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时容易 蒋勋 张大千有几方印记是我喜欢的,如 “三千大千 ”、 “大千好梦 ”等;而我最喜欢的一方是 “别时容易 ”。 大风堂收藏的书画是有名的,尤其是石涛八大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也曾经在大千先生手上流散出去。凡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作品便大都钤有 “别时容易 ”这一方印。 对于一个精于鉴赏的人来说,曾经自己收藏的珍爱之物,一旦不得已要拱手让人,的确有难以言喻的感慨。这一方小小的 “别时容易 ”,虽然钤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使我感觉着一种爱物如人的伤
2、逝之情了。 我自己是不收藏东西的,艺术上的珍贵之物,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也仿佛是久经劫难的生命,使人要起痛惜之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惧怕这心的痛惜,我对一切人世可眷恋美好之物,反倒宁愿只是欢喜赞叹,而无缘爱,也无缘占有吧。 纳兰容若有一句词说 “情到浓时情转薄 ”,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小时候我其实很有收藏东西的癖好。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如玻璃 弹球,朋友的信、照片、卡片等,因为保存了几年,重新翻看把玩,就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使人眷恋珍惜,而每次到抽屉堆满,不得不清除时,便有了难以割舍的痛惜。 我们能有多大的抽屉,去收藏保有生活中每一件琐屑之物中不舍的人情之爱呢 几次的搬移迁动,在地球的各个角
3、落暂时栖身,我终于习惯了 “别时容易 ”的心情。 “别时容易 ”也许是从李后主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脱胎出来的吧。但是,去掉了头尾,截出这四个字来,镌成图章,便仿佛多了一层讽喻。把这样的一方印记,一一盖在将要告别的心爱之物上面,那些在人世间流转于不同眷恋者爱抚 之手的书画,也似乎是一个有沧桑的生命了,使人痛惜,使人不舍啊 ! 小时候有收藏东西的癖好,其实也是因为东西实在不多。在物质困难简陋的年代,往往一件东西可以用好多年,那从俭省而生的珍惜,最后也就成了一种对物件的不舍之情吧 ! 随着物质的繁盛多余,有时候不经意地舍弃一件东西之后,才发现,原来物质的富裕已经变成了对物的薄情了。 在许
4、多以富裕繁华著名的大城市中,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各种尚称完好的家具、电视机、冰箱、质料细致的服装等,都被弃置路旁。我行走于那些街道之间,留恋于那月光下凄然被弃置的物件,感觉着一 种大城的荒凉。是因为富裕,使我们对物薄情,是因为对物的不断厌弃、丢掷,变成了这城市中人与人的薄情吗 工业革命以后的大城市真是荒凉啊 !仿佛在繁华最盛的时刻已经让人看到了以后的颓圮,仿佛所有的富裕却是为了把现世装点成一个废墟。 我的不再收藏东西,我的不再保有太多东西,我的不再执著于情爱的缠绵,也许正是害怕着那对物对人的薄情吧。 我愿意,每一次告别一事,每一次告别一物,仍然有那 “别时容易 ”的痛惜。有许多遗憾
5、和怅惘,也有许多歉意和祝福。 大千世界,所有我们相遇过的物与人,容我都一一钤盖这 “别时容易 ”的印记吧 ! 【小 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透过钤有 “别时容易 ”方印, “我 ”似乎能感觉到将心爱之物拱手让人的难以言喻的感慨,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 B张大千的这枚 “别时容易 ”的印章是从李煜的词作中选取的内容,有一层讽喻之情和沧桑之感。 C富裕繁华著名的都市街道却有一种颓圮苍凉之感,这种感觉是源于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D文章以 “容我都一一钤盖这 别时容易 的印记 ”一句结尾,意在表达对相遇过的人与物挥手作别的潇洒。 E 本文文笔清丽
6、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 理性之美。读后让人久久难忘,回味无穷。 【小题 2】文章引用了纳兰容若的词句 “情到浓时情转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理解这句词的 ( 3分) 【小题 3】作者说自己现在不再收藏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其中的缘由。( 4分) 【小题 4】作者曾说: “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 ”有人也评价蒋勋的作品中有一股文人情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4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因为眷恋美好的事物,所以离别的时候会有痛惜。( 1分)为了避免痛惜, 反倒宁愿只是欢喜和赞叹而不
7、愿占有,( 1分)这样表面看来就显得薄情。( 1分) 【小题 3】小时候有收藏东西的癖好,是因为物质困难简陋,从俭省而生珍惜;( 1分) 告别所收藏的东西时候,会有痛惜,作者不愿意经受;( 1分)害怕由于不再痛惜告别,而对人对物都变得薄情起来。( 2分) 【小题 4】 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见解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 作者抒情细腻,笔下流露出对物的深情,在他眼中无论是艺术品还是日常的物品,都仿佛具有了沧桑的生命 作者深刻体察现代都市中的人情,流露出对 “人 ”的关怀 (评分标准:情怀2分,结合文章内容恰当解说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以偏概全,富裕繁华著名的都市街道
8、却有一种颓圮苍凉之感,这种感觉是不仅仅源于 “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而是源于 “仿佛所有的富裕却是为了把现世装点成一个废墟 ”。 D“意在表达对相遇过的人与物挥手作别的潇洒 ”分析不当,应该是 “有许多遗憾和怅惘,也有许多歉意和祝福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答划线句子的含义,一般要答句 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句子的表层含义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作答时,总结概括即可;句子的深层含义主要是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
9、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 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 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 “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
10、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 以 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 以 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 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而处。 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吏去,张耳乃引陈余 之 桑下而数之曰: “始吾与公言何如 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陈余然 之 。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
