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考试文综历史卷.doc
《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考试文综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考试文综历史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以下关于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对应正确的是 A “四面楚歌 ” 赢政 B “指鹿为马 ” 赵高 C “约法三章 ” 项羽 D “沉鱼落雁 ” 文成公主 答案: A 1938年,希特勒为吞并苏台德区,制造的借口是 A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 B犹太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应腾出生存空间 C为德意志少数民族争取利益 D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答案: C 1759年,清政府经历了近 70年终于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为了鼓励新疆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对一些地区和民族免税,并通过内地省份的 “协饷 ”(类似于今
2、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 )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 1760 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 4亿两白银。 (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 )据此回答 21 22小题 【小题 1】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定的西北边疆叛乱割据势力是指 A准噶尔部贵族、回部贵族叛乱 B噶尔丹叛乱、三藩之乱 C大小和卓叛乱、土司叛乱 D郑氏割据势力 ,三藩之乱 【小题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管辖新疆、发展新疆经济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A平定叛乱割据势力 B免税、内地省份对口支援 C设置行政机构 D改土归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对横穿朝鲜半
3、岛的北纬 38o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接受日军投降以此线分区进驻朝鲜半岛 B 1948年在 38o线南北分别建立了政权,半岛分裂 C朝鲜战争爆发,中朝军队与美军在 38o线反复争夺 D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 38o线成为南北朝鲜分界线 答案: D 表 2 1851 2010年 159年间,人类共举办了 41届世界博览会, 其内容主题统计情况如下表 时间 1851 1933 1935 1970 1974 1998 20002010 主题 夸耀展示工业文明的技术成就 人类的交流、进步、和谐;文化成就 人与自然;关注环境 可持续发展 届数 17届 8届 12届 4届 国别 美国 6届、法国 6届
4、、英国 3届 美国 3届、日本 1届 美国 3届、日本2届 德日中各1 据表 2回答 18 19小题 【小题 1】 1876年 1933年美国举办了 6次世博会,美国在这 6届世博会可能展示的没有 A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B清洁能源设备 C内燃机驱动的交通设备 D电影电视等新出现设备 【小题 2】 1935年 1998年, 60余年共举办了 20届世博会,以人类的交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世界大战使人类反思,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给人类和平友好 意识形态争斗、文明形态差异,导致人类的猜忌、敌对、对抗的教训 工业文明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索取,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种族歧视、种族迫害
5、,导致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人类基因组工程,加深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对人才选拔、管理、任用,是一国政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 15 17小题 【小题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小题 2】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办时务学堂与洋务派近代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的上不同的是 A推进向西方学习,培养熟悉
6、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 B传授优胜劣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 C学习西方工艺技术,培养企业和外交人才 D为青年传输民主共和思想,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小题 3】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参见图 7),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当年夏天,全国高考报名的青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恢复高考,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工作,抓全国教科文工作的成就之一 中国社会在动乱之后,重建社会公平的努力之一,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与普鲁士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相同因素中没有 A推行了正确的内外政策
7、,排除了阻碍统一的外部力量 B隋王朝、普鲁士王国成为了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C开皇之治,铁血政策准备了实现统一的实力 D战乱与分裂使两国民众,希望结束分裂 答案: A 秦代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答案: B 简答题 (32 分 )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
8、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 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 (公前 11世纪中期前 2世纪中期 ),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 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 ,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
9、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分 )?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分 )?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 (5分 )?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 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 “市舶纲首 ”,负有在域外 “招诱舶商 ”的任务,规定 “诸市舶纲首能
10、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 ”(宋会要 蕃夷 ),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 ,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 ,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 材料三 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 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 ”。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 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革 )。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 (公元 120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吉林 中高 冲刺 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