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 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身买椟还珠 与 会( y) 兴 高采烈( xng) B噩梦若即若离 框 架( kung) 称 心如意( chn) C安详箭拔弩张 尽 管( jn) 曲 径通幽( q) D坐落额首称庆 肖 像( xio)令人 咋 舌( z)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是字音和字形的综合题目,现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字形主要考核音异形似字,音同形异字和音同形似字,此题的字音考核的主要是多音字,其中 “与 ”作
2、“参加 ”义时读 y,其余时候都读 y; “尽 ”作副词,表示“最大限度的 ”或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 “方位的极端 ”读 jn,作形容词或动词, “完全 ”或 “达到完全 ”的意思读 jn; “兴 ”作动词, “振起 盛行 发动 ”等义读xn, 作名词, “兴致、兴趣 ”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 “高兴 ”的意思读 xn;“称 ”作形容词当合乎讲时读 chn,作动词读 chn; “曲 ”和乐曲有关是读 q,其它读 q; “肖 ”属于多音字中的主用词语,只当姓氏时读 xio,其余读 xio,“咋 ”属形声字不能读半边, “框 ”是统读字读 kung。字形 “箭拔弩张 ”中的 “箭 ”应为 “剑 ”,
3、“箭 ”和 “拔 ”不搭配, “额首称庆 ”应为 “额手称庆 ”,是用手指额头的意思。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 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 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B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里给自己 开小灶 。 C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表示,从小 耳濡目染 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 “农民诗人 ”,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
4、边灶头 捕风捉影 ,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句中 “从根本上 ”重复,语法搭配错误;开小灶,原指集体伙食中另外安排高标准的伙食,也比喻提供超出一般的待遇或条件,此处合乎语境;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能作定语,语法搭配错误;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此处望文生义。成语试题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5、) 时 间简史续篇 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方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 人 ,对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进行了极为感人又迷人的描述 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 这本书也能够让他们有机会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产生宝贵的灵感。 A “ ” , 。 B “ ” 。 , C “ ” “ ” , 。 D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时间简史续篇 ”是书名应该是书名号, “人 ”在此处特殊强调应该用引号, “描述 ”处语句结束,应用句号, “非专业读者 ”处停顿,应用逗号。标点符号的一些简单常识: 1、问号 ()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还要注意特
6、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一句回答选择问,每句都答特指问。()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无疑问。 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的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三个 以上并列词,连词用在后两个。( 5)并列的以 “啊 ”“呀 ”结尾的词语中间不用顿号 4、分号 分号用在分句里,只管并列和强调。 5、冒号 冒号两点像天平, “提示 ”“总结 ”两作用。一般管到句号处,两边内容要平衡 6、引号 ()引用原文用引号,局部完整要分清()特殊强调用引号,对举前后要一致。 7、破折号 ()破折号像条线,仿佛
7、声音长无边()主要任务做解释,时在结尾时中间。 8、省略号 -()引文未完不全面,说话续续又断断;()列举用号不用等,用等不用省略号。 9、书名号 作品才能算篇名, 题字活动不能用 10、顿号、逗号、和分号 -( 1)大并套小并,大并分,中间逗,小并顿,祖孙三代要搞清。( 2)同一成分表并列,前后使用要一致。( 3)首先其次用逗号,一二三四用顿号 1234用圆点,数字外面是括号后面不用任何号。 11、冒号和引号与其它标点的配合 -( 1)前面说,用冒号;中间说用逗号;最后说,用句号。( 2)引用之语不确切,有 “说 ”也不用引号( 3)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4)引用之语未独立,标
8、点符号引号外。( 5)问号叹号很特殊,什么时候都要有。 12、括号与其它标点 -( 1)句 内括号句子内,解释完毕无标点。( 2)句外括号句子外,解释完毕有标点。( 3)问号叹号很特殊,句 内句外都要有。 13、冒号,括号,破折号 -( 1)冒号引用总结用,管到句号方结束;( 2)解释文意破折号,前后内容相关联;括号注释很宽泛,离着文意很遥远。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 12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 17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 20亿元。 B 30多年前,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开
9、放星火燎原的起点。而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小岗村也进行得红红火火,着力在生产经营方面调整,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进行提升。 C各种传媒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商品信息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了厂家、商家和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D穿越四姑娘山的 “驴友 ”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宾语残缺, “下调 ”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在 “药品后 ”加 “价格 ”; B 结构混乱中的暗换主语, “着力 ”前没有主语,按承前省应该是 “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他不能作后句的主语,犯了暗换主语的错误; C 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应为
10、 “受到 青睐 ”或 “为 所青睐。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1分) 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熊 蕾 按国内生产总值( GDP)来衡量,中国以 5878.257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排名仅次于美国,高居第二位。而自称为夹在中国 “龙 ”和印度 “象 ”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 “蚂蚁 ”小国的不丹,则以 13.97亿美元排在第 162位。但是按照人均 GDP 的排名,我们两国的差距大大缩小,中国排到 94位,不丹则上升到 109位。 如果按照英国莱斯特大学 Adrian G.White教授的
11、“全球快乐地图 ”来排位,不丹在世界排名第 8,为亚洲第一,而中国则在 80名以后。 中国这 30多年的发展,是以 GDP 为中心,以工业化发达国家为样板。 而不丹则奉行国民幸福总值( GNH)的概念。这是由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美 辛格 旺楚克在 1972年首次提出来,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仅仅以 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是涵盖了心理幸福、社区活力、文化、健康、教育、环境多样性、生活水平、政府治理和个人的时间分配等多个指标。 GNH 理念认为,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
