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A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A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A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 A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 “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 明日黄花 。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 荡气回肠 ,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 “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 C全球经济 波谲云诡 ,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在货币政策紧缩、国内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内 A股不断下跌,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场,令人扼腕叹息。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
2、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 莫衷一是 。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_, _, _, _,_。 吸收现代文明 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继承传统价值 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以母语教育为本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 91家大小银行,
3、只有 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 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 “幻影成像 ”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 “北京人 ”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
4、。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 5是红色、数字 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 卡列哈斯说
5、: “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 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 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
6、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 42%的联觉者在 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提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小题 1】下列关于 “联觉 ”的表述,正确的
7、一项 是( 3分) ( )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
8、以表现为:声音能够 “看 ”到,色彩能够 “触摸 ”到,形状能够 “嗅 ”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 “近山浓抹,远树轻描 ”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 觉现象的一项是( 3分) (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 (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
9、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A 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二段和第四段,它的错误在于扩大了概念包含的范围,第二段 “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 ”和第四段 “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 ”,都说明联觉不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B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二、三段,它的错误在于变偶然为必然,请看原文: “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
10、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其中的 “可能 ”表明,这种结论还仅仅是一种推想,并未肯定。 C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三段,它的错误在于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 究似乎可以证实 ”,它说的是 “似乎可以证实 ”,而不是 “已经 ”证实。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C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四段,它的错误在于偷换概念。原文: “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原文中说的是 42%的联觉者的亲属中有人具有同样能力,而不是联觉者的亲属中有 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此题
11、只要仔细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和 C项的句子结构,就能发现 C项的表述偷换了概念。 【小题 1】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D项 的 “月 ”只是作为一个意象来表达感情,并没有联觉现象的描述。而 A、 B、 C项的描述都有联觉现象的发生。其实本题只要能正确辨析上述的诗文中是否用了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推断时,就能准确得多。通感的运用,就必须借助联觉,A项 的 “清香 ”是嗅觉,而 “歌声 ”是听觉; B项 “清香 ”是嗅觉,而 “阴冷 ”是触觉;C 项 “歌台暖响 ”, “舞殿冷袖 ”则分别将听觉和视觉转化为触觉,它们都是联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康奈尔的玉
12、米地里 文 /王波 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 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在院长看来,这个38岁的未婚女人虽然在 玉米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却是个 “制造麻烦的人 ”。 麦克林托克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疯狂:周末到办公室忘带钥匙,她爬上楼边的建筑物,从窗子里钻进去;学校明令禁止晚上 11 点后学生留在实验室,但她总鼓励学生继续干下去。 同事们也不大喜欢与她相处。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得让人跟不上,而她又缺乏耐心,不愿跟同事解释和争辩。这让周围的人觉得麦克林托克 “自以为是 ”。 当然,更让校方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就会鼓励他们离开密苏里大学。 这是 1940年
13、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一年前 ,这位助理教授刚刚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在生物学界名声显赫。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在密苏里做一名助理教授,这还有赖于朋友的帮助。 院长一年后就对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那里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圣地,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块玉米地。 传言在不久就变成了现实。 1944年,麦克林托克不仅成为院士,还当选遗传学会的主席。而她那身打扮,几乎不曾改变 宽松的衬衫和裤子 这身男人一样的打扮只是为了方便她在地里观察玉米。 “我从来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我根本就感觉不
