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榆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榆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榆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榆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 “贵人多难 ”一类, _, _, _, _, _。 _。 且每遭蹂躏之后 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虽屡遭兵火 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通过标点符号我们可以知道这六个句子,有五个联系紧密,一个稍远一些。 是转折性语句,放在第一句显然不合适,所以排除掉 C、 D; “且每遭蹂躏之后 ”前面跟这句是并列关系,但显然不是 ,
2、因此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 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 50。 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奚以 之 九万里而南为 之 二虫又何知 B臣 以 险衅,夙遭闵凶臣 以 奉养无主 C以五百岁 为 春不足 为 外人道也 D
3、鲲之大,不知 其 几千里也 其 皆出于此乎 答案: B 试题分析: B(A前者动词,到,往;后者代词,这。 B都是介词,因为。 C前者动词,当做;后者介词,向。 D前者代词,它;后者副词,表揣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A奚以知其然也
4、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A B.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C是判断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最多,而且大多是 “于 ”带领的介词结构后置,见得多了学生自然很容易判断出来。而被动句,除了 “为所 ”表被动,还有 “见 ”。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有明显的表被动的词语,但是要翻译成被动语气,也算被动句。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 考点:本题考
5、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本题是检查课文中实词的掌握,这些词都是常见词,活用的比较多,容易记混,所以要加强记忆。 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 )( 3分) A鸟何萃兮 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 B(没有写到景,自然也就不是即景起兴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作品的主 要表现手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
6、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描写手法: 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 B.侧面描写; C.虚实结合; D.象征手法等。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 放马南山 ,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 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B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 推波助澜 下,直挂云
7、帆济沧海! C在伦敦奥运会男子 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一路领先,始终以快于世界纪录的速度稳步前进,其他选手只能 望其项背 。 D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 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 56公斤级举重比赛,拿金牌如 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 “举重神童 ”。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 A放马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C.望其项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
8、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 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互联网应建设成 “护联网 ”,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
9、“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 ”这话只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A.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劝阻 ”“戒烟 ”二者留其一; C.语序不对,应是正确识别、使用; D.“随便苟同 ”苟同有含有随便的意思,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