11、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 乃 说陈涉曰: “将军身被 坚 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 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 功德宜为王。 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 为 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 “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为 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 解
12、 也。 ”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陈余乃复说陈王日: “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 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 ”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节选自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 抵:投奔 【小题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嫁庸奴, 亡 其夫亡:逃离 B父客 素 知张耳素:平素 C将军身被 坚 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坚:坚固 D今独王陈,恐天下 解 也解:瓦解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张耳 以 故致千里客富人公乘氏 以 其女
13、妻之 B 乃 宦魏为外黄令陈中豪杰父老 乃 说陈涉曰 C张耳乃引陈余 之 桑下而数之日陈余然 之 D不 为 王不可 为 天下除残也 【小题 3】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用脚踩住小吏,使小吏受到鞭打。 B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C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 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您)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 D臣尝游赵,
14、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 我曾遍游赵国,熟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 【小题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耳从千里之外的大梁来到外黄,成为外黄富人的门客,还娶了富人之女为妻。 B陈余的父亲曾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这成为了陈余、张耳能够共同患难的基础。 C张耳、陈余主动请求追随陈涉起义,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 D张耳为人沉着冷静,能忍小耻,做事不急功近利,陈余与张耳相比则略显浮躁。 【小题 5】分条概括张耳、陈余对陈涉称楚王这件事提出了哪些建议。(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5、 B 【小题 3】 A 【小题 4】 D 【小题 5】 不要称王;( 2分) 引兵向西,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坚:坚固的铠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因为,把 B:于是,就 C:到,动词;代指张耳说的话,代词 D:做,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
16、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A的正确翻译是: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 A“成为外黄富人的门客 ”说法错误。 B“陈余的父亲 曾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 ”说法错。 C“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 ”说法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答案:点在于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 ”这句话,可从中概括出两个方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7、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别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从丈夫家逃出来,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 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 “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 ”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
18、的人。陈余年轻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 ,曾多次追随张耳与他交往,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余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为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 “当初和你怎么说的 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 ”陈余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
19、赏拘捕他俩,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 传达上边的命令。 陈涉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 “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 ” 陈涉就此征求陈余、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 “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 代,榨干百姓的民力,掠尽百姓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北京市 东城区 南片高二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