕西渭水流域的周是商的属国 答案: C 据史料记载: “隋朝大业五年( 609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 639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 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 ”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A隋炀帝的暴
11、政和隋末 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答案: C 中国古代书籍命名的方式和思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有的使用典故,讲究出处来源, , 有的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有的直接使用作者姓名为书名。下列均以作者姓名为书名的是 A周易韩非子 B韩非子孟浩然集 C孙子兵法贞观政要 D康熙字典贞观政要 答案: B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 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12、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 “大变动 ”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 B 史记中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 这一历史变故的直接影响体现在 A改变中国南北原有民族布局 B太湖流域开发最为迅速 C洞庭湖一带成为重要产粮区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B 通典 职官记载:(汉武帝) “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
13、郡。 自后 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 ”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答案: C 荀子 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答案: B 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 、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此记载应该引自
14、 A史记 秦始皇本纪 B汉书 武帝纪 C资治通鉴 贞观十五年 D元史 地理志 答案: A 史记记载: “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 “结驷联骑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答案: D 典故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河北省 正定 中学 2011 届高三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