10、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 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汉语文有很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具有四声。四声 (平、上、去、入 )归纳成为平声 (阴平、阳平 )和仄声 (上、去、入 )两大声类,而这就是构成诗文学的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子。 汉语本身具有的 “四声平仄 ”的内在特质,经过文学大师们长期的运用实践,加上了六朝时代佛经翻译工作的盛行,由梵文的声韵之学的启示,汉文的声韵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诗人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
11、安排诗的格律。齐粱至隋唐之间,诗的格律逐步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格律诗臻于完美。这完全是一种学术和艺术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把它看成人为的 “形式主义 ”,是一种反科学的错觉。 至唐末期,诗的格律的发展达到最高点,再要发展,若仍在五、七言句法以内寻索新境地,已不可能,于是借助于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便生发开扩而产生词这一新体裁。历史上 的无数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从此得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于中可以驰骋他们的才华智慧。这就可以理解,词乃是汉语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后来又有了曲。元曲与宋词,其实都是 “曲子词 ”,不过宋以 词 为名,元以 “曲 ”为名,本质原是一个;所不同者,元曲发展了衬字法,将原来宋
12、词调中个别的平仄韵合押法普遍化,采用了联套法和代言体,因而趋向 “散文化 ”,铺叙成份加重,将宋之雅词体变为俗典体,俗语俚谚,大量运用;谐笑调谑,亦所包容。但从汉语诗文学格律美的发展上讲,元曲并没有超越宋词的高度,或者说,曲对词并未有像词对诗那样的格律发展。 明确了上述脉络,就会知道要欣赏词,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离开这一点而侈谈词的艺术,很容易流为肤辞泛语。众多词调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按谱制词,所以叫做 “填词 ”。 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词人作家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正是在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
13、出了他的驾驭语文音律的真正工夫。正因此故, “青山 ”“碧蜂 ”“翠峦 ”“黛岫 ”这些变换的词语才被词人们选用。不懂这一道理,见了 落日 ”“夕曛 ”晚照 ”“斜阳 ”“余晖 ”,也会觉得奇 怪,以为这不过是墨客骚人的 “习气 ”,天生好 “玩弄 ”文字。然后,还要懂得,由音定字,变化组联,又生无穷奇致妙趣。 “青霄 ”“碧落 ”,意味不同;“征雁 ”“飞鸿 ”,神情自异; “落英 ”缤纷,并非等同于 “断红 ”狼藉。汉字的涵义渊繁,联想丰富,使得诗词极其变化多姿之能事。我们要讲欣赏,应该细心玩味其间的极为精微的分合同异。 “含英咀华 ”与 “咬文嚼宇 ”,虽然造语雅俗有分,却是道着了赏会汉
14、字文学的最为关键的一点。 【小题 1】下列关于 “诗的格律发展脉络 ”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汉语本身具有的 “四声平仄 ”的内在特 质是诗的格律形成的原因之一。 B齐梁至隋唐之间,诗的格律逐步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至唐后期,诗的格律的发展达到最高点,如不另寻他途,已难突破。 D由于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的努力,格律发展到词,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平声和仄声是构成诗词文学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素。 B诗具有格律美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术和艺术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C和唐诗相比,元曲大量使用俗语俚谚,这是
15、它更具有散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D如果不能从格律 美的角度欣赏诗词,那就不能真正领略词的精妙。 【小题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 不符合 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是词这一新体裁能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 B元曲和宋词虽然本质相同,但元曲在艺术上远远没有达到宋词的高度。 C词作家要精于审音辨字,是因为词对格律的要求很严格,不能错用四声平仄。 D “青宵 ”“碧落 ”两个词词义相同,但在不同的诗词中,其意味却不相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D(“由于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的努力 ”和 “格律发展到词,进入了一个新
16、天地 ”不是因果关系。 ) 【小题 2】 C(“和唐诗相比 ”,文中是和宋词相比。 ) 【小题 3】 B(“但从汉语诗文学格律美的发展上讲,元曲并没有超越宋词的高度 ”并没有说是 “元曲在艺术上远远没有达到宋词的高度 ”。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 ,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
