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黏 合( nin)罗布 泊 ( p)百 舸 争流( ) B 模 样 (m)黑 ( q)酒阑灯 /u(xi) C田 塍 (chn)什 刹 海( ch) 铩 羽而归 (sh) D颠 簸 (b)差 不多( ch)按 捺 不住 (ni)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黑 应读 “x”, C田塍应读 “chng”, D按捺不住应读 “n”。本题着重考查了多音字、形声字的读音,泊、模、刹、差是多音字,黏、舸、 、 隆蟆 嗍且孜蠖列紊 帧缚家 乇鸸刈 嘁糇钟胍孜蠖列紊 帧b
2、r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摇曳愧杀啮噬费寝忘食 B横辐战栗抑或容销金镜 C文身悠邈逃遁恪尽职守 D犄角不啻慵赖穷困潦倒 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1)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 ( 2)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而要真正体悟崇高的爱国情感,则 _需要思考, 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 3)不要以为这两个问题 。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互补,或许可以为 21世纪的人类文明提供许多新的发展思路。 A发源地既 /也无足轻重 B发祥地不仅 /更无足轻重 C发源地
3、不仅 /更举足轻重 D发祥地既 /也举足轻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查了近义词辨析又考查了虚词的使用。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不仅 更,递进关系;既 也,并列关系。无足轻重,不重要;举足轻重,很重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 B浙江省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施行填报平行志愿。此举大大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4、 C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和维护。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重复赘余,删掉 “倾向 ”或 “偏重 ”。 B项成分残缺, “施行 ”后缺失宾语中心词 “举措 ”。 C项语序不当, “不仅 ”放句首。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重复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的句子 ,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
5、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 A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B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成功者 又是平凡的幸福者。 C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D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到底是伟大的成功者还是平凡的幸福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是紧承前句 “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
6、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 A项 “是否能够获得 ”模棱两可,与前句不符; BD“伟大的成功者平凡的幸福者 ”与横线前句子联系不够紧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的 11个州的路线图。出发后的第三天,他从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 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
7、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 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我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 “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就了
8、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在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 不少的苦。北大荒的 “大烟炮儿 ”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 这一切 ,不仅谱就了我青春的曲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
9、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也要借着风力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这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 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
10、“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 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 7个大海和 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 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 1】第一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第 段中带点的 “这一切
11、 ”指代什么?( 2分) 【小题 3】赏析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4】作者认为年轻时去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5分) 【小题 5】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 “年轻时就要去远方漂泊 ”,对此你如何理解?你是如何看待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 6分) 答案: 【小题 1】第一段写儿子在美国漫游,表明独自去远方漂泊之意,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 “我 ”去远方的故事。(共 3分,每点 1分) 【小题 2】第 段中带点的 “这一切 ”指代:指 “我 ”见识到的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以及 “我 ”触摸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共 2分,每个要点各一分) 【小题 3】运用
12、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共 4 分,修辞手法 2 分,分析表达作用和效果 2分) 【小题 4】 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 锻炼坚强的意志; 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 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 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共 5分,每点 1分) 【小题 5】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闯荡,超越庸常的生活,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第一问句子的含义 2分,作者的用意 2分
13、。第二问, 2分,有观点和简要的阐述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要紧扣主题,结构要从承上启下两个角度展开。另外还要考虑本段 处在第一段的位置上,应想到为下文作铺垫,提供背景类似的词语。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抓住前句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 ”就可揣摩出 “这一切 ”指代的内容。解答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还要考虑全文的中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
14、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 ”很显然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赏析语句首先应考虑句子有没有运用表现手法,可优先考虑修辞方法。另外还要考虑句式特点,有无整散结合,有无长短结合,再者可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比如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解答类似题目,应按照叙述顺序,从前到后加以概括即可。在概括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第 段中 “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
15、宽更远 ”,第 段中 “漂泊是 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性格 ”,第 段中 “不仅谱就了我青春的曲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第 段中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这些句子都是关键句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伤意图。抓住第 段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第 段中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 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
16、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第 段中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这些关键句子就可探究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 J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1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v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漫 漫而
18、游漫:随意 B 穷 回溪穷:尽 C箕踞而 遨 遨:观赏 D故为之文以 志 志: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施施 而 行吾尝终日 而 思矣 B穷山 之 高而止蚓无爪牙 之 利 C醉则更相枕 以 卧 以 为轮 D游于是 乎 始生 乎 吾前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C
19、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 “始得 ”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 “始与未始 ”结构全文。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 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自余为 J人,居是州,恒惴栗。 (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1)自从我成为罪人(遭到贬谪),居住在这个州以来,常常忧惧不安( “J人 ”“惴栗 ”译错各扣 1分)( 2)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
20、直到一无所见,而我却仍然不想归去。(意思对即可得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穷:走遍。根据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可推测穷与 “上 ”“入 ”用法一样,为动词,结合语境应理解为 “走遍 ”。理解实词一定 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而均表修饰, B前名为结构助词,的;后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C前句为连词,而;后句为介词,把; D前句为语气助词;后句为介词,在。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浙江省 杭州 十四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