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法拉第最先引入 “场 ”的概念,并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B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 ,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 ,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应用了 “微元法 ” D电场强度 和磁感应强度 都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例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A错误,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正确,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中,用到了微元法, C正确,电
2、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都是通过 f比值法定义的, D正确, 考点:考查了物理基础 点评:特别是 D选项中的比值法定义,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大小之和其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这一点容易出错 如图所示,一根光滑的绝缘斜槽连接一个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 0 50m的圆形绝缘光滑槽轨。槽轨处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B0 50T。有一个质量 m 0 10g,带电量为 q +1 610-3C的小球在 斜轨道上某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若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取 10m/s2)( ) A小球在最高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小球从初始静止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C若小球到最高点的线速度为 v,小球在最高点时的关系式成立 D从题中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小球滑下的初位置离轨道最低点的高度 答案: ABD 试题分析:因为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即在最高点完全由重力和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所以在最高点时弧面对小球弹力为零, A正确;小球从初始静止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弹力不做功、洛伦兹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B正确;在最高点所受洛伦兹力向上, , C错;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结合公式 可得 m,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圆周运动以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点评:把握好小球在圆周轨道中最高点的临界状态,清楚小球做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来源,明白过程中洛伦兹力与速
4、度方向总是垂直的,所以不做功 如图所示,当 S闭合时,在螺线管上方的一根小软铁棒被磁化,左端为 N极(此时正视看线圈,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软铁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左 B电源的左端为正极 C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D用绝缘线悬挂的小通电圆环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俯视看) 答案: ABD 试题分析:铁棒被磁化后左端为 N 极,表明软铁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左,根据通电螺线管内外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 N 极,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软铁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左, AB正确, C错误,很小的环形电流可看成是一个小磁针,
5、由安培定则可知,在图示位置环形电流的 N 极垂直纸面向里,由于通电螺线管在圆环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右,所以俯视圆环,圆环将沿顺时针方向转 考点:考查了右手螺旋定则和安培定则的应用 点评:在根据电流方向判断磁场方向时,需要用到右手,磁场这一块判断法则比较多,所以需要区分左右手的作用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上方有一与磁铁垂直的长直通电导线。正缓慢地水平自左向右移动,不考虑切割磁感线效应,直导线中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磁铁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向左后向右 D先向右后向左 答案: AD 试题分析:当在磁铁上方左侧运动时,根据左手定则
6、可得导线受到有向下的安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磁铁受到左向上的力,所以方向先向向右,在向左运动过程中磁感线密度减小,所以安培力减小,故摩擦力减小,当运动到正上方时,在水平方向没有分力,所以摩擦力为零,当运动到右半部分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左向下,故磁铁受到右向上的力,所以摩擦力向左,磁感线越接近右端,越密,所以安培力变大,故摩擦力增大,所以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AD正确, 考点:考查了左手定则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点评:做本题的关 键是先判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然后根据力的相互性,判断磁铁受到的力,磁铁产生的磁感线在两端分布较密,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6V,当开关
7、S接通后,灯泡 L1和灯泡 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电压是 Uab=0V,Uad=0,Ucd=6V,由此可断定( ) A L1和 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 L1的灯丝烧断了 C L2的灯丝烧断了 D变阻器 R断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串联电路中两灯均不发光,则可能是某处断路,电压表测断路位置为电源电压,测不断的位置电压为零,由题意可知,变阻器 R断路,故 D 正确, 考点:考查了电路故障分析 点评:电压表如果示数为零,那么被测部分短路,或被测部分外部断路电压表如果示数为电源电压,那么被测部分断路,或被测部分外部短路电流表如果为零,那么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也有少数可能是电流表短路电流表如果
