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571-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571-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571-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571 2010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571 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Crimping technology guideforlarge cross-sectionconductor2010-12-29 发布 2010-12-29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Q / GDW 571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 14 一般规定 15 液压前的准备 26 液压操作 57 质量检查 7编制说明 9Q / GDW 571 2010II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 关于下达 2010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
2、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 2010320)的要求编写。国家电网公司于 2009 年 1 月委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宁东 山东 660kV 直流关键技术的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任务中的“ 1000mm2大截面导线研制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 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导线的压接工艺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压接试验方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据此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的企业标准。 本标准借鉴了现有的施工经验,以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及规范作参考进行编写。 本标准与 SDJ 226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的不同之处在于,规定了耐张线夹铝管的压接顺序采用倒压方式,
3、当导线的铝钢比较大时对接续管铝管的压接顺序采用顺压方式。针对与 1000mm2大截面导线配套的耐张线夹、 接续管的压接工艺,本标准主要规范了压接设备与模具的选择原则,穿管和压接方法,质量检查方法与判据。 本标准未尽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与本标准相冲突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试验及技术论证的原则解决。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部。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送变电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建成、 丁燕生、 孙涛、 郑怀清、 郎福堂、 刘臻、 贾聪彬、 朱任翔、 牛海军、刘玉杰、 叶爱民、 周立
4、宪、 杨军宁、 向孟奇。Q / GDW 571 20101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送电线路用大截面导线的压接工艺。1.2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四层铝股结构的圆线同心绞钢芯铝绞线。 大跨越导线和其它导线的压接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50233 110 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T2317.1 电力金具 机械试验方法SDJ 226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
5、)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大截面导线由多根硬铝线和镀锌钢线组成,以多根镀锌钢线为芯,外部同心螺旋绞四层硬铝线,铝导体标称截面不小于 800mm2。3.2 顺压第一段从直线接续管铝管的管口开始连续施压至压接定位印记;第二段从压接定位印记开始连续施压至另一侧管口。3.3 倒压从耐张线夹铝管的拔梢端开始压接。3.4 导线设计计算拉断力导线的设计计算拉断力等同于设计使用拉断力,为导线额定拉断力( RTS)的 95。3.5 铝钢比铝部分总截面积与镀锌钢绞线截面积之比乘以 100。3.6 预偏预偏是指在倒压和顺压前分别按试验得出的经验值将铝管向施压顺序的反方向移动某个长度,此举是补偿因铝管压
6、接后产生的伸长量的方式。4 一般规定4.1 在操作前,应编制压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导线的具体规格及有关参数;b) 所采用的液压管的外形与尺寸(包括公差);c) 各种压接管压前在导线“ 定位印记” 的量尺尺寸;d) 耐张线夹钢锚拉环与铝管引流板及引流线夹相对位置的要求;e) 压接机型号及压接模具规格;Q / GDW 571 20102f) 压接管压后尺寸等要求;g) 压接每次合模时的压强参考值;h) 施工流程和工艺设计;i) 其它特殊要求。4.2 液压施工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技术交底并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许可证方能进行操作。 操作时应有质量检查人员在场进行监督。4
7、.3 导线的受压部分压接前应圆整完好,距管口 15m 范围内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4.4 导线端部在切割前应校直,并采取防止散股的措施。 切割时应与轴线垂直,切断铝股时不应伤及钢芯。4.5 量尺画印的定位印记在画好后应立即复查,确保准确无误。4.6 在架线施工前应按要求制作导线压接试件,经对试件进行工艺性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握力试验。工艺性评定内容包括导线外观无明显的松股、 背股,压接管弯曲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握力值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5 液压前的准备5.1 器材及液压设备的准备5.1.1 液压机的选用根据导线接续管、 耐张线夹、 引流线夹及钢锚的外形尺寸,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铝模、 钢模及液压机的
