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省宝鸡长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陕西省宝鸡长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陕西省宝鸡长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陕西省宝鸡长岭中学高三上学期 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 绘声绘色 。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 流连忘返 。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 危言危行 ,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D高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象缘木求鱼 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A
2、项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C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 ,必将劳而无功。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从理论上讲,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 他们的怀疑不无道理。 “黑洞可能就是广义相对论外推到 不合适地步的一个例子 ”。 但是,他们认为广义相对论的推论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正确。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因为从观测上讲,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黑洞的候选者得到最终证实。 虽然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黑洞是存在的。 A B C D
3、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本段主要有两种观点,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黑洞是存在的并侧重强调有人怀疑黑洞的存在,可以确定 ,接着阐释怀疑的理由,从句式 “因为从观测上讲 ”“从理论上讲 ”确定 , 存在转折关系, 阐释 。所以选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 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
4、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 1977年 12月 10日,中国积聚了 10年之久的 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 “化石牙齿 ”应改为 “牙齿化石 ”;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关注 ”的宾语 “的现象 ”; D项搭配不当, “挖掘机 ”、 “装载机 ”、 “翻斗机 ”
5、不会在人的 “指挥 ”下工作,应将 “指挥 ”改为 “操纵 ”。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 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
6、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 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 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 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 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或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
7、量的心 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 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 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
8、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 “科学 ”与 “逻辑 ”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
9、人的反感。 【小题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 “温良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源于推理,也非产之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的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小题 2】下列对 “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的理 解有误的一项( )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和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
10、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 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答案: 【小题 1】
1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找到原文与 “温良 ”相关的语段,把选项带回原文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取舍。 B项 “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 ”表述与原文不符,据原文第一段 “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 ”可知,原文只是可能被误认为,而不是真实的情况。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C项 “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
12、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理解有误,原文并没有涉及到 “中国人没有 僵硬、刻板的习惯 ”,而是说 “中国人缺少精确性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排除法。 A项 “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与原文不符,原文并没有这种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A。 B项 “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 ”,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二段是 “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故排除 B。 D项 “在中国留
13、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 “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犯了范围扩大化的错误,故排除 D。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 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 8 1亿元,被媒体称为 “中国首善 ”。 2010年 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50多亿元人民币 )。 2011年 3月,日
14、本发生 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 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 2010年 10月 12日发布的 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 “中国首善 ”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 35亿元排在 2010年百富榜第 406位, 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 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 ”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 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 35亿元还是 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 2008
15、年那场巨大的灾难 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 60台工程机械与 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 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 200多人,救活 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 “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 2010年 9月,在比尔 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 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陈光标 “裸捐 ”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
16、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 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陈
17、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 陈光标的 “裸捐 ”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 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 这个称号。 ”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 “赠予誓言 ”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
18、家产,已有 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显然为中国富豪做了榜样,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上讲,陈光标的 “裸捐 ”行动 ,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做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 “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
19、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 “王 ”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 “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 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做点事情。 ”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急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 滕文公上说: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
20、,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 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题为 “中国首善陈光标 ”,表明文章所写人物为中国人,所写对象为陈光标,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B文章开篇部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向读者表明陈光标获得 “中国首善 ”这一荣誉是受之无愧的。 C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既写出了陈光标的历次重大捐款,也揭示了他对待捐款的态度。 D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部分,通过引用陈光标关于捐款的言语,揭示了陈光标捐款背后的深层 次的原因。 E全文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分析了陈光标捐款的
21、个人理由和社会原因,高度评价了陈光标捐款的社会意义。 【小题 2】陈光标说: “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 ”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答: _ 【小题 3】陈光标高调捐款,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答: _ 【小题 4】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 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答: _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陈光标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财富理念: 人活着能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和进步,是幸福和快乐的; 人死后,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帮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小题 3
22、】 陈光标认为财富从社会中来,应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 他想通过做慈善事业,唤醒人们的灵魂和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他想引领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尝试着带头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促使其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 【小题 4】我认为陈光标的善举值得肯定和发扬。 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帮助了很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 陈光标的善举为中国富豪树立了榜样。 陈光标的善举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方面提出了挑战。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23、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辨析。 A “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不准确, “善 ”应指 “慈善 ”; C不是时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先列举陈光标捐款的事实,后分析其捐款的原因; D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部分,除了陈光标的言语,还有他人对陈光标行为的评价。所以选 BE。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时,首先要找出题干中的语句 “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 ”在文中的文段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分角度进行整理归纳,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如文章中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陕西省 宝鸡 长岭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10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