8、示数突然变大,那么电路中有短路的地方两灯均不亮,可能是某处断路两灯一亮一灭,可能是某灯短路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 r, R2、 R3、 R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处于左端点 a闭合电键 S,两表读数分别为 I1与 U1,当滑片 P滑动至右端点 b,两表读数分别为 I2与 U2,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U2 U1 B I2 I1 C D r 答案: BC 试题分析: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处于左端点 a时, 三者并联,所以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于 R3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 的电流于 电压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C正确, 当滑片 P滑动至右端
9、点 b, 并联再与 串联,这一部分与 并联,相当于在 a端时,给 串联了一个电阻,所以电路总电阻增大,故外电路电阻增大而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所以 , A错误, 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的电流和,已知 两 端电压增大,所以通过的电流增大,故 , B正确, 由欧姆定律 ,根据 ,从题中分析可得 ,所以, D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电流表示数变化量 IA 与干路电流变化 I 的大小,采用总量法,这是常用方法 现有甲、乙、丙三个电源,电动势 E相同,内阻不同,分别为 r 甲 , r 乙 , r丙 用这三个电源分别给 定值电阻 R供电,已知 R=r 甲 r 乙 r
10、丙 ,则将 R先后接在这三个电源上时的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在甲电源上时,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最大 B接在甲电源上时,定值电阻 R两端的电压最小 C接在乙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D接在丙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答案: ABD 试题分析:根据串联分压关系,电阻越大分压越多,可知甲电路内电压最大,定值电阻 R两端的电压最小,则接在甲电源上时,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最大,AB正确;丙内阻最小,所以电路中电流最大,接在丙电源上时,电源的总功率最大,电源的输出功率 ,所以电路中电流最大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即接在丙电源上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错误, D正确, 考点:考查了电
11、源功率的计算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电源功率,电源输出 功率以及内电压和外电压的区别 在光滑的水平面内有一沿 x轴的静电场,其电势 随 x坐标值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 O 点以初速度 v0沿 x轴正向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小球能运动到 x1处,则该过程小球所受电场力逐渐增大 B带电小球从 x1运动到 x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若该小球能运动到 x4处,则初速度 v0至少为 D若 v0为 ,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E=/ x和电势 随 x坐标值的变化图线可知, x1处电场强度为零, x2处电
12、场强度最大。从 O 点到 x1点,电场强度方向为从 x1点指向 O 点。带电量为 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 O 点以初速度 v0沿 x轴正向移动,若小球能运动到 x1处,则该过程小球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选项 A错误;从 x1到 x3处,电势逐渐降低,带电小球从 x1运动到 x3的过程中,带电小球的电势能逐渐减小,选项 B错误;若该小球能运动到 x4处,则必须能运动到 x1处,从 O点到 x1点,由能量守恒定律, mv02=q0,解得 v0= ,选项 C错误;若v0为 2 ,带电粒子运动到 x3处速度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 mv02=mvm2-q0,解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vm= ,
13、选项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 点评:从电势变化规律的图中推出电场分布情况,然后结合电场力做功情况分析解题 如图所示,虚线 a、 b、 c代表点电荷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 ,它们的电势分别为 a、 b和 c, abc。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 KLMN 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在 K 点的速度比在 L点的速度大 B粒子在 K 点的速度与在 N 点的速度相同 C粒子在 L点的电势能比在 M点的电势能大 D粒子在 L点的加速度比在 M点的加速度大 答案: ACD 试题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由较高的等势面指向较低的等势面,分布图如图 子
14、从 K 到 L的过程中,电势一直增加,故一直克服电场力做功,故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即粒子在 K 点的速度比在 L点的速度大,故 A正确;粒子从 K 到N 的过程中, KN是同一个等势面上的两点,所以电场力做功为零,即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所以 B错误, LM 属于同一个等势面上的两点,所以从 L到 M电场力做功为零,所以两点的电势能相等, C正确,根据点电荷电场公式可知,越靠近场源电 荷,电场强度越大,所以粒子在 L点的加速度比在 M点的加速度大, D正确, 考点:考查 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电场力的做功情况,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情况,根据电场力做功
