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绍兴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浙江省绍兴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浙江省绍兴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浙江省绍兴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产工艺能体现 “绿色化学 ”或节能环保思想的是 ( ) A工业制氢气:用天然气发电再电解水制得 B工业制硫酸:提高尾气排放的烟囱高度 C工业制胆矾:使用向稀硫酸中吹空气并加热溶解铜 D降低 PM2.5:用油改煤技术,推广优质煤的使用范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天然气发电,耗费化石燃料而得到电能,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错误; B、提高烟囱的高度,不能降低硫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符合环保思想,错误; C、 Cu与热的稀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既无污染且原料的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或环保思想,正确;
2、 D、推广优质煤的使用范围,不能减少煤的燃烧造成的固体小颗粒的产生,不符合环保思想,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下列变化能够实现的是 ( ) 弱酸与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 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两种酸的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复分解反应中既没有生成水,也没有生成沉淀和气体 两种无色气体常温常压下混合后气体颜色加深 有单质生成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 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硫化氢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可以实现;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实现; 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反应生成 S单质和水溶液呈中性,可以
3、实现; 复分解反应中既没有生成水,也没有生成沉淀和气体,但是有弱电解质生成,如 PbSO42CH3COONa Na2SO4 (CH3COO)2Pb; 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颜色加深,可以实现;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中有单质生成,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 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AlO2-、 OH-、 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AlO2-、OH-、 CO3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Br2、 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4、氯气: I-、 Br-、 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Ba(OH)2、 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 KOH、Ba(OH)2、 K2CO3、 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3 、 Cu2 、 H 的溶液中加入锌粉: Fe3 、 Cu2 、 H 、 Fe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AlO2-、 OH-、 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则氢离子先于氢氧根离子反应,再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最后与碳酸根离子反应,错误; B、 I-、 Br-、 Fe2 的还原性的强弱是 I-、 Fe2 、 Br-,所以氯气最后与溴离子反应,错误; C、二氧化碳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
5、酸钙离子,因为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所以再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相对于先与氢氧化钡反应,再与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钡反应,错误; D、 Fe3 、 Cu2 、 H的氧化性的强弱是 Fe3 Cu2 H ,所以 Zn先与 Fe3 ,再与 Cu2 、 H 反应最后与生成的亚铁离子反应,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的判断 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最合理的是( ) A为比较 Cl与 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 NaCl溶液和 Na2S溶液的 pH值 B为观察 Mg条在 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集气瓶中收集满 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
6、面氧化膜的 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 C为比较 HA和 HB两种弱酸的 Ka大小,可用 pH计测定同温同浓度的 NaA溶液和 NaB 溶液的 pH值 D为测定一定浓度的 NaOH溶液放置空气中是否部分转化为 Na2CO3,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 NaCl溶液和 Na2S溶液的 pH值只能得出 HCl与 H2S的酸性的强弱,不能判断 Cl、 S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B、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底部应铺一层细砂,防止集气瓶底部被炸裂,错误; C、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用 pH计测定同温同浓度的 NaA溶液和 N
7、aB 溶液的pH值, pH大的对应的酸越弱,正 确; D、该滴定中不能只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滴定终点的现象都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应用酚酞、甲基橙同时做指示剂去滴定,先加入酚酞,红色褪去时,再加入甲基橙,若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证明氢氧化钠变质,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近年来,加 “碘 ”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 (KIO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 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 3H2O KIO3 3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转移 3 mol e
8、-时,理论上可制得 KIO3 107 g B电解时, 石墨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 C电解时的阳极电极反应式: I- 6e- 3H2O = IO3- 6H D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 pH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每生成 1mol KIO3,则转移 6mol电子,所以转移 3mol电子时生成 0.5mol KIO3,其质量是 107g,正确; B、电解时不锈钢作阴极,不能做阳极,否则 Fe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正确; C、电解时是 I的化合价升高,所以 I-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IO3-,正确; D、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氢离子,而阴极产生氢氧根离子,二者又结合成为水,所以电解质溶液的 pH基本
9、不变,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向 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 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H+ SO42- + NH4+= BaSO4+ NH3 H2O+H2O B将少量 SO2气体通入 NaClO 溶液中: SO2+H2O+ ClO-=SO42-+Cl-+2H+ C硫化钠的水解: S2-+ H2O HS- + OH- D 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2HCO3-+Ca2+2OH-= CaCO3+2H2O+ CO3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刚好完全沉淀时,说
10、明氢氧化钡与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一水合氨,正确; B、少量的二氧化硫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及氢离子,后氢离子与过量的次氯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次氯酸,错误;C、 S2-发生水解生成 HS- 、 OH-,正确; D、少量的石灰水与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氢氧 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生成的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最终的产物是碳酸钙、碳酸根离子、水,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判断 某溶液中在 25 时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2 mol/L,下列说法正
11、确的是( ) A HCO3-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B该溶液的 pH一定是 12 C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后,一定能生成氢气 D若该溶液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碱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2 mol/L,小于 110-7mol/L,说明该溶液中的溶质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溶液为酸性或碱性,碳酸氢根离子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A正确;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不一定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所以溶液的 pH未必等于 12,可能等于 2, B错误;若该溶液是硝酸溶液,则加入 Al后不能产生氢气, C错误;若该溶液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不一定是酸或碱,可能是酸式盐
