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其他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 1)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蜀道难) ( 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 6)可堪回道,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咏而归。
2、(论语 先进) ( 8)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梁惠王上) 答案: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 “粉丝 ”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 不足为训 。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 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 3:0取得胜利。 答案: A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萨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 B C D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
4、人们一直络绎不绝,截止 5月 9日 17时 30分累计检票人员因已达 19.59万人次。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 “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 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 11级,地面能见度 0米。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 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另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5、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 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弹弹精竭虑 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陈博大精深 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 有 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 “云霞卷舒,烟雨惨淡 ”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
6、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 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 “
7、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 “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 ”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 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
8、中 “荒寒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 ,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
9、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 “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 ”一语加以称赞。 【小题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3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10、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
11、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 -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
12、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 -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 -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 -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安徽省 淮南市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