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 上行下效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暑运出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大火车站是万头攒动,众多旅客 重足而立 。交通场面混乱不堪。 C钱塘江大潮号称 “天下第一潮 ”,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 瓦釜雷鸣 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
2、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 安之若素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是贬词褒用。 B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这里不合语境。 C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要分清成语的感 情色彩。 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 “不合逻辑 ”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
3、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 _。 _, _, , _, _。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 可以全年 进行食品生产 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 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 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 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六句话的意思和关系,二是分析空
4、格前后的内容。从整个文段看, “垂直农场 ”跟 “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 ”相比前者是总述而且标点符号是句号,故 在前, 在后,然后是 ,“生产 ”涉及 “淡水使用 ”,故 后接 ,由 “也 ”和 “更 ”可知 后接 由 “而且 ”和“农产品 ”可知 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 “产物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
5、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备受大众追捧的 “中国好声音 ”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既然 “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 ”,那么 “反腐败的问题 ”怎么会是 “全社会的公民都应深恶痛绝的 ”呢? C搭配不当, “中国好声音 ”不能与 “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搭配。 D句式杂糅, “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
6、、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可以改为 “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因素 ”或者改为 “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辨析病句的十个看点:一、看两面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往往就在两面词上,句子中 如果出现 “能否 ”“是否 ”“有没有 ”“能不能 ”“成败 ”“好坏 ”“优劣 ”这类词;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该句是否有 “一面对两面 ”或 “两面对一面 ”的语病。二、看代词,病句试题中,如出现代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看清代词指代的对象。三、看介词,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 方位词格式,易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因此我
7、们要看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四、看否定词,很多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否定词,而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五、看并列词语,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 ,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出现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法具有多义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误解。七、看关联词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有的搭配不当,有的位置不当,有的强加关联词语,有的不合语境等。八
8、、看数量短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出现在数量短语上 ,如降低 ,减少不能用倍数 ,却用了倍数 ;约数后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却有 ;修饰不当 ,或 前后矛盾等。 九、看多层定语或状语,当句字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往往造成语序不当或产生歧义。十、看副词,有副词修饰强调的句子,应该审查是否有不合逻辑和语意重复的毛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 “朋友圈 ”,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 “小清新 ”,也有 “情怀党 ”;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 “高大上 ”,也能看到各种 “非主流 ” 每个人都有着不
9、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 “所见即所得 ”的肤浅,带来 “既得繁花,亦生野稗 ”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 “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
10、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 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 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 “最低水位 ”,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 “共时性 ”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
11、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 “低俗 ”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 于 “吾道衰也 ”,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 ”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 “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
12、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 终走向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文化中国。 (摘自 2014年 01月 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 “士志于道 ”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
13、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 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 “小时代 ”。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 “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终走向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文化中国。
14、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 “低俗 ”共舞的现象。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依据
15、文本最后一段,假设关系不成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C说法绝对化。原文是 “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 “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 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加尔各答的天使 1997年 9月 10日,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
