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 “温室效应 ”的气体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选项都符合低能,环保,而 D选项中气体燃料燃烧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的气体,所以 D错误。 考点:化学与生活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已知
2、 Ba【 Al(OH)4】 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 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 y与加入 Ba(OH)2的物质的量 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A1(OH)3比 BaSO4多 B 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Ba2 可能等于 OH- C 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 A1(OH)3 D c-d时溶液 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Al(OH)4】 -比 Ba2 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设原有的 A12(SO4)3为 1mol,则完全沉淀时需要 3mol 的 Ba(OH)2,A选项中,氢氧化铝沉淀
3、最大为 2mol,而 BaSO4为 3mol,所以BaSO4A1(OH)3。 B选项中 d-e段形成 Ba【 Al(OH)4】 2中,当加入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等于 Ba【 Al(OH)4】 2时,钡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B正确。 C选项硫酸钡沉淀的量始终大于氢氧化铝。 D选项【 Al(OH)4】 -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 Ba2 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点评:本题使用了图像信息,以及一个新的化合物为载体,关键在于分析离子的物质的量,要抓住电荷守恒,把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 膦( 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
4、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以下关于 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3分子的 P-H键是非极性键 B PH3比 NH3稳定 C PH3的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D 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中 P-H键由不同原子形成,为极性键。 B由于 N的氧化性大于 P,所以 NH3比 PH3稳定。 C中分子构型应为三角锥形。 D选项正确,类比氨气的孤对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构型。 点评:本题考查的物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判断其性质,熟练运用元素周期律。 X、 Y、 Z 是 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位于同一族, Y、 Z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外围
5、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2。 Z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Y 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3YO4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Y X 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第一主族的钠与钾不符合此规律。 B中应为半径越小
6、越不容易失电子。 C中还需要考虑氢键的存在。 D选项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律,氢键,熔沸点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以元素周期律为背景,考查了几个特殊性,学生需要熟练记忆。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 4Fe2 4Na2O26H2O=4Fe(OH)3 O2 8N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 Fe2 是还原剂, O2是还原产物 B 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 8NA个电子 C Fe(OH)3是氧化产物,每生成 1 mol O2反应过程中共转移 6 mol电子 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中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
7、又作还原剂。 B中 4mol过氧化钠有6mol的氧原子得到六 NA个电子。 C选项正确,可只用分析过氧化钠得电子数。D中由于过氧化钠氧化性比较强,反应速率较快,直接出现红褐色沉淀。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来确定得失电子的数目。难度不大。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0的溶液: K+、 Ca2+、 HCO3-、 NO3- B c(H 水 )=110-10 mol/L溶液中: K+、 Fe2+、 SO42-、 NO3- C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 K+、 Na+、 CH3COO-、 SO42- D存在较多的 Na 、 SO42-、 OH-的溶液中
8、: Mg2+、 Ba2+、 Br-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强酸性溶液,碳酸氢根不能共存。 B可能为强酸,或者强碱性溶液,若为强酸性,则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 C中为碱性溶液,可以共存。 D中氢氧化镁为沉淀,不共存。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点评:首先判断溶液酸碱性,再判断离子是否能够共存。属于简单题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反应: S2 2H2O H2S 2OH- B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 2Fe2 2H H2O2 2Fe3 2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 HCO3- OH- CO32- H2O D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
9、腐蚀: SiO2 2Na 2OH- Na2SiO3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硫离子的水解首先生成 HS-, B选项正确, C选项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D中硅酸钠为可溶性盐,要拆开。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的水解。 点评:本题为常规考题,加入了盐类水解的知识,综合性较强。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 1所示装置除去 Cl2中含有的少量 HCl B用图 2所示装置蒸干 NH4Cl饱和溶液制备 NH4Cl晶体 C用图 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气体 D用图 4所示装置分离 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中氢
10、氧化钠也会吸收氯气。 B中氯化铵晶体受热不稳定,生成氨气和绿化器气体。 C中纯碱为粉末状的晶体,所以用蜂窝板不能盛装。 D选项可行。 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简单化学实验装置。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 人们对未发现的第 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它被命名为 “类铅 ”。以下对 “类铅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 6个电子 B该元素为过渡元素 C最高化合价为 4价 D电解硝酸铜与硝酸 “类铅 ”的混合溶液时首先会析出 “类铅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由于 114号元素属于碳族,最外层电子为 4个。 B选项类铅属于主族元素。 C选项类铅处于第四主族,
11、最外层电子有 4个,所以最高正价为 +4价。 D中铜离子的氧化性与类铅阳离子,所以先会析出铜。 考点:元素周期律,电解 点评:本题首先要会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判断其性质。属于简单题 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明矾水解形成的 Al( 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生活中常用苏打作发酵粉;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 SO2的量;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 工业上常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明矾可做净水剂,正确。 苏
12、打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可以作为发酵粉 。 氯气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都能生成次氯酸盐,有漂白性,而没有消毒作用。错误。 石灰石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所以铁可以储存浓硫酸。 制造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错误。错误的共有两个。 考点:化学与生活,金属的钝化,二氧化硅的应用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属于简单题。 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 H2SO4和稀 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 H2 B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 C往反应后的溶液
13、中加入 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 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 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铜与铁和稀 H2SO4与稀 HNO3反应,先反应完的是铁单质,所以剩余的金属可能是铁和铜也可能只有铜。 A选项铁和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 B选项正确。 C选项中如果剩余的金属中有铁单质,那么溶液中没有三价铁离子,不会变血红色。 D选项中如果剩余的金属只有铜,那么金属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质量不会减少。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铁和铜中,铁先反应,然后确定剩余金属的可能性。属于简单题。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现
14、象的是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向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向 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 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所以析出,产生沉淀。但是二氧化碳过量后,沉淀不溶解。所以不符合。 先发生胶体聚沉,后来沉淀氢氧化铁溶于稀硫酸。符合。 先出现沉淀,后形成银氨溶液,沉淀溶液。符合。 出现硅酸白色胶状物质,盐酸过量后,硅酸不溶解,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胶体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需要熟练掌握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 将镁、铝
15、合金 10.2 g 溶于 4 mol L-1的盐酸 500 mL 里,若加入 2 mol L-1的氢氧化钠溶 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A 1000 mL B 500 mL C 100 mL D 1500 mL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过分析,要使得沉淀最大量,则把镁离子和铝离子都沉淀出来,则氢氧根离子代替原来氯离子与镁离子和铝离子结合,所以要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盐酸的物质的量。 V=n/c=2/2=1L=1000ml。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简单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抓住解题技巧,在溶液中的反应抓住电荷守恒。 向一定量的 Fe、 FeO和 Fe2O3的混合物
16、中加入 240 mL4 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 2.688L NO(标准状况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 A 0.48 mol B 0.42mol C 0.32 mol D 0.28 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利用铁元素守恒进行计算。首先与稀硝酸反应后,铁全部转化为二价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结合。所以 2n(Fe)=(NO3-)=0.244-2.688/22.4=0.84,所以 n(Fe)=0.42mol。 考点:元素守恒,铁与稀硝酸的反 应 点评:本题也需要利用解题技巧,有效的使用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安徽省 阜阳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