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 A今天是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捐建活动启动的第十天。在这十天里,我们一直被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感动着, 截至 本月 20号,累计收到的爱心图书已超过 8万册。 B有消息称,菲律宾篮球协会邀请姚明带领上海男篮访问菲律宾。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 这件事情,姚明和上海男篮目前尚未做出决定。 C昨日,针对美国国防部发布的 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表示,坚决反对该报告对中国正当、正常的国防建设 说三道四 。 D某媒
2、体把文坛上小有名气的韩寒和被誉为 “民族魂 ”的鲁迅相提并论。许多网友认为将韩寒与鲁迅相提并论的人无异于 盲人瞎马 ,这种提法也是一种文化起哄。 答案: D 试题分析:盲人瞎马意为:盲人骑着瞎马走路。原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中。后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与这里的语言环境不吻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B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
3、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C感动中国不只是一本具有感召力、能打动人心的书;而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这个时代,也能让我们静静地反视自己。 D我省将于 10月在铜陵举办第三届民俗文化节,以展示安徽民俗的精粹,弘扬传统文化,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主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语残缺,去掉 “由于 ”或者 “使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 “而是 ”改为 “而且是 ”句子杂糅,可以把最后的 “为主题 ”移至 “弘扬传统文化 ”的后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A厮杀双轨制无耻谰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B收讫木版画惹是生非
4、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C罗嗦消声器竹报平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晋升佼佼者悠哉游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A/D 疑题目抄错。 试题分析:应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应为 “隆薄囊嗫 伞坝旁沼卧铡 br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 “盛唐气象 ”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 “盛唐气象 ”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
5、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 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 “盛唐气象 ”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 “盛唐气象 ”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盛唐气象 ”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 考证云: “迎旦东风骑蹇驴 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 ”严氏辨其 “非盛唐人气象 ”,显然是指 “迎旦东风骑蹇驴 ”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 “盛
6、唐气象 ”涵义的一种阐发。因此 “盛唐气象 ”指 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具有 “盛唐气象 ”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遇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 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
7、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于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可谓壮怀激烈。 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 “济苍生,安黎元 ”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
8、般的气魄与力度。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盛唐气象 ”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 “盛唐气象 ”的概念来自严羽,它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貌。 B “盛唐气象 ”指盛唐诗歌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的风貌。 C “盛唐气象 ”体现了盛唐人的笔力和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 D “盛唐气象 ”指诗歌风貌,它与诗歌的情感内容没有联系。 【小题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思路的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第 段列举了对 “盛唐气象 ”的两种片面理解,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对 “盛唐气象 ”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B第 段引用了严羽的话,一方面说明了
9、“盛唐气象 ”的概念来源,另一方面阐发了 “盛唐气象 ”的涵义。 C第 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阐释了 “盛唐气象 ”在两类诗 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 D文章采用了先驳后立的方式,驳立旗帜鲜明;在论证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盛唐诗人夸耀帝国文治武功、歌颂盛世之作都不具有 “盛唐气象 ”。 B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和怨怼之作,都带有盛唐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 C盛唐诗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因而主体精神强旺。 D盛唐诗人 “薄禄微官 ”无法成就 “济苍生 ”的宏愿,所以产生怨怼。 答案:
10、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 D“ 与诗歌的情感内容没有联系 ”错。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 “因此 盛唐气象 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而主体 3-5段就论述了 “盛唐气象 ”的情感和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 C“第 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错。 是总述, 是分述, 和 是总分关系, 是并列关系。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11、 : A原文第二段末说 “盛唐气象 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而不是 “夸耀帝国文治武功、歌颂盛世之作都不具有 盛唐气象 ”。 C 从原文看, “盛唐诗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 ”,和 “主体精神强旺 ”没有因果关系。 “薄禄微官问题 ”和 “成就济苍生,安黎元 的宏愿 ”问题,原文第五段表述的是这两者是盛唐诗人追求的取舍选择,而非所述的因果关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行走 在乡间的音乐 安 庆 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