16、逝者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高高地抬起来,所有在场的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当逝者的遗体抬过大街时,两边大楼上的人全部下楼来,没有人觉得有资格比她站得更高。 这是印度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吊唁者为被称为 “加尔各答的天使 ”的特蕾莎修女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1910年,特蕾莎修女出生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 12岁时,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她后来回忆说: “我那时就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15岁时,与姐姐一起来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 18岁时,她来到了被尼赫鲁称为 “噩梦之城 ”的加
17、尔各答。 从 1929年到 1946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一所女子学校任教,事业虽然神圣,但学校里的女孩几乎都是出生于印度的上层社会。这个优越的环境与更加广大、更加真实的印度无关。 1948年,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儿童。 1950年,她创办了印度爱德修女会,并为它制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定下 “贫困、贞洁和服从 ”的誓约。她解释说:“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 1952年,她在加尔各答的一座寺庙旁建起了 “垂死贫民收容所 ”,让那些垂死的贫民在弥留之际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扬言要杀死这些垂死者。特蕾莎修女
18、用身体挡住大门 ,大声地说: “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人平静而尊严地去死吧。 ”说着,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她无所畏惧的气概震慑了闹事者,和尚们没趣地走了。到 80年代末,大约有 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而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日子。当有人问 “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 ”时,她很吃惊,因为这样的提问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特蕾莎修女到处奔走呼号,并将教皇保罗六世访问印度期间赠给她的一部高级轿车卖掉,成立了加尔各答唯一的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始大量收留麻风病人。在贝鲁特的战区,在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区、在非洲爱滋病蔓延区都留 下了她衰弱而坚定的身影。她甚至只身到科索沃交战区解救被围的
19、妇女儿童,交战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进入战区,立即停火,待她带走妇女儿童,双方又马上开火。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消息后说: “连我也做不到的,她做到了。 ” 她创建的组织所有的钱物都是人们捐赠的,并无偿提供给贫病无力的人。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把钱捐给她,到她逝世前,她的组织有四亿多美元的资产,有 700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 115个国家,管理着 543个收容站、孤儿院和爱滋病防治中心。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 。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换洗 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在颁奖仪式上的即兴讲话中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
20、领受,我只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 “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在我而言就是基督,她是那时那刻世上唯一的人 ” 在颁奖仪式上,特蕾莎修女还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对主持者发出了真诚的呼吁:客人们能否不享用例行的盛宴,把盛宴的费用捐给她的组织。因为这100多人享用的盛宴,可以让 1500名加尔各答的穷人吃一天饱饭,结果出 席颁奖仪式的人一致同意取消宴会,把节省出的 1700美元赠给了特蕾莎修女,她所获得的奖金也全部做了慈善基金。 特蕾莎修女 18次被提名为 “年度最受尊敬人物 ”中的 “十大最受尊敬女性 ”之一,并屡次当选。 2009年
21、10月,特蕾莎修女被诺贝尔基金会评为 “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最受崇敬的获奖者 ”(共 3位,另外两位是马丁 路德 金和爱因斯坦)。 大地上远处有个修女, 她穿梭于又臭又脏的废墟, 与那四季踏遍天涯海角, 含泪说着爱要爱到心痛。 香港歌手郑秀文的名曲加尔各答的天使,将特蕾莎修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永远定格 在了道德的天空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特蕾莎修女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从小就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 12岁时她就说过: “我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 B特蕾莎修女之所以建立 “垂死贫民收容所 ”,是因为在她的价值
22、观里,每一个人的每时每刻都应该拥有人的尊严。 C特蕾莎修女 18次被提名为 “年度最受尊敬人物 ”中的 “十大最受尊敬女性 ”之一,并且是诺贝尔基金会评出的 “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最受崇敬的获奖者 ”。 D爱德修女会成员都要 定下 “贫困、贞洁和服从 ”的誓约。拒绝出身富有的人加入,因为 “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 E特蕾莎修女认为 “爱要爱到心痛 ”,这表明特蕾莎修女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而不仅仅是出于觉悟和理念。 【小题 2】特蕾莎修女为什么被称为 “天使 ”?请根据文本从她的行为、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分析说明。( 6分) 【小题 3】特蕾莎修女身上有哪些优秀
23、品格?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4】 “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对特蕾莎修女的这一观点你怎样理解,有怎样的看法,结 合文本并联系现实阐述说明。( 8分) 答案:【小题 1】答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C给 1分。 【小题 2】从特蕾莎修女的行动上看,她创办各种救助机构,四处奔波筹集善款。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别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无数的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 从特蕾莎修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有扶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崇高理念。有一颗天使般的心。(可举原话)。 从影响上看,他唤醒了许多人的爱心,无数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
24、鼓舞了那些弱势的人。(意思对即可,每条 2分) 【小题 3】 有爱心,有悲悯情怀,有奉献精神(例子 略) 谦虚博大的情怀,不求个人荣誉(语言) 坚韧顽强的精神(奔走呼号) 英勇无畏的精神(斗和尚,赴战火中领人) 生活简洁朴素,不追求个人享受(日常生活)(任三项即可,其它概括,只要文中有表述亦可。每项 2分) 【小题 4】理解:综合全文可知,这句话是强调: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来说,他就是全部世界,每时每刻都应有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它与种族、国家、阶层、组织隶属无关。并非是说社会不需要团队精神,集体观念。( 2分) 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每个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尊卑都应有人的权利和尊严,因而个人最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西省 忻州 中高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