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海南省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海南省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海南省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海南省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看到中国的崛起,有人不免产生联想,昔日德国的野心会在中国再现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今天的中国不能与 100年前的德国 相提并论 。 B “苹果 ”公司最新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 ios7,对原有操作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这预示着 “苹果 ”将 改头换面 ,真正告别乔布斯时代的风格。 C “邹东深呼吸 ”乡村游的营销已全面展开,不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还制作了乡村旅游手绘攻略图,游客可以 按图索骥 ,尽览邹城乡村美景。 D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语词汇的过度使用现象也日趋严重,
2、令人忧虑的是,有些外语词甚至 堂而皇之 地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的 “相提并论 ”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不能用于此句来形容改变很大。 C项的 “按图索骥 ”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符合此处指按照攻略图寻找景点的语境。 D项的 “堂而皇之 ”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符合此句语境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们每个人都被
3、镶嵌于传统之中, , ; , ; , 。要使传统保持生命力,就要拉近它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要使传统深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就要将它和时代、现实、时尚结合起来。 它需要饵释 不可能支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传统也不是僵化的 传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 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但传统存在着裂缝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横线的上下文和题中六句话内部的关系理清楚,对于此题来说,还要同时注意句间标点符号,特别是横线前面和后面的句子的提示作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
4、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 “骑马舞 ”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C推行有偿使 用塑料袋 ,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 “软实力 ”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句式杂糅,应为 “有 危险 ”或 “会遭到破坏 ”; B项重复赘
5、余,应去掉 “突然 ”。 C项成分残缺。 “培养 ”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 的习惯。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乡愁 ”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陈晓明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乡土文学 ”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 “现代性 ”理论的兴起有关。 “乡土 ”的概念可以视为 “现代性 ”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 “现代性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 “现代性 ”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 “乡土 ”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 “乡土 ”的价值,并且以 “乡土 ”来与城市或 “现代 ”对
6、抗。 中国的 “乡土文学 ”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 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实际上, “乡土文学 ”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 “乡愁 ”,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 “离去 ”与“归乡 ”的二元想象置换。 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论语 子路中的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列子 天瑞中的 “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 “低头思故乡 ”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
7、是他怀乡病重。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 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 “乡土 ”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 “乡土叙事 ”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 怀乡病。因此, 20世纪 90
8、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 “乡土叙事 ”而无 “乡土文学 ”。当代 “乡土叙事 ”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 “乡愁 ”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当代 “乡土叙事 ”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 “乡愁 ”。尽管我们一再说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 “乡土文学 ”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 “乡土叙事 ”则要厚实复杂 得多。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
9、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乡土文学 ”变为 50年代、 70年代的 “农村题材 ”,继而变为90年代的 “乡土叙事 ”,由此可看出中国 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乡土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 “乡土 ”非常强调,试图关怀它的价值,这与 “现代性 ”理论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B “乡土 ”的概念可以视为 “现代性 ”反思的概念;没有对 “现代性 ”的反思,就没有 “乡土 ” 的概念 。 C “乡土 ”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对 “现代性 ”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D从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我
10、们可以感受到 “乡土 ”的存在,感受到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 【小题 2】下列不属于 “中国当代文学中有 乡土叙事 而无 乡土文学 ”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 B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的 “乡土叙事 ”中,看不到浓郁的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 “乡土叙事 ”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 “乡愁 ”。 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 “乡土叙事 ”而无 “乡土文学 ”并不能说明当代的 “乡土叙事 ”就不如现代之初的 “乡土文学 ”。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土 ”与城市或 “
11、现代 ”对抗的事实,说明在现代性思潮中, “乡土 ”与现代性渐行渐远。 B古代的怀乡与现代的怀乡有着很大差别,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C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 “乡土 ”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但不能说现代文学的“乡土 ”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乡土文学 ”变为 50年代、 70年代的 “农村题材 ”,继而变为 90年代的 “乡土叙事 ”,这充分说明现在的 “乡愁 ”已经不再具有乡土离别的韵味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文本中关于 “乡土 ”的文字筛选出来,
12、同题中各选项说法相比照。不难发现, B项 “没有 就没有 ” 的说法错误,因为此两者构不成条件关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体重各选项说法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D项所说的与题干无关,应是题目的正确答案: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体重各选项说法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A项, “乡土 ”与现代性并不相悖,这从 “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句中可以看出。 B项 “现代的怀乡 ”“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于文无据。 D项 “
13、这充分说明 的韵味了 ”说法绝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 “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 ”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组长葛宝丰从医 65年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葛宝丰自主创新 57项重大医学成果,培养军地骨科专家 600多人,年近百岁仍奋斗不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 “百年良医 ”。 葛宝丰 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 1949年 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通过救治解放军伤病员,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上世纪 70年代,葛