15、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得到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 A、 B为一对中间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一定距离, A板接地,现有一电子在 t=0时刻在 A板小孔中由静止开始向 B板运动,不计重力及阻力影响,使电子一定能从 B板小孔射出,则 B板电势 B与时间 t的变化规律是 ( ) 答案: AB 试题分析: B点的电势为正,且大小恒定不 变,那么电子进入电场之后,将一直受到向上的电场力的作用,所以电子一直做加速运动,知道从 B点飞出,所以 A正确 B点的电势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电子进入电场之后,先是向上的加速运动,但是加速度的大小是在减小的,当电势变为负值的时候,电子做向上的减速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
16、当电势再此减为零的时候,电子的速度恰好也减为零,之后,电场由变为正的,在重复上面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电子是一直在向上运动的,所以可以从 B点飞出,所以 B正确 B点的电势按照余弦规律变化,电子进入电场之后,先是向上的加速运动,当电势变为负值的时候, 电子做向上的减速运动,直到减为零,之后,由于电势还是负担,所以电子要做反向的加速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电势变为零的时候,电子的速度最大,之后又开始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为零的时候,电势最大,之后再重复前面的过程,所以电子做的是往复运动,不一定能够从 B点射出,所以 C错误电子的运动的情况和 C的类似,只不过此时电子做的事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运
17、到的情况和 C的类似也是往复运动,不一定能够从 B点射出,所以 D错误故选 AB 考点:考查了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点评: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是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根据粒 子的受力的情况分析可能的运动的状态根据电势的高低可以分析产生的电场的情况,在根据电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来分析电子的运动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能否从 B点射出 如图所示,真空中等量同种正点电荷放置在 M、 N 两点,在 MN 的连线上有对称点 a、 c, MN 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 b、 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 M O N 的连线之间,中点 O 电势最低 B在 MN 连线的中垂线上, O 点电势最高 C正电荷 在
18、 c点电势能大于在 a点电势能 D负电荷 从 d点静止释放,在它从 d点运动到 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答案: AB 试题分析:从 M O N 的连线之间,每点的场强方向由该点指向 O 点, O 点的电势最小,由 O 点向两端逐渐变大,中垂线上 O 点的电势最大,向中垂线两端逐渐减小,所以 AB正确, n两电荷连线上,任意一点与关于 O 点对称的点电势大小相等,所以正电荷 在 c点电势能等于在 a点电势能 ,C错误,负电荷从 d点静止释放,在 d与 b之间运动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电场分布情况 点评:等量同种、
19、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是考察的重点,要结合电场强度、电势、电 势能等概念充分理解等量同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特点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 m和 2m的小球 A和 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 和 ,支架可绕固定轴 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始时 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 ) A.转动过程中 A球的机械能守恒 B.转动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C.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 D.当 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支架继续绕着轴 O 向左转动 答案: BC 试题分析:在转动过程中支架可绕固定轴 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杆对系统
20、做功为零,没有其他能量产生,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对于 A、 B球来说由于有杆做功,所以两球各自的机械能都不守恒, B对; A错;当 A球速度最大时 B球速度也最大,但机械能不变,系统总重力势能最小, C对;当 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两者速度最小,不会绕着轴 O 向左转动, D错误, 考点:考查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几种表达式,例如系统动能的增量的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我国于 2010年 10月 1日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二号 ”(CE2) ,CE2 在椭圆轨道近月点 Q 完成近月拍摄任务后,到达椭圆轨道的远月点 P变轨成圆轨道,
21、如图,忽略地球对 CE2 的影响,则 ( ) A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在椭圆轨道上由 Q 点运动到 P点,机械能减少 C在 Q 点的线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 P点的线速度大 D在圆轨道上的 P点的加速度比沿椭圆轨道上的 P点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Q 到 P的过程由于要克服引力做功,速度越来越小,到 P点所需的向心力比较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会做近心运动,所以从 P点进入圆轨道,需加速,使万有引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然后作圆周运动故机械能不守恒 A错误 C正确,在椭圆轨道上由 Q 点运动到 P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不变, B错误,在 Q 点所受的万有引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第三次 模拟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