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研制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三位科学家。该仪器可用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则下列有关仪器分析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 B质谱仪不能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C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D氢核磁共振仪能鉴别 CH3COOCH2CH3与 CH3CH2COOCH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的存在,正确;B质谱仪可以用于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及反应规律等,错误; C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有机化合
2、物的官能团的种类等,正确; D氢核磁共振仪能用来测定分子中 H原子种类和个数比,由于 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的结构不同,因此可以用氢核磁共振仪鉴别,正确。 考点:考查现代科学仪器在物质的结构及元素组成的测定的应用的知识。 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为: 11P460CuSO4 96H2O 20Cu3P 24H3PO4 60H2SO4。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CuSO4-发生了氧化反应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 6 C白磷只作还原剂 D该反应中被硫酸铜氧化的白磷有 3mol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该反应中, C
3、uSO4中的 Cu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后降低,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错误; B在反应中氧化产物 H3PO4和还原产物 Cu3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 5,错误; C在反应中白磷中的 P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因此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错误; D该反应中被硫酸铜氧化的白磷有 (60mol5) 4=3mol,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的作用及相应的计算的知识。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 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75 mol,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有 0 250 mol KNO3被氧化 B生成 44.8
4、L N2(标准状况)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25 mol D被氧化的 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75 mol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在反应 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中, NaN3中的 N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KNO3中的 N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每产生 16mol的 N2,转移电子 10mol,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4mol。现在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 75 mol,则 KNO3被还原的物质的量是: (2mol 14mol)1 75 mol=0 25 mol,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 16mol的 N2时,氧化产物比还
5、原产物多 14mol。现在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 75 mol,则产生 N2的物质的量是( 1614) mol1 75 mol =2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 2mol22 4L/mol=44 8 L,正确; C每转移 10mol的电子,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4mol。现在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 75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014) 1 75 mol =1 25 mol,正确; D根据方程式可知:被氧化30mol的 N原子,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4mol。现在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 75 mol,被氧化的 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014)1 75 mol =3 75
6、 mol。 考点:考查氨气气囊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物质的作用的计算的知识。 元素周期 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排列的周期表成功预言了类铝(镓)、类硅(锗)等元素的存在 B铀( 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 UF6,据此可推测 U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 C HF、 HCl、 HBr、 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依次升高 D Na、 Mg、 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排列的周期表成功预言了类铝(镓)、类硅(锗)等元素的存在,这是应用元素周期律
7、的规律预测的,正确; B铀( 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 UF6,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是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所以不能据此可推测 U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错误;C F、 Cl、 Br、 I 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小,还原性逐渐增强,而这些物质都是分子晶体,除 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外,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不能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错误; D Na、 Mg、 Al是同一周期的元素,由于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就越来越弱,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
8、用的知识。 已知 M、 W、 X、 Y、 Z为短周期元素, M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W、Z同主族, X、 Y、 Z 同周期, Z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W的 2倍,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倍, Y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W和 X能形成 X2W和 X2W2两种常见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 X、 Y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W X Y B M、 W元素形成的简 单氢化物的沸点: WM C X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能与 Y在常温下剧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M是 C; W是 O; X是
9、Na; Y是 Al; Z是 S。A W、 X、 Y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W X Y,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 MM,正确; C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 X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正确; 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H2SO4的浓溶液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会将 Al氧化而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因此不能与 Y在常温下剧烈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双隔膜电解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如
10、图所示,对该装置及其原理判断错误的是 A c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 A溶液为硫酸, B溶液为氢氧化钠 C a气体为氢气, b气体为氧气 D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Na2SO4 6H2O 2H2SO4 4NaOH O22H2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电解池中,存在的隔膜 c可以阻止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隔膜 d可以阻止阳离子向阳极移动,正确; B电解 Na2SO4溶液后,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能力: OH- SO42-,阴离子 OH-放电变为 O2逸出,电极反应式是: 4OH 4e-= O2+2H2O使附近的溶液中 H+浓度增大,所以 A溶液为硫酸,在 B处,应用溶液中的阳离
