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退休以后,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不仅到老年大学上课,还四出旅游,收集各种碑刻拓片和篆刻石料, 。 近几年,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东北人甘当 “候鸟 ”,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漫步,看蓝天大海,真有点 了。 今年春节,这对老夫妇的儿女从天南海北赶回父母身边过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两口都 。 A乐不可支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B乐此不疲乐不可支乐不思蜀 C乐不可支乐不思蜀乐此不疲 D乐此不疲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
2、用。主要看与语境合不合、与对象当不当、褒贬当不当、范围当不当、谦敬当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三个成语都有 “乐 ”, “乐此不疲 ”有特定对象,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中 “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 ”,与此相合; “乐不思蜀 ”指不念故乡, 中 “东北人甘当候鸟 ,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 ”,与此相合; “乐不可支 ”指十分开心, 中 “享受着儿孙 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俩口都 ” ,自然是用 “乐不可支 ”。故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
3、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身边的光污染主要有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 。 。 。 。 。为从根本上解决光污染问题,应结合实际制定最严厉的反光污染法。在开拓防范光污染的新兴产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这是因为已有的城市建筑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改造。 烈日下驾车的司机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墙反射光的突然晃眼,很容易诱发车祸。 白亮污染是指阳光 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反光墙面和各种涂料装饰等反射光线,白亮炫目。 除非这些建筑物寿命到期被拆除,或者等到有新研制的防护措施问世。 这种污染短期内很难得到全面遏制。 长期在白亮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会引发视力急剧下降、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身体乏
4、力等症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本段文字的总体思路:何为白亮污染 白亮污染很难防治 白亮污染的严重危害 如何解决光污染问题;同时注意句子、词语的前后关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电视剧的片尾,呈现出如下字幕 谨以此片献给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们,揭示了剧作的主题。 B艺术创新是要
5、有资本的,一是要有条件,可以去 “折腾 ”,去 “作 ”;二是必须敬仰传统,把前人的精华保留下来。 C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他对长眠地下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却越发历久弥新,常常一个人来到纪念碑下,一坐就是大半天。 D这封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一点点冷却,直至完全破灭的全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 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成分残缺,应将 “民族解放 ”改为 “为民族解放事业
6、 ”; C“越发历久弥新 ”重复赘余, “弥 ”是更加之意,与 “越发 ”重复,可去掉 “越发 ”; D项搭配不当, “生活态度 ”与 “完全破灭 ”不能搭配,可在 “完全破灭 ”之前加上 “希望 ”二字。故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硅化木上的古代文化 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石。通过硅化木我们可以获得当地、当时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长短、雨水丰沛程度、千百年间的气候变化、植物群落
7、组合、地域之间及经纬度变化关系等,是研究中生代地球生物变化和地层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硅化木文化,于古今中外,源远流长,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载体,蕴涵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誉为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更有吟咏硅化木的诗句: “居无玉树不亨通,家有祥石乃兴旺。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 “德 ”“坚 ”“神 ”“寿 ”4个字。 “德 ”反映其品格, “坚 ”突显其质地, “神 ”代表崇敬, “寿 ”寓意为心愿。 中国古代将硅化木称为松化石(松石)。中国人很早就认识了松化石,认为其乃松化为石。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均有
8、关于松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转,松石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对硅化木有 “不死树 ”“文玉树 ”“圣树 ”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 青州出 “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这种推测也可以在明代阎士选松石记的记载中得到印证。他在松石记中记述了古青州一带的东海大竹岛中有松化石。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研究长生不老药时,研究了一种叫石芝的木化石,并做了相关的记载。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金石部新增药物品种的考释,引葛洪曰: “石芝者,石象芝也。 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
