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直属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月)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直属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月)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直属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月)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届广东省深圳市直属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2月)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石油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B在燃煤中添加碳酸钙或生石灰可以减少 SO2的排放 C在 AgC1饱和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达平衡时,溶液中 Ksp(AgCl)降低 D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天然气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A错误;煤燃烧产生的 SO2与加入的CaCO3或 CaO 反应生成 CaSO3,并进一步被氧化成 CaSO4,因此减少了 SO2的排放, B 正确; Ksp(AgCl)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 Ksp(AgCl)不变, C 错
2、误;地沟油是废弃的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是烃类, D错误;故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生活、溶解平衡等知识。 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将 pH=5的 H2SO4溶液稀释 1103后 ,c(H+):c(SO42-)=2:1 B醋酸与醋酸钠的 的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c(Na+) C 的硫酸铵溶液中 :c(NH4+)+c(H+) c(SO42-)+c(OH-) D常温下 pH=4的 NaHC2O4溶液中 :c(H2C2O4)c(C2O42-) 答案: CD 试题分析 :将 pH=5的 H2SO4溶液稀释 1103 属于无限稀释,
3、溶液接近中性,此时水的电离不能忽略,所以 c(H+):c(SO42-)=2:1不成立, A错误;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溶液 ,则 c(H+)= c(OH-),所以必有 c(Na+)=c(CH3COO-), B错误;的硫酸铵溶液有电荷守恒式 c(NH4+)+c(H+)=2c(SO42-)+c(OH-),所以c(NH4+)+c(H+) c(SO42-)+c(OH-)必成立, C正确; NaHC2O4溶液 pH=4显酸性,说明 HC2O4- 电离大于水解,所以水解产生的草酸浓度小于电离产生的草酸跟离子浓度, D正确;故选 C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酸的稀释、溶液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下列说法中,不
4、正确的是 A利用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不可以比较 Cu、 Fe2+的还原性: B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只产生一种气体 C氮的固定不一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 Br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答案: BD 试题分析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 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所以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只能比较得出还原性 Fe Cu,故 A正确;铜能与稀、浓硝酸反应,由于铜过量,所以铜与浓硝酸反应先生成 NO2,随着硝酸浓度下降变成稀硝酸后,产生 NO气体,故 B错误;氮的固定有多种,除了人工固氮还有雷雨固氮和生物固氮等多种形式, C正确;苯的
5、密度小于水,在上层,所以做完萃取实验应从上层放出, D错误;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氮的固定、萃取实验等知识。 下列陈述 I、 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 I 陈述 II A 浓 H2SO4有吸水性 浓 H2SO4可用于干燥氨气 B SO2有还原性 SO2尾气可用 NaOH溶液吸收 C Mg有还原性 电解 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 Mg D 锌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 答案: D 试题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但是因为有酸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A错误;用氢氧化钠吸收 SO2气体,体现的是 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无因
6、果关系, B 错误;电解制备金属镁,条件应该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C 陈述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短周期元素 X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 n个电子层上,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核内质子数为( 2n2-1)。有关 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不可能呈酸性 B X能形成化学式为 NaXO3的含氧酸钠盐 C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为偶数 D X元素常见单质的化学式为 X2 答案: A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 X有 n个电子层,所以若 n分别等于 2或 3,则满足条件的元素为 N、 Cl元素,所以 X元素的氢化物可能是 NH3
7、和 HCl,所以 A错误; X能形成化学式为 NaXO3的含氧酸钠盐分别为 NaNO3、 NaClO3 , B正确;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是偶数, C正确;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均是双原子单质, D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推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 I装置中通入 N2和 O2的作用是相同的 B图 中甲、乙两装置产生喷泉的原理一样 C图 装置中镁片是原电池的负极; 装置中镁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D图 分液漏斗盛硝酸能证明非金属性 N C Si,盛硫酸能证明非金属性 S C Si 答案: C 试题分析 : 图 I装置为 Zn-Fe原电池,发生的是 Zn的吸氧腐
8、蚀,所以通入 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而通入的 N2在负极不反应,起到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A错误;图 中甲、乙两装置产生喷泉的原理不一样,甲利用的是氨气的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乙利用的是双氧水易分解产生氧气的性质, B错误;图 装置中 Mg-Al构成原电池,二者都能与硫酸反应,由于镁比铝更活泼,所以镁片是原电池的负极; 装置中 Mg-Al 构成原电池,但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铝,所以镁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C正确;图 分液漏斗盛硝酸不能证明非金属性 N C Si,因为硝酸是挥发性的酸,中间若没有除杂装置,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实验装置、原理等知识,考