11、子的放电能力: H+Na+,所以在阴极 2H+2e-=H2,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 OH-的浓度增大,因此 B溶液为氢氧化钠,正确; C通过选项 B的分析可知: a气体为氧气, b气体为氢气,错误; D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Na2SO4 6H2O 2H2SO4 4NaOHO2 2H2,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3的一元酸和 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OH-)=c(H+) B在 0 1 mol L-1Na2CO3溶液中: c(OH-)-c(H ) c(HCO
12、3-) 2c(H2CO3) C已知叠氮酸 (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则在 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a+) c(OH) c(N3) c(H ) D 0 2 mol 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 1 mol L-1NaOH溶液: c(CO32-) c(HCO3-) c(OH-) c(H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若 pH=3的一元酸是强酸,则它和 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OH-)=c(H+),若 pH=3的一元酸是弱酸,由于弱酸部分电离,酸的浓度大于 H+的浓度,则它和 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过量的酸会继续电离产生 H+,使的溶液
13、中 c(OH-) HCO3-;c(CO32-)Cu,则剩余金属是 Cu,溶液成分可能是 Fe(NO3)2;也可能是 Fe(NO3)2、 Cu(NO3)2;若剩余金属是 Fe、 Cu,溶液成分可能是 Fe(NO3)2;若固体没有剩余,可能溶液的成分是 Fe(NO3)2、 Cu(NO3)2; Fe(NO3)3、 Fe(NO3)2、 Cu(NO3)2; Fe(NO3)3、 Cu(NO3)2;所以可能存在的情况有 6种,选项 A错误; B若金属有剩余,由于在溶液中含有 NO3-,在溶液中再滴入稀硫酸后,在酸性条件下, H+、 NO3-、 Cu或 Fe会发生反应而使金属溶解,错误; C当合金刚好溶解时,
14、根据 A可知,溶液可能是 Fe(NO3)2、 Cu(NO3)2; Fe(NO3)3、 Fe(NO3)2、 Cu(NO3)2; Fe(NO3)3、 Cu(NO3)2;由于 Fe、 Cu的物质的量都是 0 05mol。若溶液是 Fe(NO3)2、 Cu(NO3)2;则根据电子守恒可得, n(NO)= (0 05mol2)+ (0 05mol2)3=0 2/3,体积为V(NO)=0 2mol/322 4L/mol=1 49L;若溶液为 Fe(NO3)3、 Cu(NO3)2;n(NO)= (0 05mol3)+ (0 05mol2)3=0 25/3,体积为V(NO)=0 25mol/322 4L/mo
15、l=1 87L;若产物是 Fe(NO3)3、 Fe(NO3)2、Cu(NO3)2;,则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在 1 49L1 87L之间,所以选项 C错误; D若合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铜离子可转化为溶于水的四氨合铜络离子, Fe元素这形成 Fe(OH)2、 Fe(OH)3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充分灼烧得到 Fe2O3,根据 Fe元素守恒可知, n(Fe2O3)= 0 025mol,m(Fe2O3)= 0 025mol160g/mol= 4g,正确。 考点:考查 Fe、 Cu的混合物与酸反应的情况及相应的计算的判断的知识。 将钠、铝混合物 W1g投入一定量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
16、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V1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 a mol L-1的盐酸,在此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盐酸体积为V2L,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固体 W2g。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35 5aV2=W2-W1 B 23n(Na)+27n(Al)=W1 C n(Na)+3n(Al)=2V1/22 4 D aV2=V1/11 2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钠、铝混合物放入水中发生反应为: 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在此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渐溶解, AlO
17、2-+H+H2O = Al(OH)3 ; Al(OH)3+3H+=Al3+3H2O。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溶液为 AlCl3、 NaCl。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固体是 Al2O3,其质量是 W2g。 n(Al)= 2(W2g102g/mol)= (W2/51)mol。n(Na)= W1-27(W2/51)/23mol。 A W1g是 Na、 Al的质量, W2g是 Al2O3的质量。二者的质量差是 Na、 O元素的质量差,不是 Cl元素的质量差,因此选项 A错误; B根据元素守恒可得: 23n(Na)+27n(Al)=W1,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 H+得到电子变为 H2的物质的量
18、相等。n(Na)+3n(Al)=2V1/22 4,正确; D根据 H、 Cl元素守恒可得:aV2=(V1/22 4)2 V1/11 2,正确。 考 点:考查盐的水解、守恒方法在混合物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醋酸除去水垢中的 CaCO3: CaCO3 2H+=Ca2+ H2O CO2 B碘水中通入足量的 SO2: I2 +SO2+2H2O=2HI+SO42-+2H+ C NaHSO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H+ SO42- Ba2+ OH-=BaSO4H2O D 4mol L-1的 NaAlO2溶液和 7 mol 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
19、合均匀 4AlO2-7H H2O 3A1(OH)3 Al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醋酸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醋酸除去水垢中的 CaCO3的离子方程式是: CaCO3 2CH3COOH =Ca2+ 2CH3COO- H2O CO2,错误; B HI是强酸,完全电离,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I2 +SO2+ 2H2O=2I-+SO42-+4H+,错误; C NaHSO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2H+ SO42- Ba2+ 2OH-=BaSO4 2H2O,错误; D 4 mol L-1的 NaAlO2溶液和 7 mol 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由于 n(AlO2-):
20、n(H )=4:7,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AlO2- 7H H2O 3A1(OH)3 Al3 ,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将 1 L 1.00 mol/L 的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 1 L 1.25 mol/L的盐酸中;再做相反操作:将 1 L 1.25 mol/L的盐酸逐滴加入 1 L 1.00 mol/L 的 Na2CO3溶液中,两次操作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同温同压下) A 2 5 B 5 2 C 1 1 D 2 1 答案: B 试题分析: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 HCl=NaCl+NaHCO3。然后发
21、生: NaHCO3+HCl=NaCl+ CO2 + H2O;当把 1 L 1 00 mol/L 的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 1 L 1 25 mol/L的盐酸中时由于开始时盐酸过量,第一反应发生后立即发生第二个反应,相当于发生总反应:Na2CO3+2HCl=2NaCl+ CO2 + H2O,n(HCl)= 1 25 mol, 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 CO2的物质的量是 1 25 mol2=0 625 mol;当再将 1 L 1 25 mol/L的盐酸逐滴加入 1 L 1 00 mol/L 的 Na2CO3溶液中,先发生 Na2CO3+ HCl=NaCl+NaHCO3, 由于 n(Na2CO3)
22、= 1 00 mol,反应消耗盐酸 1 00mol,产生 NaHCO31 00mol,盐酸还有过量的 0 25 mol,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 CO2 + H2O;由于NaHCO3过量,产生的 CO2按照盐酸来计算。 n(HCl)= 0 25 mol,所以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是 0 25 mol。对于气体来说,在相同条件下,体 积比等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所以两次操作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0 625 mol: 0 25 mol=5 2,故选项是 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混合顺序与反应产物的种类及物质的量的影响的知识。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O的电子式:
23、 B中子数为 10的氧原子: C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D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HClO 的电子式是: ,错误; B中子数为 10的氧原子,质量数是 18,表示为: ,正确; C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错误;D 给出的是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铁,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氮化镁 B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胶体之间 C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石英玻璃、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针对埃博拉病毒扩散情况,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对疫区可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浙江省 湖州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