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高考语文复习方案文学类阅读一练习卷与答案18(带解析).doc
《2014北京高考语文复习方案文学类阅读一练习卷与答案18(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北京高考语文复习方案文学类阅读一练习卷与答案18(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北京高考语文复习方案文学类阅读一练习卷与答案 18(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7分 ) 香香的端午 谢 冕 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木香、丁香碾成的粉末,再后来就是竹叶包裹的粽子,满街满巷飘浮着粽叶的清香。进入五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香气,隐隐地、若有若无地散发在逐渐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时序已是初夏,也许茉莉正在悄然开放,也许含笑正在蓓蕾,也许白玉兰正在高处的枝叶间发出诱人的暗香;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这是让人着迷的香香的端午!
2、“端取乎正,午得其中 ”,除了香香的,端午也是端端的。 这节日恰在一年的中间,元宵以后,中秋以前,这是这一时段最盛大的节日。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这些举措,无不指向这个盛夏到来之前消毒驱虫的实际,所谓的 “菖蒲似剑斩千邪 ”即指此。 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 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
3、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 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 记得一副对联是: “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 ”那时似懂非懂,倒是记住了,直到如今。福州近海,原是“海国 ”无疑,闽江贯穿福州城,说是 “江城 ”,更是贴切。然而,农历五月天,挥汗如雨,哪有什么梅花?梅花又怎么会 “落 ”?不懂了。后来读唐诗,方知其句出自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此才知道 “梅花 ”是笛曲名,汉乐府的名曲有叫 “梅花落 ”,也叫 “梅花引 ”的。 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
4、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 “扒龙船 ”(福州话 )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 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 州的肉粽堪称粽中极致,最为富丽堂皇 它是咸肉粽:火腿、鸡、松花、花生 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 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
5、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 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 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 (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 ),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 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
6、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酷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清代董平章有一首榕城竹枝词写的就是这个场面: 凉船过 处水生风, 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 蒲葵扇系手巾红。 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 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 。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7、 ) 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端午特有的香气。这香气来自包括菖蒲、艾蒿、香囊、粽叶、茉莉、含笑和白玉兰等。 B “菖蒲似剑斩千邪 ”中的 “似剑 ”,表 面指菖蒲形状像剑,实指它分泌的香气有消毒驱虫的功效。 C文章引用对联 “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 ”,旨在说明 “我 ”严谨的治学态度。 D文章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结实,凸显福州的粽子味道最本色。 E谢冕的这篇文章,再现了家乡的人文风俗并揭示其文化意蕴,写出自己对故乡、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小题 2】作者的笔下,端午是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 “端午的诗意 ”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6分 ) 答:_ _ _ _
8、 【小题 3】 文中有两处分别引用了李白和董平章的诗句,请指出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5分 ) 答:_ _ _ 【小题 4】 文中说 “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 200字以上。 (12分 )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 B E 【小题 2】 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 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 “扒龙船 ”(福州话 )是为了寻找那位为
9、理想投江的诗人 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 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 【小题 3】引用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福州对联中的 “梅花落 ”有出处,从而间接证明福州的节日仪式充满诗意;引用董平章的诗,可以再现清朝的赛龙舟的场面,说明龙舟竞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多处引用古诗,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 【小题 4】包粽子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结果成就了传统美食;赛龙舟寻觅悲苦的诗人,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我们的祖先能把原本是纪念苦难的活动仪式化、节日化,并逐渐赋予这仪式和节日以现世的积极健康喜乐人情化的内容。所以说 “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
10、转化为现 世的享乐 ”。其实这是我们民族 “不忘过去,更着眼现世和未来 ”的生活观的表现,体现出我们的智慧与达观。春天是生命蓬勃生长的季节,但先人已去,我们难免思念,于是有了清明,祭祀祖先,这里有一份庄重,但想念先人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是要更好地生活,于是清明节我们踏青,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我们从各处回到自己祖先聚居的地方,兄弟姐妹相聚,让散落各地的后辈子孙有一根亲情线相连,让我们更珍视生命好好生活。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相关信息在第 段,第 段在叙说了许多香气后,倒数第二句来了一个 “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 特有的香气 ”,一个 “但 ”字转折,即可说明前面那些香气均不是
11、端午特有的香气。 C项是在说明端午节日中饱含的诗情,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博大及智慧。 D项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意在说 “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 ”,表现我们民族 “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 ”的智慧与达观。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在文中 “香香的端午 ”其实就是 “诗意的、美妙的、愉悦的端午 ”。但实际上端午是要祛邪除毒的,要寻觅古诗人冤魂的,要给古诗人送食的;只是我们民族是一个智慧且具有诗意的民 族,所以我们让节日仪式化,让实用诗化,让苦苦寻觅成为快乐的竞技,让送食的悲壮成为现世享乐。而这一切让端午充满了诗意。解答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 高考 语文 复习 方案 文学 阅读 练习 答案 18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