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 大音希声 。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 经世致用 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 不忍卒读 。 D联通版 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
2、口的果粉们却 乐此不疲 ,久久不愿离去。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A大音希声 :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 D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 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
3、助我们判断。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 “一个梦、一则幻想 ”而已 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 “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 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 里生产出来 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 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 都以 “世界 ”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以 “文学 ”为话题,应放
4、在一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 “东亚平衡 ”,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 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 100分,历史 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 100分考入
5、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 5分。 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 “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应改为 “中国制造的低廉的成本 ”; C.成分残缺,应在 “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 100分 ”后面增加 “的成绩 ”; D.搭配不当, “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应改为 “表现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
6、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文学要切实面向底层 陈树 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主流文学思潮,底层写作更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和学界热议的主要话题。不过,当今的底层写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错觉与精神悖论。 某些底层写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
7、要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 影印下来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底层写作一味地渲染贫穷 剥削 残酷 绝望,使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惊悚与感情的宣泄,却忽视了对底层人民除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外的精神和心理世界的探求与。菲力普 劳顿说: “生存价值问题是当代哲学家们关心的中心 ”,其实这也应该 成为文学的核心命题。由苦难逻辑编织的形而上学的底层写作,其实只能是 “伪底层写作 ”。底层写作关键必须在于对底层人民 “认识自己 ”的引导与召唤。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精神悖论也是底层文学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首先是作为非底层者(作
8、家)的外视角观察与叙述和底层群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接受的悖论。底层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失语 ”,他们是 “沉默的大多数 ”,只能任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的 “现实主义 ”来书写。这种书写的结果必然是作家与底层人民的精神隔阂,作品只能在非底层群体交流 ,成为一道道 “奇观 ”,以资谈论。而底层人民阅读描写自身境遇的底层文学却如同解读 “天书 ”,望而却步。底层大众听不懂知识分子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即使后者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正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张承志可能是 20世纪末率先复活 “穷人 ”和 “富人 ”概念并且宣称为穷人写作的作家。从黑骏马到心灵史,底层人物始终是张承志小说的
9、主人公。然而,张承志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估计他的大多数主人公读不懂这些小说。确实,某些作家引以为自豪的小说精致构思与叙述策略,与底层人民的阅读存在巨大裂缝,横亘在作者与期许读者之间,难以调 和,使得“底层写作 ”曲高和寡。 虽然底层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作家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毕竟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展现这些他者的 “奇观 ”,以及展示 “奇观 ”的种种套路和手段,作家的心灵必须穿越喧嚣,真实书写底层 “沉默大多数 ”的心灵,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为他们而写作。 (摘自
10、 2009年 12月 01日人民网 -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底层写作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 “认识自己 ”进行引导与召唤。 B底层写作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C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 D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生存价值问题 ”也是文学的核心命题。 B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是 “失语 ”,即大多数沉默不语 C张承志是 20世纪末率先复活 “穷人 ”和 “
11、富人 ”概念并且为穷人写作的作家。 D造成作家与底层人民精神隔阂的原因是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的 “现实主义 ”来进行底层写作,而没有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要真正进行底层写作,首先必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认识错觉问题。 B作家只要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就能进行底层写作。 C作家要解决底层写作中存在的 “曲高和寡 ”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底层人民期许什么。 D作家只有真正消除了底层写作上的 “精神悖论 ”,即想象式的俯视和自认为的 “现实主义
12、”,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写出底层人民喜欢的真正的底层文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 B项是作者批评的对底层写作的一种认识错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 ,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从第一节 “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
13、”和第二节开头对 “精神悖论 ”的批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A错在把要求直接说成肯定判断,原文有 “其实这也应该成为 ”的词句。 B 项范围扩大的错误,原文在 “特征 ”之前有 “一个重要 ”的限制语。 C 或然成了必然,文中有 “可能 ”一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 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
14、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B.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应该把关联词换成 “只有 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本题型解题时跟前面两种不同,只要选项表述的正确,推断有理,不论原文中有 没有原句都算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 1966年 9月 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
15、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 9月 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
16、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 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
17、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 ”,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 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 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 13条。最后剩下的 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
18、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 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 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 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
19、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里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小题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 “干干净净 ”?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
20、析。 (6分 ) 【小题 3】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任用? (6分 ) 【小题 4】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 (8分 )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 “反党罪证无非是小镜子和旧画报 ”“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上看出。 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 “房租 ”“存单 ”“丧葬费 ”这些大小财产问题。 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 “凡事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上看出。 (每点 2分 ) 【小题 3】 赞扬博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与含冤自杀
21、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 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与心灵的巨大摧残。 (每点 2分 ) 【小题 4】赞同: 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 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 传统文化影响选择 “舍生取义 ”,追求人格完美。 反对: 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 (成就 )。 读者和国家失去 (损失 )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 人生坎坷,坦然面对,不要太追求人格完美。 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 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小题 1】试题分析: A C(A项 “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表述错误,文中说傅雷没有
22、向任何人申辩,自杀之前从容镇定; C项 “罪责 ”表述不准确,此三宗都是傅雷的冤屈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 2】试题分析: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 ,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
23、微茫的。这体现了傅雷政治上的清白。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 13条。最后剩下的 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 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体现了他经济上的清白。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 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 朝阳 高级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