9、高尺许,光明而味辛。 ”根据上述对石桂形态特征的描述,可以推测石芝便是一种硅化木。 唐贞观十九年( 645年),玄奘从西域带回三宝:贝叶梵文真经、佛祖如来肉身舍利子和西域回纥神木。这三宝之一的神木,也就是当今新疆一带的硅化木。 宋朝矿物岩石学家杜绾认为硅化木的形成是因为 “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 ”。他的 “一夕大风雨 ”,显然是指自然界的突然剧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爆发、地壳移动、泥石流等;不过这个 “忽 ”字,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实际上这一 “忽 ”就是上亿年。宋朝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颂认为 “松久化为石 ”,一个 “久 ”字,一个 “化 ”字,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说出了硅化木形成的过程
10、。现代地质学研究认为,这种化石可能是生长于 1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 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硅化木,带给我们的是 “凤凰涅 ”般的神奇想象,是化瞬间为永恒的生命启迪 它产生的美感让人们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文字的发明使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硅化木这部无字的天书却也默默地将大自然的变迁忠实地记录、保存下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发掘、整理,相信这神奇的石头会告诉我们更多的未解之谜。 【小题 1】下列表述,不属于人类历史长卷中独特的 “文化印记 ”的一项是 A硅化木是一部 “无字的天书 ”,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古气象资料。 B硅化木自古就被文 人墨客誉为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还
11、曾留下直接吟咏硅化木的诗句。 C中国古人认为硅化木是松化之石,又称松石,并在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留存了关于松石的记载。 D先秦的古籍山海经称硅化木为 “不死树 ”“文玉树 ”“圣树 ”,给硅化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德 ”“坚 ”“神 ”“寿 ”四字体现了古人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人赋予硅化木的不同寓意。 B据后人考证,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中记载的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的东西 就是松化石。 C根据东晋医学家葛洪 “石芝者,石象芝也 而实石也 ”的描述,人们推测石芝便是一种硅化木。 D现代地质学研究
12、认为,硅化木可能是生长于一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其形成过程非常漫长。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从西域带回的 “三宝 ”之一回纥神木就是当今新疆一带的硅化木,这既可证明硅化木形成的地域之广,也证明它当时已备受珍视。 B宋朝学者苏颂说 “松久化为石 ”, “久 ”与 “化 ”都精辟贴切;而另一位学者杜绾认为是 “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 ”, “一夕 ”和 “忽 ”则均 属谬误。 C硅化木让现代人产生许多神奇的想象,带给人们生命的启迪和难以言传的美感,是蕴涵着重要人文意义的珍贵文化载体。 D硅化木沉默而忠实地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其中仍蕴藏着诸多未解之谜,等待人
13、们去发掘、整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题干中问的是 “不属于人类历史长卷中独特的文化印记 ”,既然是 “文化印记 ”,也就是人类要参与其中。经比较即可得知 A项错误,人类不可能参与、影响硅化木的形成过程。因此本项所述 “无字的天书 ”“大自然的秘密 ”,都不属于人类的 “文化印记 。 故答案:选 A。 考点:理解
14、文章重要词语、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B项 “东西就是松化石 ”错误,选项把可能当成事实第五节原文的句子为 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 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 ”。文中说的是 “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 ”。 A项出自第三节,原句是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 德 坚 神 寿 4个字。 德 反映其品格, 坚 突显其质地, 神 代表崇敬, 寿 寓意为 心愿 ”。 C项出自第六节。 D项出自第八节,原句是 “现
15、代地质学研究认为,这种化石可能是生长于 1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 ”。故答案:选 B。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B项 “均属谬误 ”错误, “一夕 和 忽 则均属谬误 ”的说法太绝对:硅化木的形成,既包含突变,也包含渐变杜绾的说法,也有不少合理因素。故答案:选 B。 考点:分析理解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方成,一个幽默的符号
16、侯军 方成原本不姓方,他常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方成原本也不是学漫画的,他在大学学的是化工,正牌的理工科,没想到这辈子化工没学成,反倒直接上岗,当了一辈子 “画工 ” 这就叫 “歪打正着 ”。 方成的漫画充满幽默感。几十年间,他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如棉裹铁,如锥画沙,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但是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画的那些国际时事漫 画辛辣锐利,时效性和艺术性并重,给上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改革开放之后,他以漫画领风气之先,鞭笞丑恶,讽刺弊端,为拨乱反正革故鼎新鸣锣开道,武大郎开店等作品,一经面世,立即风靡全国,成为新
17、时期讽刺漫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令人读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更领悟到深蕴其间的批判意味。幽默,无疑是方成漫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方成的语言行事也充满幽默感。前些年,生病住院了,要开刀。医生在手术之前嘱咐他,手术之后只能吃流质。他大声答应: “行,全听您的! ”可是医生一走,就自个 偷着藏起一个馒头,说是留着手术之后先 “垫补垫补 ”肚子。孰料这个 “作案动机 ”还没实施,就被人赃俱获,未遂。医生也不让吃肉,他偏说 “生病的人更要吃好,不吃肉,那病能好吗? ”酱排骨酱肘子,都让朋友买了来,偷偷藏在病房的小柜子里。手术之后,护士和家人要把他从手术车上往病床上抬