12、。他们手里握着棍子,塔塔塔敲在乡间的土路,心很静地走,路上的尘土被长棍敲打出一星一星的泥点,风吹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四邻八乡的路上,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脸被吹成了什么样子,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乡间的夜晚静下来,乡村的电还是稀罕物,家家还都备着煤油灯,我听见瞎子的梆子还当当地响。母亲说:瞎子没有吃饱或者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站在门口往瞎子坐的地方瞅,听一阵阵一声声沉闷的梆子把夜敲得愈来愈深。后来,梆子声停了,我知道他被 领走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 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 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 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
13、狗或者有被主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 我记得一个 叫 “萧瞎 ”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老萧。他每年都要到我们村里来几趟,差不多是按季节来的,他会说他上次来的是春天,这次来麦子已经收过了。他会算农时,知道农忙时没有人顾上和他聊天、听他拉弦子、唱坠子、说书。他坐在十字路口,有几个人走来,站在他身边
14、的老霍问他:走过来的是男还是女?他把弦停下来,须臾间说:三个男的两个女的。真准,这就是靠耳朵行走靠耳朵生活的智慧。萧瞎书说得不算好,但他拉得二胡好,清清亮亮,缠缠绵绵,惟妙惟肖。有一曲沉郁悠扬的二胡,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一个 深夜,我站在远处,忽然被这首二胡曲打动了,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我问萧瞎,他说:这也是一个盲人拉成的名曲,盲人名叫阿炳,很多年前一个流浪街头的艺人,他会拉几百首乐曲,可留下的只有几首。就是从此我开始喜欢阿炳的,至今我常放的乐曲里肯定少不了二泉映月。后来,我又喜欢上了他的听松寒春风曲;喜欢上了另外的二胡曲良宵将军令病中吟等,电视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
15、痴迷地坐着不动。 萧瞎的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人拉他过去。别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那人说:你不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 “叫 ”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的儿子,那个儿子最后 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就是二胡,据说现
16、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的善举了。 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 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 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了。 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
17、都站着等他晃动卦签的人,都是希图从卦签中得到求助的。他竟然死于非命,一天夜晚两个年轻人爬进了他的院子,他很机灵,听见了,寡妇那天正好回了娘家。他抓起床头的竹竿,但无济于事。他藏在一个什么地方的钱被翻到了,他爬起来,被偷钱者推倒,他死在了床下 案子后来破了,但一个曾经的行走的艺人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一个乡间的艺人最后毁在了钱上,一个诱惑很多人的卦仙没有 算出来自己要遭的祸。他留下了被偷的钱和一个小院,那个小院现在不知道归谁了。 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怏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
18、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找到什么 在我心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 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 。 (选自散文选刊 2012年第 2期) 【小题 1】文章第 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有何作用?( 4分) 答: 【小题 2】运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两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 6分) 答: 【小题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赏析。 (6分 ) 答: 【小题 4】请结合文本和现实,探究 “追忆 乡间音乐 ”的意义。(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表现了萧瞎敢爱、敢追求,以及机智和风趣。 说明萧瞎的艺术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
19、传统艺术的传承。 【小题 2】参考答案:文中至少有三处对比: 村民先前热衷听二胡与有了电视冷落二胡作对比; 将萧瞎先前拉二胡和后来给人算卦作对比; 将萧瞎行走乡间的平淡生活与后来算卦挣钱,因 财遭祸的结局作对比。(还有其他对比,言之成理即可。)通过对比表现了人、事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即对失落的精神世界的怅然和留恋。 【小题 3】答案:示例:语言朴素平淡、口语化,且耐人品味。如写萧瞎学驴叫: “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 叫 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 ”语言朴素形象,从中又看出流浪艺人生活的艰辛。又如: “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
20、,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 ”朴素的语言表现出萧瞎们平淡的生活。 【小题 4】答案:示例:( 1)乡间音乐让我 们找到了纯粹宁静的灵魂,追忆“乡间音乐 ”正是浮躁的现代生活所缺少的。( 2)乡间音乐是一种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艺术,追忆 “乡间音乐 ”可使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少一点 “物欲 ”,少一份 “功利 ”。(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概括的方法是 “听其言,观其行 ”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题型一般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省 合肥 中高 第一 学期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