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近期的社会新闻读来真是惨烈,先是上海的在建楼房齐刷刷地倾覆,后是湖南郴州两列火车相撞,再是温州动车相撞,其惨烈的程度一个胜过一个,真是令人 痛心疾首 。 B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 “异文 ”,真是 不堪卒读 。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 如箭在弦 。 D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
2、风而动, 上下其手 ,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不堪卒读 ”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符合语境。 A“痛心疾首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该成语只形容人的态度,不形容事物的性质,只形容痛恨不形容痛心,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C“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不合语境。 D“上下 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
3、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情色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情色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这是那片杏树林。 树上没有花朵 , 绿荫深处 也没有果实 发出鸟儿般的喁喁之声。 少男少女们依偎在一起; 只有稠密的绿色叶片网成了一个静谧的世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 “没有 也没有 只有 ” 的结构,所以排除 B; 是 “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的结构,所以排除 A;本文段按由树到人的顺序来写,所以排除 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4、点评:本题通过叙事散文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从另一个角度考查了记事散文的谋篇布局,同时还考查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每当到了消费的地方,很少露面的导游总会突然变得热情起来,不厌其烦地游说游客烧香拜佛和购买土特产品。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 现象。 D目前,我国楼市出现虚假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商自我炒作,雇请房托哄抬涨价造成的。 答案
5、: A 试题分析: B.“降低 ”和 “流通环节 ”搭配不当。 C.不合逻辑, “一定程度上杜绝 ”自相矛盾。 D句式杂糅。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判断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新,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让考生有亲切感。其中 A、 C、D三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与高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精神一致。 现代文阅读 坐忘 张彩拢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 “坐忘 ”理论。庄子的 “坐忘 ”,再加上庄子自身的自由逍遥的心胸理论,逐渐被演变成著名的审美心胸理论,并且被后代的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庄子洒脱不羁的形象在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效仿
6、的高潮。魏晋玄学的兴起,使得文人雅士纷纷注重 “神 ”的修养,名教的一些伦理纲常开始遭到批判,被认为名不副实,成为束缚政治和谐的枷锁。一场倡导自然的新风尚兴起,嵇康、阮籍皆为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崇奉的不羁雅士首推庄子,在他们看来庄子的隐士原则是洁身自好 的表现,保身保全也是逍遥自由的根本。 庄子另外的影响就是对道教。道教本身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根源于老庄,不同的是后代的道教尤其是隋唐的道士,已经参与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有所贡献,这与道家的出世是相违背的,隐士的帽子已经被摘去,如果想更好地生存,将本派发扬光大,则必须给它一个名分。 同时,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需要
7、一些谶纬来神化自身的正统性,他们看到了道教的力量,也明白压制它所要付出的代价,于是得出了利用与压制并存的政策,让其在发展的同时为其统治服务,从这个角度讲,是各取 所需,道教得到了其生长所需要的土壤和养分,而当政者也得到了他们的扶持,相得益彰。所以作为参政者的道士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理论自然也发展。 司马承祯,唐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最著名的著作是坐忘论,其坐忘说是开宋代理学之先河。一个理论不会是无根之木,也不会是无源之水,更何况是得到了统治者扶持的道教,他的理论或多或少会对后世有一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宋代周敦颐提出 “主静 ”说,中正仁义而主静,无欲故静。静就是安定;朱熹的居敬
8、,去欲,等等。这显示出很重要的一个信号,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融合已经 成为趋势,而理学之所以可以在宋以后的朝代称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就是儒释道三家理论的融合,把适合于社会的东西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所以要明白,所谓的儒家这时已经不是先前那个纯粹的儒家学说了。 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地追寻外界事物,把自身局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失去了自由。功名利禄的诱惑使得本身的努力有太大的目的性,结果反而会一无所获,弄得身心疲惫。当代人们太容易为快节奏的生活所累,迷失自我,心中充满梦想却反过来为梦想所牵绊。也许庄子与司马承祯的 “坐忘 ”可以帮助我们找回生活,寻回幸福与自由, 从而解开当代人
9、自身过分执着的情结,缓解其内心的矛盾,真正做到精神自由,真正学有所获。 (选自中华文化论坛 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 “坐忘 ”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坐忘 ”论是一种审美心胸理论,最早是由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 B “坐忘 ”论与庄子的心胸理论相融合,渐变成审美心胸理论并被后人继承发展,可见 “坐忘 ”论的研究价值特别高。 C “坐忘 ”论在魏晋达到最高峰,文人雅士们注重 “神 ”的修养,积极倡导新的风尚。 D “坐忘 ”论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司马承祯的坐 忘论、周敦颐的 “主静 ”说,朱熹的 “居敬,去欲 ”可以为证。 【小题 2】下列对文
10、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保身保全自己,学习庄子的隐士思想,反对名教,成为冲破政治和谐枷锁的中坚力量。 B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用利用和压制并存的政策,使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道士身份发生了变化。 C道教要求道士归隐田园,不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但到了隋朝的时候,道士已开始参与社会、政治的活动。 D “坐忘 ”论对当今社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它要求现代人要学会无欲无望,不要只局 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等。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宋朝以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理论,是其在宋以后的朝代称王称霸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此时的儒
11、家也不再是纯粹的了。 B道家原本讲究出世归隐,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崇奉自由不羁的庄子,而后代的道教参与政治的做法与道教的出世思想相违。 C “坐忘 ”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时至今日,它的理论思想仍旧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D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开了宋代理学的先河,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帮助我们找回生活,寻回自由与幸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坐忘论在魏晋达到最高峰 ”有误。 【小题 2】 A“成为冲破政治和谐枷锁的中坚力量 ”有误, C“道教要求道士归隐田园 ”“但到了隋朝的时候,道士已开始参与社会、政
