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黑龙江鹤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黑龙江鹤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黑龙江鹤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黑龙江鹤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A(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发展的常识,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 “诗三百 ”,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创造了 “赋、比、兴 ”的表现手法,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B楚辞中的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人创造的。 C先秦的散文不是纯文学的,主要用来说理、记事。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虽属哲学和史学著作,但具有很强烈的文学色彩。 D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
2、的高峰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影响深远,我们学过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定风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源头。B“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人创造的 ”错。楚辞收集 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苏轼的定风波不是散文。 考点:识记中外作家及其代表作。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无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成果,扭曲历史,决策上 乏善可陈 。 B优秀教师,往往会运用 一波三折 的课堂教学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师生
3、互动,使教学节奏的变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C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 请君入瓮 ,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D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纹,观之 钟灵毓秀 ,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乏善可陈:乏 :缺乏 ,缺少;善 :优点。陈 :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 ,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叫做 “乏善可陈 ”。 B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法的曲折多变。现在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C请君入瓮: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D钟灵毓秀:凝聚
4、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要 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 “不合逻辑 ”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3分 )( ) 菩 萨 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A本诗写一个
5、独处闺中 的女子,太阳升起,懒起梳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她的处境和心情。 B “懒起 ”透露出主人公的心情,下句的 “迟 ”与之呼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C “照花前后镜 ”的 “花 ”,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少妇的容颜如花般美丽,化用崔护的诗句 “人面桃花相映红 ”,可谓生动鲜活,美不胜收。 D本词写人,却将人物的表情隐蔽起来,只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暗示人物心情,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 C“照花前后镜 ”的 “花 ”,用比喻手法的说法错误。 “花 ”是指插在少妇头上的花,侧面写出女主人公的容 颜如花般美丽。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6、。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3分)(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 “愁 ”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 “芙蓉 ”“薜荔 ”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 “乱 ”和 “斜侵 ”,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
7、 “岭树 ”,俯瞰 “江流 ”,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 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不恰当。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3分)( ) 雨空林烟火迟积,蒸藜炊黍饷东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A辋
8、川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辋川庄是他在辋川的宅第。但他不是全隐,而是亦官亦隐。 B首联写农家无忧无虑的生活,连雨季节,山下农家的炊烟在丛 林上空缓慢升腾,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 C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无际的水田上,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幽深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在婉转的歌唱。这一联体现了 “诗中有画 ”的意境:白鹭、黄鹂,视觉色彩分明;白鹭飞飞,动态鲜活,黄鹂鸣啭,声音动听; “漠漠 ”,水田空蒙, “阴阴 ”,夏木葱茏,同时又有连雨后的滋润气象。 D颈联的 “习静 ”, “清斋 ”,写出了诗人表现了山中隐居的生活。尾联的 “争席罢 ”“更相疑? ”则表现了诗人免除世俗烦扰,安于山林之
9、乐的洒脱情怀。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 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 ”错。 “蒸藜炊黍饷东 ”一句的意思是 “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 东面田头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是以臣尽节 于 陛下之日长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B悟已往 之 不谏感吾生 之 行休 C胡 为 乎遑遑欲何之臣之进退,实 为 狼狈 D潦水尽 而 寒潭清时矫首 而 遐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介词,对或向,引出对象 /介词,比。 B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
10、为了 /是。 D连词,并列关系 /连词,修饰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
11、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
12、: “只是送与差拨 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照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 “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 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
13、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 ,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 “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马犬起 来。 ”林冲道: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
14、,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 “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谢得照顾。 ”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 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 “一般的罪人 ”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15、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 “有钱可以通神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小题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对第三段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 “亦实是林冲身份 ”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
16、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每答对一点,给 3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第一问( 2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第二问( 4分): 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小题 4】两种身份: 教头身份。 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 谨慎小心。 沉着冷静。 隐忍顺从。 顾及颜面。(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论述、探究,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由于被高
17、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 “一般的罪人 ”的同情和关照 ”错。 C项,差拔大骂是因为林冲没有打点钱财。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句段的作用,所以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本文段从内容上很明显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结构上是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差拔先是骂林冲为 “贼配军 ”、 “贼骨头 ”,后来夸林冲为 “好男子 ”、“久后必然发迹 ”。由此可见其为人,写作的手法也已很清楚。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18、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个探究题,做探究题时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 去找论述的依据,并把这些依据组织到答案:里去。第一问, “亦实是林冲身份 ”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是,林冲虽然是一威名赫赫的教头,但他此时确实是一配军,所以他才会拿了银子,还陪着笑脸。第二问,可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林冲的刻画来思考,他逆来顺受,含垢忍辱,只求一家平安,最终被逼上梁山。他有他阶级的局限性,但也有其军人的血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分) 苦 斋 记 明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
19、之 以 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 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 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 圆允 锻舛 u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 中 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 m、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 、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 裰 瘢 蛔宀级 u罗生 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 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 D曲 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
20、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 室 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 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 重 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 艾 ,颠沛生于不 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籍 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故孟子曰: 天之将降大
21、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 以 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 室 曰 “苦斋 ”,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 注: 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陨箨 tu:落下的笋壳。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寝必 重 褥重:重视 B莫不族布而 罗 生焉罗:排列。 C 籍 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 籍:垫着 D一旦运穷福 艾 艾:止息。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2、) A故植物 中 之岸外而臼 中 B故遂择其洼而 室 焉名其 室 曰 “苦斋 ” C剑溪之水出 焉 莫不族布而罗生 焉 D覆之 以 茅吾闻井 以 甘竭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 “苦斋记 ”,顾名思义,可知它 “记 ”的是 “斋 ”之 “苦 ”:苦况与苦义。 B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 “苦 ”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 “苦 ”也。 C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 “苦之为乐 ”和 “苦生于乐 ”的道理,明确人们的 “
23、苦乐观 ”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D刘基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 “苦斋 ”,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 “苦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重:双层。解释实词要依据语境、词性,不能随意猜测。例如: “尊贤而重士 ”中 “重 ”的意思是 “重视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动词,遭受 /名词,中间; B 动词,筑室定居 /名词,屋子; C 兼词,在这里; D介词,用 /介词,因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黑龙江 高级中学 高二上 期末 联合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