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甫 健( f) 翘 首( qio) 蛟 龙( jio) 矿 藏 ( cng) B月 晕 ( yn) 百 舸 ( g) 舟 楫 ( j) 譬 如( p) C 踮 脚( din)怪 癖 ( p) 摭 拾( zh)窈 窕 ( tio) D绕( yng)盘 踞 ( j) 圈 棚( jun) 依 偎 ( wi) 答案: A 试题分析: B舟楫 “j”; C踮脚应读 “din”,窈窕应读 “tio”; D依偎应读 “wi”。本题着重考查了多音字、形声字的读音,翘、藏、晕、圈是多音字
2、,甫、蛟、舸、楫、譬、踮、癖、摭、窕、萦、踞、偎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洁的我的四季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 “四季 ”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 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C前方从一幅摄影作品写起,提出了一系列疑问 “他们去哪儿 ”“归家还是远行 ”,点出一个事实: “他们
3、正在路上。 ”从而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D像山那样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认为人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应站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利用自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像山那样思考认为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对于课内重点课文内容平时学习应该加强记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B荀子,名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4、、文学家,是先秦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C老舍,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剧本有茶馆离婚等。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朔 ”,十五叫 “望 ”,月末一天叫 “晦 ”。赤壁赋中 “七月既望 ”,指望日的后一日,即农历十六。 答案: C 试题分析:龙须沟是话剧,离婚是小说。作家作品容易混,在记忆时作者的国别代表作品要记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记忆的重点。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读
5、过因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B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 有谁不能否定这类教诲呢? C当我们从经典中获得教益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它们表达思想的方法。 D落日和日出一样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应为 “我读过一个父亲因为 ” ; B否定不当造成逻辑不当,应改为 “有谁能否定这类教诲呢 ”;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语序不当、逻辑不当、成分残缺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
6、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 功败垂成 ,并没有做到。 B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丑闻后又一起 惊世骇俗 的事件,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 望洋兴叹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无论发生什么他们仍将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将同他们 休戚与共 。 答案: B 试题分析: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A功败垂成 :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
7、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C望洋兴叹:字面意思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D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 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在法律和亲情面前,他面临着艰难的 。 ( 2)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 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 3)生活的 让我失去了斗志,做什么都很容
8、易放弃,每次下定决心想做点什么的时候,都会再为自己找出千百种理由开脱。 A抉择 消磨 安逸 B选择 消耗 安逸 C选择 消耗 安适 D抉择 消磨 安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抉择 ”不光是动作,更重要的是选择的结果,一般是在做了很多分析后才定下来的结果,通常比较重要; “选择 ”的重点是做出了动作,后面通常没那么严重,所以选出结果所使用的时间也较短。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消磨: 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度过(时间,多指虚度)。 “安适 ”指安静而舒适,着重于“适 ”,适合己意,感到舒适,多形容生活与环境; “安逸 ”着重于 “逸 ”,
9、指安乐舒适,贪图个人安逸,常带贬义,如 “贪图安逸 ”。解题可考虑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逃遁 蜇居 容消金镜 B发轫 厮守 想像 金碧辉煌 C炫耀 震憾 翱游 熠熠闪光 D焦躁笔杆亲合力贻人口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容消金镜 ”应为 “容销金镜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容颜在镜子里消失了 ,比喻佳人逝矣。尽管 “消 ”与 “销 ”相通,但习惯用 “销 ”字,就成了约定俗成; “蜇居 ”应为 “蛰居 ”; C “翱游 ”应为 “遨游 ”,与走有关,因此字形是遨;“震憾
10、 ”应为 “震撼 ”,此处为撼动的意思,因此为手字旁; D“亲合力 ”应为 “亲和力 ”, “和 ”是和蔼的意思。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3分) 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美国纽约时报称: “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 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 ”分析 人士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纸则形容, “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
11、利器 ”,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而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 2012年至 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 2013年进入成熟期。 ” 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 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 38年,电视机用了 13年,互联网用了 4年,而微博只用了 14个月。 ” 微博 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 “全民记者围观中国 ”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
12、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 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 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 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
13、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 “泛读 ”。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 140字以内。在 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 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 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 “微 ”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
14、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小题 1】下列关于 “微博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只有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能出现 “全民记者围观中国 ”之现象
15、,并能锻造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关研究报告断定,微博用户必然出现爆发性增长,然后市场会进入成熟期。 B国外媒体称,中国微博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它兼具激进态度与自由表达的特点。 C微博有诸多微妙之处,它的特点之一是组织和个人都难以控制信息的快速传播。 D有了微博这一人性化的媒体,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机会。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 140个字的新媒体 微博来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 声音也可能被扩大无数
16、倍,进而震撼世界,并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 C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的渗透性和普及性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当下,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 【小题 4】文章将微博喻为双刃剑,主要依据是什么?请作概述。(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C 【小题】 A 【小题 4】应涉及两面,其中一面有舆论监督、传播迅速、沟通快捷、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等,另一面有暴露个人隐私、传播谣言、信息碎片化、思想少有深度等。每一面答其中两点给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已经成为 ”错; C“ 早已成为一个现
17、实的课题 ”无中生有; D强加条件关系。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断定 ”“必然 ”不合文意; B“激进 ”不合文意; D“才有了 ”绝对化。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反证 ”不能用来逆推。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第 4段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 “
18、全民记者围观中国 ”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 ”,第 5段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 ”第 6段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 上位,互相沟通 ”,第 7段中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 ”,第 8段中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 ”这些关键句子筛选整合即可。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表述时句子一定要规范。
19、本题有字数限制,一定要注意不要超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语段(一)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 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 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
20、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 “悲 ”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
21、赏者。我与这 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语段(二) 人们早已发现,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 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
22、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 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
23、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 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浙江省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