12、治的活动 ”与原文不符。D“比如它要求现代人要学会无欲无望,不要只局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等 ”不符合文意。 【小题 3】 “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帮助我们找回生活,寻回自由与幸福 ”有误。 考点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点评:一、本文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二、题目难度适中,命题规范。三、但是三个小题的考点有重复之嫌,这是本道题的美中不足之处。 湖畔的珍珠 兰守亭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 1817年 7月 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 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 184
13、1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 年 3 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1847年他才回到康科德城。 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该书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这一段隐居生活。此书已经出现了两百多个版本,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梭罗于 1862年病逝,年仅 44岁
14、。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梭罗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 他深刻的思想。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这是他心里
15、的呼声。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在 “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 ”中位居榜首。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 “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在许多人看来,梭罗落落 寡合,喜欢孤身独处。如果仅仅是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
16、倡导过 “公民的不服从 ”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单从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 【小题 1】下列对传记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作者说梭罗的生平 “耐人寻味 ”,是强调梭罗一生的追求值得人们仔细体会。 B梭罗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又向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可见梭罗尝试写作是受了爱默
17、生和奥尔科特的影响。 C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事实就是选择了简朴,他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中,放逐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甚至超越了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 D瓦尔登湖在 “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 ”中位居榜首,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 E梭罗重视精神境界,反对 物质至上,淡泊名利,死时年仅 44岁。有人评价说 “简单而馥郁 ”的短暂一生, “孤独而芬芳 ”的人格魅力。 【小题 2】为什么说瓦尔登湖是 “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请联系全文回答。( 6分) 【小题 3】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与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居是否相同?请联系全文回答。( 6分) 【小题 4】有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亨利 梭罗
18、的一生很糟糕吗?被调查者中有 92.3%的人选择了 “否 ”,只有 5.6%的人选择了 “是 ”。你是怎么看梭罗的生活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 D 【小题 2】很 多人对梭罗存在着曲解,自然也不是真正理解瓦尔登湖,因此它是寂寞的;瓦尔登湖记录的简单淳朴的生活,能让人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所以是恬静的;瓦尔登湖记录的是梭罗在孤独中对人生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是智慧的。 【小题 3】不同。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居是避世的,而梭罗不是,他选择独居,只是将时间腾出来深刻思考,品味人生;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积极走向人生的;这种简朴的生活,是他对自由、
19、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 【小题 4】 很赞赏。梭罗天生喜欢大自然,他平静从容地选择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 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他早已悟透人生,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他的生活比起我们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想做该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们却在为了某种更富裕的生活,某种不该有的欲望,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不赞赏。梭罗离开纷繁复杂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他在这里,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生活落落寡合,孤独寂寞。他想
20、要孤独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 一种逃避,一种不敢面对世俗生活的逃避,是在逃避人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不要太拘泥于答案:。) 试题分析: 【小题 1】 B项,梭罗尝试写作与奥尔科特无关。 D项, “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 ”无中生有。 【小题 2】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 ”可概括出 “恬静 ”;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 ”“在许多人看来,梭罗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处。 ”可概括出 “寂寞 ”; “梭罗在瓦尔登 湖畔追求孤独,实
21、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 ”“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可概括出 “智慧 ”。 【小题 3】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 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 单从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由此可见,他与中国古代文人以避世为目的的隐居是截然不同的。 【小题 4】这是个探究题,但探究也要以文本为依据。本文的感 情倾向是很明显的,即赞美梭罗的生活方式。并且文章中写得很清楚,梭罗并不是消极避世,他是找
22、一个地方思考,让自己更深刻。所以本题最好的答题角度是 “赞赏 ”。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中的第四小题答案:不够严谨,探究题要让学生养成以文本为依据的习惯,而不是漫无边际。本答案:中说 “不赞赏梭罗的生活方式,能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是违背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的,也违背了文学作品的教化社会的目的。 一双鞋的影响力 李曙 (1)艾维尔年仅 20岁,他的父亲在都尔市橡树大街开了一家鞋铺 ,已经 30多年了。艾维尔从小就跟父亲学手艺,父亲临终前对他说: “孩子,你是个鞋匠,鞋匠的一生,就是要做好每一双鞋。 ” (2)艾维尔现在每天一大早就打开店门,一边做鞋一边接
23、生意。这天下午,一个不到 30岁的女人走进店里: “艾维尔,我来取鞋了!我叫米莉娅,订了一双鞋,那时还是你父亲管着这个铺子。 ” (3)艾维尔把父亲留下的账本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没有啊,米莉娅小姐,这里没有你的记录。 ”“怎么会呢! ”米莉娅急了, “我还预付了鞋钱呢,肯定是你父亲忘记写上了。我可是等着这双鞋穿呢! ” (4)艾维尔看看米莉娅,她一 身衣服虽然旧了些,倒还过得去,但脚上的鞋实在是太破了,前头的鞋帮和鞋掌已经裂开,像张大的嘴巴。 “你别急,米莉娅小姐, ”艾维尔说道, “我给你赶做一双鞋。 ”艾维尔一边说一边给米莉娅量好尺码, “你明天来取吧,但不要太早,胶水晾干需要一段时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 丹东 宽甸二 中高 上期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