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个小题)( 6分) ( 1)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 夜书怀)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4)落花人独立 (晏几道临江仙) 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答案:( 1)零落成泥碾作尘 星垂平野阔 ( 2)蜡炬成灰泪始干 离愁渐远渐无穷 ( 3)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 ( 4)微雨燕双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 选择题 下列词语
2、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 )戕害( )按捺不住( )亘古不变( g) B愧怍( )商榷 ( )皓首穷经 ( )飞流急湍 ( ) C桑梓( )摭拾( )长歌当哭 ( )熠熠生辉( ) D殷红 ( )孝悌( )悄无声息 ( )铩羽而归( )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 涮羊肉克尽职守原形毕露 B发轫林荫道一如继往草菅人命 C胡诌挖墙脚浑浑噩噩怨天尤人 D磕拌亲和力一筹莫展真知灼见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逐步熟习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B我们也曾拜倒过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求他出面干预,
3、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 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宋徽宗时,从福建 “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 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生日,我有一份 “孩子长大 ”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他们要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
4、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D曾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肖邦故园不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来自消费者、媒体及业界的猛烈抨击,这家全球最大的汽 车制造 商因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C在建设 “和谐社区 ”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 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D通过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
5、一种自由的状态 ,使我们以一种全 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庸 ”辨义 “中庸 ”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 “中庸 ”,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 “和稀泥 ”、当 “老好人 ”: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 “本分 ”,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 “中庸 ”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 “老好人 ”、 “本分人 ”并非儒家所尊崇的 “中庸 ”之人 ,而是其所贬斥的
6、 “乡愿 ”,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 所极力反对的 对 “中庸 ”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 “庸 ”二字的望文生义:将 “中 ”理解为 “走中间路线 ”,将 “庸 ”理解为 “平庸 ”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 “中 ”与 “和 ”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 “中 ”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 “时中 ”,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 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 “庸 ”
7、,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 ,用也 ”也就是说,儒家所谓 “庸 ”,就是人伦日用;所谓 “中庸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中和 ”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中庸 ”或 “中和 ”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 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 “赞天地之化育 ”,达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 “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 到 “中庸 ”,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
8、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 “中庸 ”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 “仁 ”、 “义 ”、 “礼 ”、“孝 ”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 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 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 “因材施教 ”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 “中 庸 ”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
9、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节选自 2010年 1月 15日人民日报)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对 “中庸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 ”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 “中和 ”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 “中庸 ”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 “中庸 ”是人们做事要 “走中间路线 ”,不出头、不冒尖、守 “本分 ”,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 “中庸 ”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小题 2】下列不属于能使
10、人达到 “中庸 ”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 “仁、义、礼、孝 ”等伦理问题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 “中庸 ”原意的误解 B对 “中 ”和 “庸 ”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 “中庸 ”的根本原因 C孔子认为 “中庸 ”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 达到 “中庸 ”境界感到绝望 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 答案: 【小
11、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这是对 “中庸 ”的错误理解) 【小题 1】(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 “中庸 ”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 “中庸 ”的一个条件) 【小题 1】( A原文意思是 “对 中庸 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感到绝望 ”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后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 D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 “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 阅读下面的文字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
12、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 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 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 微微一笑说: “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 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 ”原来如此!就像母
13、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 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 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
14、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 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 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
15、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 “草长莺飞二月天 ”,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重庆市 万州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