17、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吃太阳 吴克敬 ( 1)这是我眼见的一个故事。 ( 2)那一年,我到宁夏出差,借道游览西夏王陵,从银川城出来,不多会儿,就能看见横亘千里的贺兰山。不知是洪荒年代就有的产物,还是后来自然的变化,贺兰山下全是无边无沿的戈壁滩,那些分化成拳头般,或是碎成脚板般的各色石头,像是凝固了的大海,让人看着眼晕。可我发现,就在这不见一点绿草的地方,偏偏放牧着一群一群的绵羊,这让我睁大了眼睛,惊奇不已。 ( 3)那一群群的绵羊在戈壁滩上吃什么呢? ( 4)带着疑问,我让汽车停下来,走着去看那云彩一般白嫩的绵羊群。对于宁夏的滩羊,我生活的关中,有着许多美好的说教,一说滩羊的肉 嫩好吃,二说
18、滩羊的皮毛柔软保暖 宁夏的客商,知道关中人对滩羊的喜爱,每年入冬时节,就会驮着滩羊肉,背着滩羊皮,到关中来做生意。我不敢说别的地方如何,但我可以说我出生的小堡子,上了岁数的人,无论男,无论女,家里情况好一点的,都会毫不吝啬地拿出积蓄来,为自己操办一件九道弯的羊皮袄。有了这一层原因,我更有了一探滩羊秘密的好奇。 ( 5)探看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那一群一群的滩羊,在戈壁滩上放牧着,绝少吃得到绿色的牧草,它们一只一只,吐出红红的舌头,在被太阳晒得焦灼的石块上,贪婪地舔吮着!我不知究竟,去问放牧的 汉子,身心有点慵懒的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告诉我:吃太阳。 ( 6)牧羊汉子说得很不经意,而我却听得如雷
19、贯耳。我在想,原来太阳是可以吃的。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显,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千千万万,哪一种哪一类,不像贺兰山下的滩羊,吃着太阳。 ( 7)太阳是万事万物的第一等营养。 ( 8)舔食着石块上太阳的滩羊,从它们的嘴巴上会发出一种香甜的声音来,在那一刻,我呆呆地站在滩羊群里,充耳都是滩羊吃太阳的声音。我感到了心热,我抬起了手,在眼睛上抹了一把,我知道,我有两行热辣辣的眼泪,珠串一般挂在我热辣辣的脸上。 ( 9)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康定的文学爱好者,我发现他们像我当时一样,眼里都闪烁着热辣辣的泪花。 ( 10)对于我的讲座,有学员递上了纸条,他们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一片一片,让我几乎应接不暇,我对
20、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自己的回答。其中一个问, “自古文人多骚客!从您的言语里,透出浓浓的人性,您是我们膜拜的神,请问您,文人的骚能到何境界? ”说实话,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我借着“吃太阳 ”的故事回答了他。我说我不知道骚客文人可以怎样 “骚 ”,但我知道 “太阳 ”的骚,文人怎么骚,都比不上太阳。接着我还说,我不是神,也反 对别人称神,一切装神弄鬼的人都值得怀疑。但我以为文学可以为神,神圣的文学像太阳一样,是能够温暖我们,给我们营养的。 ( 1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我想借用古人的这句话,改两个字说: “问世间文学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 ( 12)神圣的文学啊!是该
21、拥有太阳的质地才好呢。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分) A细节是文学的生命,有时候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就可以成就一个文学艺术品。本文就因 “吃太阳 ”这个细节,在读者心中扎下了根。 B文章插入作者与宁夏滩羊有关 的生活回忆,表面上看打破了文章的叙述进程,实际上是再一次设置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为后文蓄势。 C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告诉 “我 ”“吃太阳 ”,是因为他觉得这是生活的常态,作为一个看惯农耕生活并早已参透生活本质的人,他无须郑重其事。 D作者之所以认为 “文人怎么骚,都比不上太阳 ”,是因为文人不仅缺乏像太阳那样持久的热情,更缺乏像太阳那样
22、的恒心和耐力。 E、作者从一次出差偶遇的情景中获得启发,找到了文学的真谛,并化用元好问的诗句,以此表达对文学的顶礼膜拜,对文学青年的殷切期盼。 【小题 2】说一说第( 2) 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6) 【小题 3】当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说出 “吃太阳 ”时,作者为什么 “听得如雷贯耳 ”“感到了心热 ”并且 “有两行热辣辣的眼泪,珠串一般挂在我热辣辣的脸上 ”?( 4) 【小题 4】从全文看,文章题目 “吃太阳 ”有何深刻含义?( 6) 答案: 【小题 1】 CD( 5分,答对其中一个给 3分) 【小题 2】通过描写戈壁滩和各色石头,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荒凉,( 2分)也为下文绵羊的出现作
23、了很好的铺垫;( 2分)而且二者形成鲜明的反差,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2分)。(共计 6分) 【小题 3】一是为了滩羊不求索取、但求奉 献的精神所感动( 2分);一是为了浅显的道理 “太阳是万事万物的第一等营养 ”中所蕴含的重大启示而震撼( 2 分)。(共计 4分) 【小题 4】 “吃太阳 ”表面上看是滩羊舔吮太阳从中汲取营养,实际上它还包含更加深刻的内涵: 太阳是万事万物的第一等营养,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包括文学创作)都要从中汲取营养( 3分); 圣神的文学应该像太阳一样,能够温暖人类的心灵,给芸芸众生带来精神的给养( 3分)。(共计 6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CD( C“作为一个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 榆林 实验 中学 上期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