12、,如 NaHSO4溶液,对水的电离也起抑制作用,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铵溶液和氢氧化 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S042-)c(Na+)C(NH4+)c(OH-)=c(H+) B常温下 0.4mol/LHB溶液和 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3,则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 下面关系: c(HB)c(Na+)c(B-)c(H+)c(OH-) C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 NH4CI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c(Na+)C(NH4+) c(H+)c(OH-),错误; B、常温下 0.4mol
13、/LHB溶液和 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是浓度均为 0.1mol/L的 NaB和 HB混合液, pH=3,溶液呈酸性,说明 HB是弱酸且 HB电离程度大于 B-的水解程度, c(B-)c(Na+) c(HB) c(H+)c(OH-),错误; C、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10,溶液呈无色时, pH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 中反应从开始到刚达平衡时用 XY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XY3)=1/30 moI.L-l s-1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 XY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容器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 Q D容器 体积为 0.3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46
14、.3kJ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生成 2molXY3时放出 92.6kJ的热量,容器 中达到平衡时放出46.3kJ,说明有 1.0mol XY3生成,所以用 XY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Y3)=1.0mol/0.25L/120s=1/30 moI.L-l s-1,正确; B、容器 中 XY3的物质的量完全转化为 X2、 Y2时分别是 0.6mol、 1.8mol,加上原有的 0.4mol、 1.2mol,所以 X2、 Y2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当于是 1mol、 3mol,与容器 中完全相同,所以二者达到的平衡是等效平衡, XY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正确; C、容器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效应是
15、 Q0,所以反应吸热,正确; D、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容器 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46.3kJ,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氯碱工业的产物 NaOH与不同物质反应可以生成不同的盐。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 0.1 mol/L的 4种钠盐溶液 pH如下表: 溶质 Na2CO3 NaHCO3 NaClO NaHSO3 pH 11.6 9.7 10.3 5.2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 B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NaClO 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2SO3、 H2CO3
16、、 HClO, pH最大的是 H2SO3 D 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 Na+) c( H+) c( HSO3-) c( SO32-) c( OH-)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碳酸氢钠与氢离子反应使氢离子浓度减小, Cl2+H2O H+Cl-+HClO 平衡正向移动,次氯酸浓度增大,正确; B、四种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碳酸钠,说明 CO32-水解程度最大,盐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碳酸钠,错误; C、根据盐溶液的pH判断 NaHSO3的水解最弱,且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17、 H2SO3、 H2CO3、 HClO,亚硫酸的酸性最强,pH最小的是 H2SO3,错误; D、 NaHSO3溶液为酸性,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 c( Na+) c( HSO3-) c( H+) c( SO32-) c( OH-),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盐水解规律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常温下, pH=1 的某溶液 A 中含有 NH4+、 K+、 Na+、 Fe3+、 Al3+、 Fe2+、 CO32-、NO3-、 Cl-、 I-、 SO42-中的 4种,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
18、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沉淀乙一定有 BaCO3,可能有 BaSO4 B实验消耗 Cu 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 3.36L C该溶液中一定有 NO3-、 Al3+、 SO42-、 Cl-四种离子 D生成的甲、乙、丙气体均为无色的易溶于水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pH=1的酸性溶液中 CO32-不能大量存在,氢离子浓度为 0.1mol/L,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与氢离子反应的离子: CO32-、 NO2-;溶液 A 中加过量( NH4)2CO3,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排除 Fe2+、 Fe3+,原溶液中一定有 Al3+;溶液乙加铜和浓硫酸能产生 NO,原溶液中有 NO3-,强酸性溶液中有
19、NO3-,则一定没有Fe2+、 I-。 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沉淀乙中一定为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的化合物,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 3Cu+8HNO33Cu( NO3) 2+2NO+4H2O 可知,消耗 14.4g 铜,生成一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4.4g/64g/mol2/3=0.15mol,由于没有告诉是标准状况下, 0.15mol一氧化氮的体积不一定为 3.35L,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 0.1mol/L的氢离子、 0.1mol/L的铝离子,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电荷为: 0.4mol/L;而溶液中除了存在 0.1mol/L的硝酸根离子外,还应该含
20、有 SO42-离子和 Cl-,所以该溶液中一定有 NO3-、 Al3+、 SO42-、 Cl-四种离子,正确; D、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氨气,丙是 NO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但甲的溶解度不大,而 NO不溶于水,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 2Na218O2 + 2H2O = 4Nal8OH + O2 B NH4Cl + 2H2O NH3 2H2O + HCl C 2KMnO4 + 5H218O2 + 3H2SO4= K2SO4 + 2MnSO4 + 518O2 + 8H2O D K37C
21、lO3 + 6HCl = K37Cl + 3Cl2 + 3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所以氧气中的 O 原子也来自过氧化钠,错误; B、氯化铵与水反应,铵根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氯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氯化氢,所以产物中 HCl中的 H原子也是 2H,错误; C、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的反应中,过氧化氢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氧气,所以产物中氧气是 18O2,正确; D、氯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氯气,而氯气中的 1个 Cl来自氯酸钾,所以氯化钾中的 Cl不是 37Cl,氯气中有一个是 37Cl,错误,答案:选 C。 考点:
22、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 “水 ”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 2Ag 2NaCl = Na2Mn5O10 2AgCl 下列 “水 ”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式: Ag Cl-e-= AgCl B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转移 2 mol电子 C Na 不断向 “水 ”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是还原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正极是二氧化锰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B、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则生成 2
23、mol氯化银,Ag的化合价从 0价升高到 +1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mol,正确; C、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错误; D、 Ag 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氯化银是氧化产物,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B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一定说明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浙江省 绍兴 第一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回头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