14、到自己有这种需求。 ”晚年,她曾回忆道。 这个短发女人的全部需求,就是从事遗传研究。 1927年, 25岁的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 女儿 “奇怪的 ”选择和行为,一度令父母非常犯愁。几年后,忧愁的父母前往欧洲度假,在船上结识了英国遗传学家克鲁。他们这才知道小女儿从康奈尔的玉米地里,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之后的 10多年里,她更是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在女人被歧视的年代里,这可以给麦克林托克带来赞扬和尊敬,却不能带来一份稳 定的工作。只有在冷泉港的玉米地里,她还可以安静地做研究。 偶尔她会和实验室的人打网球。一次与她打球的人叫谈家桢。她当时发现了
15、玉米的 “跳跃基因 ”,这个中国年轻人则发现了瓢虫色斑镶嵌显性现象。据说麦克林托克对谈家桢的发现极感兴趣,还向他提出了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 然而,在 1951 年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与人分享她的发现时,发现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台下听众漠视。很多人根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高声抱怨: “这个女人在忙些什么呢? ” 这些后来被人评价为 “表达准确而优雅 ”的论文,当时被一 些遗传学家视为 “发疯 ”之作。这个遗传学界最耀眼的女人,开始被学界主流所不解和抛弃。 只有她自己在坚持。 “我知道我是对的。 ”麦克林托克后来回忆说。也正因为如此,在 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将
16、自己的发现作了一次介绍。 这一次,换来的是比 5年前更多的蔑视。委婉一点的同行称她 “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 ”,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则直接称她为 “冷泉港闲置了多年的旧手提包 ”。 这也是麦克林托克一生中最孤立的时刻。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还具有对科学的洞察力。麦克林托克在此时保持了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文章。 而她对玉米 的研究,一刻也不曾停止。直到几年后,法国科学家在细菌中也发现 “跳跃基因 ”并获得 1965年诺贝尔奖。固执的麦克林托克才再次赢来人们的赞扬。 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81岁的麦克林托克。评委会评价她 “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
17、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 ”。 一个人坚持战斗的老人,此时不再觉得孤立,而是感觉 “一下子被关注得太多了 ”。坐在一屋子记者面前,她感到 “非常不自在 ”,抱怨说, “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只想躲进实验室的一个僻静角落里 ”。 (选自视野)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麦克林托克作为一位遗传学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的特立独行和自以为是让院长和同事难以接受,他的父母也不理解她。 B因为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麦克林托克不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遗传学会的主席,还得到了到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C麦克林托克选择获得博士学
18、位后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主要是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并能够得到赞扬和尊敬。 D本文通过对麦克林托克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热爱 科学、坚持真理、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 E在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遗传学界的专家们虽然认为麦克林托克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她的研究成果。 【小题 2】麦克林托克虽然被朋友和同事疏远,长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她却毫不自私自利,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6分) 【小题 3】文章详细叙述了两次学术讨论会上遗传专家们的表现,这些事实对人物形象的凸显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麦克林托克的行为是
19、疯狂而不可理喻的,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她专注于事业的体现和她的不同寻常之处,你如 何看待这些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 【小题 1】 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就会鼓励学生离开; 对谈家桢的发现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 在学术研讨会上与同行分享她的发现。(每点 2分) 【小题 1】 从反面衬托麦克林托克的品格与成就; 突出表现了麦克林托克对科学研究坚定执著的信念和极强的自信心; 体现了麦克林托克研究内容的超前与伟大。(每点 2分) 【小题 1】麦克林托克的行为表面上看确实有些古怪,甚至疯狂,
20、但这些行为充分体 现了她对事业的专注和执著(敬业精神),( 2分)这正是她超出常人之处,也是她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2分)她忘带钥匙,从窗子里钻进去;不顾学校禁令晚上 11点后留学生在实验室继续工作;不跟同事解释和争辩等行为都是怕耽误工作时间,这些行为体现了她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心无旁骛)。她鼓励学生到其他地方发展,终生守在玉米地里从事遗传研究,不顾专家的蔑视,坚持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等也表现了她对科学的专一、执著和自信。( 4分) 【小题 1】 A项, “自以为是 ”评价失当。 C项,原因分析不准确,文末麦克林托克 说 “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 ”。 “这里 ”指代有误
21、,应是冷泉港实验室的玉米地。 E项, “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 ”是委婉的讽刺。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整理的能力。本题要抓住有关麦克林托克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信息后要把信息分条概括出来。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试题的基本思路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得怎么样,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结合文章主旨来考虑这种手法的作用。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 力。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
22、据,让人折服。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 “偷 ”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 ”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
23、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 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 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
24、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 “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 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新课 标高 配套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