8、类型。5.1.2 钢模尺寸a) 对边距:考虑压后金属的弹性变形及尽量减少压后飞边的出现,且最大尺寸不能超过导则的最大允许值,对边距按下式设计:00.1 0.20.86S D ( 1)b) 压口长mL 值( mm)按下式计算:mkPLHB D ( 2)P 液压机出力, N;k 液压机使用系数( 1000kN 液压机: k =0.9; 2000、 2500、 3000kN 液压机: k =0.8);HB 压接管材料的布氏硬度, N/mm2;D 压接管外径, mm。5.2 器材及液压设备检验5.2.1 对所用导线的结构及规格应进行检查,应与工程设计相符。5.2.2 测量各种接续管、 耐张线夹和引流线
9、夹的内外直径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 0.02mm 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可采用钢尺。 金具外观、 尺寸、 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2314 的要求。5.2.3 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油压表必须处于有效检定期内;应检查模具的使用状况和模具的尺寸。5.3 清洗5.3.1 接续管、 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在使用前应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清洗后短期内不使用时,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包装物加以封装。5.3.2 对去除铝线后裸露的钢芯部分应清除残留的油垢,清除后应进行检查,确认不存在任何残留物后方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穿管工序。 穿管前应清除导线外表面的油垢,先穿管一侧的绞
10、线表层的清除长度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长度,直线搭接的另一侧的清除长度应不短于压接长度的 1.2 倍。5.4 涂电力脂应在即将施压部位的导线表面涂电力脂,且应涂抹均匀。Q / GDW 571 201035.5 穿管5.5.1 导线接续管的穿管过程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5.5.1.1 剥铝线如图 1 所示:a) 用钢尺测量接续管钢管的实长 L1及接续管铝管的实长 L2;b) 用钢尺自导线端头 O 向线内量 L1 L1 L2 60 并标定为 P 点,在 P 点用绑线扎牢( L1约为L1的 11);c) 将接续管铝管套入,铝管穿入时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内旋转推入直至露出铝线端头;d) 自导线端
11、头 O 向线内量 L1 L1 25mm 处标记为 N;e) 在 N 处向线内量 20mm 标记为 P1,在 P1处用绑线扎牢;f) 在 N 处切断铝线,注意不要伤及钢芯。1 导线图 1 接续管穿管前剥铝线图5.5.1.2 钢管穿管如图 2 所示:a) 将已剥露的钢芯表面残留物全部清擦干净后,使钢芯呈散股扁圆形;b) 自钢管口一端下侧向钢管内穿入后,另一端钢芯也呈散股扁圆形自钢管另一端上侧向钢管内穿入,注意是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管口露出 12mm 为止。1 导线; 2 接续钢管; 3 接续铝管; P、 P1 绑线图 2 接续管钢管穿管图5.5.1.3 铝管穿管及压接位置确定
12、如 3 所示:a) 当接续管钢管压好后,用钢尺量 NN L3,记录 L3的长度;b) 用钢尺自切割印记 N 分别向导线两侧量取2 31( )2NA L L 处画铝管定位印记 A;c) 将铝管沿外层铝线绞制方向松开绑线 P1,向另一端旋转推入后,松开另一端绑线 P1,继续推入直至铝管两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记 A 重合为止;d) 穿管后旋转铝管使铝股复位、 紧密;e) 在牵引机侧导线上从 A 点向牵引侧量 L4标记为 A1,将铝管管口从 A 点调整对齐到 A1, 在另一侧管口导线上作标记 A2。注:此步骤的目的是为顺压接续管预留伸长余量,压接时必须从 A1侧开始压接。f) 画压接印记,在接续管铝
13、管上从 A1向管内量取1 1 2 31( )2AB L L 处画铝管压接印记 B1,从 A2向管内量取2 2 2 31( )2A B L L 处画另一个铝管压接印记 B2。Q / GDW 571 201041 导线; 2 接续钢管; 3 接续铝管; P、 P1 绑线图 3 接续管铝管穿管图5.5.2 导线耐张线夹的穿管过程如图 4、 图 5、 图 6 所示。5.5.2.1 剥铝线如图 4 所示:a) 用钢尺测量耐张线夹钢锚的压接部位长度 L5,耐张线夹铝管长度 L6;b) 用钢尺自导线线端头 O 向线内量 L5 L5 L6 60mm 处以绑线扎牢并标记为 P( L5约为耐张线夹钢锚的压接部位实
14、长 L5的 18);c) 将耐张线夹铝管套入,将铝管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内旋转推入直至露出铝线端头;d) 自导线端头 O 向线内量 L5 L5 25mm 处标记为 N;e) 在 N 处向线内量 20mm 标记为 P1,在 P1处用绑线扎牢;f) 在标记 N 处切断铝线,注意不要伤及钢芯。1 导线; P、 P1 绑线图 4 耐张线夹穿管前剥铝线图5.5.2.2 穿耐张线夹钢锚如图 5 所示:将钢芯向耐张线夹钢锚管口穿入,穿入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芯穿至管底。 若剥露的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至原绞制状态。5.5.2.3 穿耐张线夹铝管及压接位置确定如图 6( a)、 6( b)
15、所示:a) 当钢锚压好后,在铝管所能穿到钢锚极限位置处画一定位印记 B;b) 在耐张线夹钢锚压接末端处标记 C ,测量 BC长度为 L7,测量 B到铝线端头的距离 BN长度为 L8;c) 画压接印记,在耐张铝管上从钢锚侧管口向内量 L7并标记为 C,从钢锚侧管口向内量 L8并标记为 E;Q / GDW 571 201051 导线; 2 耐张线夹钢锚; 3 耐张线夹铝管; P、 P1 绑线图 5 耐张线夹钢锚穿管图d) 将铝管顺铝绞线绞制方向,向耐张线夹钢锚端旋转推入至绑线,松开绑线 P,继续推入直至耐张线夹铝管耐张侧管口与 B 重合为止,在导线侧管口处导线上作标记 D。 ;e) 从 D 点向导
16、线量 L9标记为 D1, 将铝管管口从 D 点调整对齐到 D1,在耐张钢锚侧耐张铝管管口处导线上作标记 B1;注:此步骤的目的是为倒压耐张线夹预留伸长余量。f) 穿管后旋转铝管使铝股复位、 紧密。1 导线; 2 耐张线夹钢锚; 3 耐张线夹铝管图 6 耐张线夹铝管穿管图5.5.2.6 耐张线夹钢锚环与铝管引流板的相对方位确定:a) 液压操作人员根据该工程的施工手册,确定耐张线夹钢锚挂环与铝管引流板的方向,在耐张线夹钢锚与铝管穿位完成后,分别转动耐张线夹钢锚和铝管至规定的方向;b) 耐张线夹钢锚环定位:用标记笔自耐张铝管至钢锚画一直线,压接时保持耐张铝管与钢锚的标记线在一条直线上。6 液压操作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571 2010 截面 导线 工艺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