14、宝丰已成为军内外骨科医学界的一颗闪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 “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民更需 要我。 ” 1999年,葛宝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的家乡河北以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个省市都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邀他前往定居,开辟新的天地,他都回信婉拒,并赋诗明志: “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 ” 面对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葛宝丰一次次选择了放弃;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他却没有一次失约:抗美援朝,他主动请缨;服务藏区,他身先士卒;抗震救灾,他临危赴难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骨科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更是滞后。葛
15、宝丰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的学习研究 ,研制出 “V”形钉和梅花髓管内针,突破了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 1965年,由他指导的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1988年、 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 54小时断掌和 59小时断指,打破了国际 36小时的纪录,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最重要的 60项医学成果之一; 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逐步形成了西北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 ”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 粉 碎性骨折碎片复位
16、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的百年难题。葛宝丰不畏艰难、带头攻关,经过多年钻研,发明了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使患者手术后不再利用石膏或夹板作外固定,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这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已使 18万患者受益。 上世纪 90年代初,葛宝丰发现住院官兵中骨创伤患者较多,经一一分析病例,认为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科学。已年逾古稀的他逐级向上反映,提出科学施训的建议,并用 5年时间研制出治疗训练创伤的特效药高肟甲素霜,在部队一直沿用至今。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葛宝丰不顾年 事已高,仍坚持定期到一线部队收集疾病防治的一手资料,首次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
17、响及其规律。 在 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 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 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 ”葛宝丰多年前关于医患关系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葛宝丰总是千方百计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费 用,尽可能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 “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 60多年来,葛宝丰救治患者 17万余人次,不仅
18、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还使治愈率达到 98 6%,伤残率降低至 0 1%。但说起往事,他很少谈其中的成功,反而常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葛宝丰说: “我一生中做了无数手术,但有 4例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患者的名字和当时的状况。 ”他还作诗警醒: “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 ”葛宝丰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对他从医生涯作了最好的诠释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葛宝丰拒绝了解放军总医院、家乡及南方沿海城市的邀请,放弃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把根扎在了大西北。 B葛宝丰突破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完成多项国内乃至
19、国际高难手术,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构建西北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C葛宝丰的医学发明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惠及全军官兵,而且使十多万患者受益。 D葛宝丰说的话虽然直白,质朴,但是都倾注着真情,传递着实感,后来成为兰州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 秉承的从业信条。 E本文不仅叙写了葛宝丰妙手回春的高明医道,而且突出了他早已融入心灵深处的高尚医德,迸发出感人肺腑的震撼力。 【小题 2】葛宝丰被誉为 “百年良医 ”,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6 分) 【小题 3】题目中的 “苍生大爱 ”在传主身上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分) 【小题 4】葛宝丰说得最多
20、的一句话是 “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5分)选 E项, 3分; A项, 2分; C项, 1分。 【小题 2】( 6分) 通过多 年努力形成西北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科研创新聚焦在军队、人民需要的课题上。(包括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课题、科学施训建议、发现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等。) 医学生涯成果丰硕,西北骨科的开拓者,军队骨科的奠基人。 【小题 3】( 6分) 扎根大西北,放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 通过自身努力实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根据人民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
21、小题 4】( 8 分)其一,材料内容的理解 (4 分 ):这句话在葛宝丰身上的体现: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设身处地地感受病人的痛苦,不仅把病人当亲人, 更把病人当自己。 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 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不为个人成功沾沾自喜,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其二,社会现实的看法( 4分):能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谈个人理解并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 B项的 “根本出发点 ”讲错了,应 “是人民的需要 ”; D项,以偏概全,成为从业
22、信条的只是其中一句; C项, “医学发明 ”以偏概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 “百年良医 ”这一概念,在文本中筛选能体现这一称号的信息。比如,文本第 7自然段有 “逐步形成了西北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一语;文本第 8自然段有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 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 ”一语;以及散见于文本各段的关于葛宝丰先生医学生涯成果丰硕、功绩卓著的的文字,都是归纳的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23、】 试题分析:回答本 题,关键在抓住 “苍生大爱 ”是对人民有深沉的爱这个意思,在文本中筛选葛宝丰教授的相关信息。比如,文本第 4自然然段的 “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 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民更需要我。 ”、文本第 13自然段的 “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 ”、 “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等内容,都是此类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葛宝丰教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其次要根据文 本筛选出这句话在葛宝丰身上的体现(比如正确
24、处理医患关系;设身处地地感受病人的痛苦;不仅把病人当亲人,更把病人当自己;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等等。至于联系现实,可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谈谈从中领会到的对人民、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关爱态度等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除夕 甲鱼 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问过,做 “反革命 ”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简称就是 “作协 ”。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海南省 高考 压轴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