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变化 C物体做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不为零, A 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不一定变化,比如平抛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定,速度变化时均有变化的, B错误, C正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是方向时时刻刻在变, D错误, 故选 C 考点:考查了对曲线运动的理解 点评:在分析曲线运动时,
2、一定要结合一些特例,比如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恒定为 v1,水流速度的方向沿着河岸向右且大小恒定为 v2,且 v1 v2。河岸宽度恒定为 d。小船从 O点开始渡河,图中 OB垂直于河岸, AB BC L。已知当小船划行方向垂直于河岸时,小船正好航行到 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1/v2 d/L B若船的划行方向沿 OA方向,则小船最终会航行到 BC之间的某一点 C小船航行到 A点所用时间等于小船航行到 C点所用时间 D小船航行到 A点过程中的对地速度大于小船航行到 C点过程中的对地速度 答案: AB 试题分析:小船的实际运动轨迹为 OC,即速度方向沿 O
3、C方向,所以根据几何知识可得 , A 正确,要小船沿 OA 方向运动,设与河岸方向的夹角为 ,则 ,故不会垂直到达 B点,会航行到 BC之间的某一点, B正确,小船航行到 A点的速度和小船航行到 C点的速度不同,但是位移相同,所以时间不同, C错误,根据速度的合成规律可得小船航行到 A点过程中的对地速度小于小船航行到 C点过程中的对地速度, D错误 故选 AB 考点:考查了小船渡河问题 点评:本题的综合性比较高,比较难,关键是理解运动的合成规律,结合几何知识分析 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 m 1kg的小球,另一端安装在水平轴上,转轴到小球的距离为 5cm。转轴固定在质量 M 5kg的三角形的带电动
4、机(电动机没画出来)的支架上。在电动机作用下,轻杆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若转轴达到某一恒定转速 n时,在最高点,杆受到小球的压力为 2N,重力加速度 g 10m/s2,则( ) A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 , 小球受到的向心力为 12N 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地面对 M的支持力为 52N C小球运动到图示水平位置时,地面对 M的摩擦力为 8N D把杆换成轻绳,同样转速的情况下,小球仍能通过图示的最高点 答案: BC 试题分析:在最高点,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 ,所以在最高点小球受到的向心力为 , A错误,在最高点小球处于失重状态,视重为 2N,所以地面对 M的支持力为 52N,故 B正确
5、,小球运动到水平位置时,杆对小球的拉力充当向心力, ,在最高点时有 ,所以,故静摩擦力大小为 8N, C正确,因为对杆是压力,所以换成绳子后,小球不能通过最高点, D错 误 故选 BC 考点:考查了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 点评:做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弄清楚向心力来源,杆和绳子在最高点小球的受力是不一样的, 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 角,一人站在电梯上,电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匀速上升若以 N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为人受到的重力, f为电梯对人的静摩擦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加速过程中 N对人做正功 B加速过程中 f对人不做功 C匀速过程中 N对人不做功 D匀速过程中
6、G对人做负功 答案: AD 试题分析:人的位移沿电梯斜向上,人受到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夹角为锐角,所以支持力做正功, A 正确,如果电梯光滑,则人相对电梯水平向后运动,所以受到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位移斜向上,两者夹角为锐角,做正功, B错误,匀速过程中支持力和位移两者的方向夹角没有变化,所以仍做正功, C错误,重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为钝角,做负功,所以 D正确, 故选 AD 考点:考查了功的计算 点评:在判断功的正负的时候,可以结合两者之间的夹角来判断,锐角做正功,直角不做功,钝角做负功 图为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 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 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
7、, 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 c点和 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点和 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和 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和 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和 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 c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c 两点的角速度相等,根据 ,c的线速度大于 b的线速度,则 a、 c两点的线速度不等故 A错误, C正确 a、 c 的线速度相等,根据 ,知角速度不等,但 b、 c 角速度相等,所以 a、b两点的角速度不等故 B错误 根据 得, d点的向心加速度是 c点的 2倍,根据 知,
8、 a的向心加速度是 c的 2倍,所以 a、 d两点的向心加速度相等故 D正确 故选 CD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以及知道共轴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靠传送带传动轮子上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高为 h=1.25 m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现有一质量为 60kg的滑雪爱好者,以一定的初速度 v向平台边缘滑去,着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450,重力加速度 g 10m/s2,不计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滑雪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0.5 s B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 2.5 m C滑雪者
9、着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5.0 m s D滑雪者着地前瞬间,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 W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由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可以求得,时间 t为 0.5s,所以 A正确人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的位移为 ,竖直方向上,所以可以求得 ,所以 B正确着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45,所以此时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大小相等, 由 可得到达水平边缘的速度为: 故着地速度为 , C错误, 瞬时功率 ,所以 D错误 故选 AB 考点: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点评: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分别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自
10、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列方程求解即可在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选择, 只能计算平均功率的大小,而 P=Fv可以计算平均功率也可以是瞬时功率,取决于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 m1:m2=1: 2,它们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r1: r2=1: 2,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 B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 C它们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a1: a2= 4: 1 D它们向心力大小之比 F1: F2= 4: 1 答案: BC 试题分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 m
11、、轨道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有因而 解得 , , 故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之比 ,故 A错误; 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 ,故 B正确;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 ,故 C 正确; 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之比 ,故 D错误; 故选 BC 考点: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点评: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如图所示, AB为部分圆弧面,在 B点轨道的切线是水平的, BC为水平轨道,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沿 ABC轨道运动,己知小球的质量为 m,轨道半径为 R,小球在 B点
12、时速度为 v,则在小球刚要到达 B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N1,小球刚过 B点时对轨道 的压力大小为 N2。关于 N1、 N2的大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1、 N2都大于 mg B N1 mv2/R, N2 mg C N1 mg mv2/R, N2 mg D N1 N2 mv2/R 答案: C 试题分析:刚要过 B点时,重力和弧面的支持力充当向心力,故有:过了 B点之后,小球做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故选 C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刚要过 B点,小球还 在做圆周运动,过了 B点小球开始做直线运动, 狗拉着雪撬在水平冰面上沿着圆弧形的道路做逆时针的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成都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