12、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不丹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重庆直辖市的一半,不足百万的人口只是重庆的一个零头,但它和中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多山,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 8%。其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近 80%的农业人口,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水平,且农业劳动的辛 苦,似乎很难和 “幸福 ”联系到一起。 然而当我们了解到不丹的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和低犯罪率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不丹在奉行国民幸福总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他们不仅实行十年义务教育,而且对通过十年级考试的学生,国家继续支持免费学习到高中毕业。此后再次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到大学三年级。这样的教育保障使得鲜有马加爵
13、、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在不丹。 不丹吸取了周边一些国家以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包括通过立法保证不丹的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 60%,以及不 准许任何引起环境恶化和威胁野生动植物的工业和商业活动。由于这个政策,不丹国土的森林 不是绿地 覆盖率达 72%,提供全国财政收入的 40%的所有利用河流的水电工程,没有一个造成生态损害。这和我们中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为了政绩而近乎疯狂地破坏生态资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 我们中国一些地区自称 “香格里拉 ”,而很多不丹人并不知道 “香格里拉 ”一说,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
14、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 是什么样。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经济总量来看,不丹和中国的差距巨大;但从人均 GDP 来看,两国的差距就很小了。 B不丹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且是多山国家,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似乎很难和 “幸福 ”联系到一起。 C不丹人奉行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的理念不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D不丹的水电工程不仅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提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 40%。 【小题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丹鲜
15、有 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说明不丹免费教育非常成功。 B GNH理念认为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C文中说不丹国土的森林 不是绿地 覆盖率达 72%是为了强调不丹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文中提到的 “香格里拉 ”,其实就是天堂的意思。 【小题 3】从文中来看,不丹人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5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幸福可以与物质财富或经济基础没有任何关联;幸福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文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追求幸福的心境很重要。 【小题 1
16、】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 C选项原文是“他不是仅仅以物资生产和消费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选项 “不以物质生产和消 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逻辑判断有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项 B“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
17、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把原文压缩可以得到 “真正的幸福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选项 B在在此基础上推理 “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显然是行不通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文章内容概括的题目,文章的结尾 “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是什么样 ”就是此文的中心,压缩后可以达到
18、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3分) 读 树 李国文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 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957年以后有一段日子,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还肯跟我来往,我就经常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那里的树,给了我特别的依靠。因为在那些
19、年里,所有以为靠得住的朋友,都来不及地闪开了,只有这些无言的树木,没有一点表示嫌弃我的意思。太庙里的古树,那一种令人肃然的沧桑感,在昭示着我:打倒了,别趴下,挣扎着, 要活下来。好像在说,我几百年立在这里,什么风霜雨电没经过,什么暑热苦寒没熬过,怎么着 不还继续存活着 !虽然,它什么也没说,沉默着,但那庄重自敬、从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颜色的精神状态,使我渐渐悟透这点启示。 这些有了点年岁的古树,既不特别向你表示亲近,也不格外向你表示拒绝。树老了和人老了,有相似之处,老人比较固执,老树比较倨僵,尽管如此,这对那时的我来讲,就是相当友善的态度了。惟其感到可靠,不用提防背后突然的袭击,惟其感到可信
20、,不必担心会兜头泼我一身污水,能在树底下得到这一份苟安,也就难能可贵了。后来,随 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后来,我差不多有二十年光景被逐出北京,过着背井离乡的流放生活。只要有机会回京探亲,我总要在那些古树下稍坐一会儿,尊敬地瞅着那些曾经慰我孤寂的老朋友。 直到我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那顶帽子不翼而飞,才终于回到北京。然而,人老了,腿懒了,也不常过来拜访这些老友。只是每年的书市,挤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累了,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举目无助时的读树场景。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 独特个性
21、。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各异,姿势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这和我们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尽管,人这本 书,没有树这本书 厚实 ,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之处。所有的人,
22、尤其是有了名气的人,都爱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而树木,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微风轻拂之中,枝叶摇摆之际,听那 的响动,你能感觉到树木也是很有灵性的生物,和所有老年人一样,也是很爱回首往事,感叹当年的。应该说,这些仍旧健在的太庙古树,至少见识过北京人从爷爷的爷爷那辈以来的往事:谁忽然红了,谁一下黑了
23、;谁日前赢了,谁后来败了;谁拔份一时,谁窝憋一世;谁平步青云,谁乐极生悲;谁说胖就喘,谁盛极而衰 结果呢,时过境迁,斗转星移,谁也逃不了病的病,老的老,死的死,亡的亡,最终的句号。 而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继续存在于碧瓦黄墙之中,经历着满清的衰亡,民国的沿革, “五四 ”的启蒙,军阀的混战,日伪的占领,一直到共和国的建立 ,以及嗣后政治上的折腾。不管这其间,是显赫的或卑微的,了不起的或马马马虎虎的,脚一踩地乱颤的,或蝇营狗苟、稀里糊涂过一辈的人物;也不管怎么样的折腾,鼓捣,翻跟头,跳得天高,最终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重庆市 铜梁 中学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