9、到了较多的原电池知识。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2通入水中: Cl2+H2O=2H+ +Cl-+ClO- B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42- + Ba2+ =BaSO4 C用铜作电极 -电解 CuSO4溶液: 2Cu2+2H2O 2Cu+O2+4H+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 H2O =Al(OH)3+ 3NH4+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 HclO 是弱酸,不能拆, A错误; 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 BaSO4 和 Mg(OH)2两种沉底, B错误;铜做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则作阳极的铜电极要溶解,所以 C 错误
10、; D 正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涉及了电化学方程式书写。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 H2O2分解得到 16 g O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B含 1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 11.2 L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 O2的量为 0.25NA D相同物质的量 OH-和 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 H2O2分解得到 16 g O2,应该转移电子数 NA 个, A错误;浓硫酸与铜反应,浓硫酸不能而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小于 NA , B错误;
11、CO和 H2 耗氧量相同,所以标况下 11.2 L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耗氧情况相当于全为0.5molCO 消耗氧气的量 0.25mol,所以 C正确; OH-和 CH3+含有的电子数分别为10和 8,所以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来制取氯水,并利新制用氯水完成实验。 ( 1)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制备氯水,请按照气体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向将仪器进行连接: H _(填接口处的符号);广口瓶 中的试剂为 。 ( 2)写出该实验中制取 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除去氯化钾中含有 Fe3+、 SO42-
12、、 Br-等杂质离子,步骤如下: A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试剂至 Fe3+、 SO42-沉淀完全,煮沸; B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 pH; C加入 _(除 Br-);蒸干灼烧。请回答问题: ( 3) 步骤 a中,依次加入的试剂是 NH3.H2O、 _、 _。 步骤 c中加入的试剂是 _。 (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 KSCN 检验 FeSO4溶液中的 Fe2+时,加入过量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则发现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对这一奇特现象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SC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SCN)2、 Cl2、 B
13、r2、 I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 强弱为: Cl2 Br2 (SCN)2 I2。 提出假设: 甲同学假设是 FeSO4与 HNO3作用;乙同学假设是 _与 HNO3作用。 实验验证: 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甲同学的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 根据乙同学的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向浓 HNO3中逐滴加入KSCN 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 _ 实验结论:
14、乙同学假设正确。 实验反思: 由实验可知:用 SCN-间接检验 Fe2+时,加入的氧化剂除用 HNO3外还可以选择氯水等,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知加入氧化剂的量必须要 _(填 “少量 ”、“过量 ”)。 答案:( 1) HB、 AC、 DE ( 2分)饱和食盐水( 2分) ( 2) 2NaCl + MnO2 +2 H2SO4 = MnSO4 + Na2SO4 + 2H2O + Cl2(加热) ( 2分) ( 3) BaCl2( 1分) KOH ( 1分) 足量的新制氯水 ( 2分) ( 4) SCN-( 1分) HNO3过量,没有 Fe2+剩余 ( 1分) NO2、 CO2、 N2( 3分) 少量(
15、 1分) 试题分析 : ( 1)制备气体的仪器连接遵从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干燥装置 收集 尾气吸收的顺序,考虑制备氯气中含有 HCl和水蒸气等杂质气体,所以先用排饱和食盐水法除去 HCl,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碱吸收尾气,满足该顺序,连接应为 HB、 AC、 DE,所以根据顺序可以得知广口瓶 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 2)根据图中的发生装置可知,该实验中采用了难挥发的硫酸制备挥发性的盐酸,再与二氧化锰制备氯气的方法,所以方程式为 2NaCl + MnO2 +2 H2SO4 = MnSO4 + Na2SO4 + 2H2O + Cl2(加热)。 ( 3) 氯化钾中含有 F
16、e3+、 SO42-、 Br-等杂质离子,其中加入的试剂是 NH3.H2O可以使 Fe3+ 沉淀除去,除去 SO42- 需要加入 Ba2+试剂,使之转化为 BaSO4沉淀除去,为了不引入过多杂质,应选用阴离子相同的 BaCl2 ;为了把 NH4+除去,可以加入强碱 KOH,所以步骤 a 中依次加入的试剂是 NH3.H2O、 BaCl2 、 KOH。 步骤 c 中除去的是杂质 Br- ,所以加入新制氯水,把 Br- 转化为单质 Br2 除去。 ( 4) 甲同学已经假设是 FeSO4与 HNO3作用 ,所以根据提供的资料可以猜测导致实验现象的可能是 SCN-和硝酸作用的结果,所以乙同学假设是 SC
17、N-与HNO3作用。 如果按照甲同学的假设分析, FeSO4与 HNO3作用只会导致 Fe2+被氧化为Fe3+最终和 KSCN 作用使溶液变红,且加入的浓 HNO3过量,不会出现溶液显红色后又变成蓝色,所以甲同学假设不成立。 根据乙同学的假设,造成实验现象的是浓 HNO3和 KSCN 溶液作用的结果。根据物质中的元素组成分析,浓硝酸生成红棕色气体 NO2, SCN-中产生的能使Ba(OH)2溶液产生浑浊现象的气体不可能是 SO2,因为 SO2容易被强氧化剂氧化,所以只可能是 CO2,而 S被氧化为 SO4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所以加入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剩余的空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N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深圳市 直属 六校高三 第二次 联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