18、,他却在被子底下说话了: “你们别乱使劲儿,听我口令:一、二、三! ”得,大伙笑得全泄劲儿了。 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 “幽默学 ”却鲜为人知。他与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多年挚友,更是艺术同道,两人时常在一起切磋幽默艺术的课题,侯宝林先生去世后,方成 独自承担起创建中国式幽默学的历史使命,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 10多本专论幽默的著作,还把讲座开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巡回了一圈,专做幽默学的报告。他让人在哈哈大笑之余,豁然醒悟: “哦,原来幽默不光是逗个乐子,它还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独特个性的折射,还应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 哇,了不起的方成先生! ” 方成真正了不
19、起的是,他的幽默天性却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早年遭逢战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曾一度流浪到上海、香港等地鬻画为生。他常说,画漫画本是为了养家糊口。好不容易解放了,方成在 报社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 “文革 ”浩劫,致使同为漫画家的妻子受迫害含冤而去,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从此,方成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艰辛度日,其窘迫困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这些苦难和艰辛,教会了方成以微笑来面对人生,使得他的幽默超越了一般的诙谐和滑稽。他常说,幽默不是挤眉弄眼,幽默是智慧的自然流露,是自信的个性显现,在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的幽默多是含泪的微笑,是面对苦难的豁达和乐观。
20、每当谈起这些话题,他的面容会立即严肃起来,语调也变得格外庄重。 方成已然是功成名就,照理说 ,他尽可以独享这份 “一览众山小 ”的荣光。但是他不,他要与众人分享。于是,他出画集,要带上已经故去多年的老友钟灵一起出;办展览,要带上年龄与他正好打个对折的学生王林一起展。当然,我也有幸成为被方成 “带着玩儿 ”的一个晚辈,我的纪实散文集那些小人物就是被方成 “催逼 ”了 10年才写出来的,方老还自告奋勇为这本小书绘制了全部漫画插图。 方成已经 96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每天用毛笔画漫画,用电脑写文章。一生的曲折跋涉,化作书斋里的风静潮平。我在送给老人家 94岁生日的生日蛋糕上写过一句话: “方老永不
21、老! ”他看后,开怀大 笑。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 5月 8日第 24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方成( 1918 10-)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幽默理论研究者,与丁聪、华君武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是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晚年独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侠义之士,在他的笔下皆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据搜狗搜索 “方成 ”词条写成) 方成的家洁净整齐,会让人以为家中有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但方成先生是一个人住。 1977年 6月 17日,方成在 “文革 ”中 犯上严重抑郁症的妻子陈今言突发心肌梗塞辞世,至
22、今已经 37年。 37年来,他一直铭记着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相濡以沫的岁月,一直在心中埋藏着对妻子的不朽爱情。(据搜狗搜索 “方成 ”词条写成) 【小题 1】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方成生性幽默,对这一点,他既自知又自得,所以常对人戏言自己是 “孙悟空的本家 ”。 B方成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锋芒毕露,剑拔弩张,而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又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C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上一世纪,他创作的国 际时事漫画,还有新时期那些领风气之先的杰作,都体现了幽默的艺术特色。 D住院开刀时偷偷藏起馒头和肉食,手术后护士和家人把他从手
23、术车上抬回病床时,他竟自己喊口令,这些生活细节,反映了方成行事的幽默感。 E学化工的做了一辈子的 “画工 ”, 96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最后与丁聪、华君武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在艺术界的声誉,决非浪得虚名。 【小题 2】为什么说方成的幽默天性 “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 ”?请依据材料简述理由。( 6分) 【小题 3】方成先生不仅画技精湛,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还具有许多值得褒扬的精神品格。 试结合材料,对这些精神品格作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4】文中说: “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 幽默学 却鲜为人知。 ”依据材料所述,简要分析说明方成的幽默感与方成的 “幽默学 ”之间的区别与联
24、系。( 8分) 答案:【小题 1】 CDE(答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小题 2】 方成早年遭逢战乱,颠沛流离,曾靠卖画养家糊口,对底层的贫寒生活有切身的体验。 妻子在 “文革 ”后突然去世,方成拉扯着未成年的孩子艰辛度日,又经历了许多窘迫困苦。 方成没有被苦难和艰辛压倒,而是以微笑来面对人生,并更深 入地理解了中国老百姓面对苦难的豁达和乐观。(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 3】 酷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毕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对爱情坚贞不渝,一生都将自己的不朽爱情珍藏心底。 不忘故去多年的老友,又热心奖掖后进,并督促年轻人不断进取。富于创新精神,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西省 第二次 阶段性 质量 监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