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对家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 ) A “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奶。 ”这是觉慧对鸣凤说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家) B “ 浅红色的花朵似乎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的脑里渐渐地浮起了另一张凄哀表情的美丽的面庞。我想向嫂嫂说: 当心这梅花在分割大哥的爱情呢。 但是我没有勇气说出这句话来。 ”这是觉慧的日记,到处写到对大嫂的同情。(家) C觉慧在楼上看到了觉新,觉新无力地躺在床上,办闭着眼睛,人很憔悴。觉新改变策略,用逃避,敷衍的方式来对待长辈们。(家
2、) D除夕夜,高家一派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散席后,觉民带着酒意,在门口看到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他摸出两个半银元放在小孩手里,寂静中,好像有人在嘲笑他,说 “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 (家 ) E.梅的第一次亮相,是觉民和觉慧到琴的家而相遇。(家) 答案: A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了,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穿新衣 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B小李见他笑得有些异样,就问 “怎么啦?你。 ”他回答说: “没什么,别多心。 ” C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 “我是谁
3、? ”“我从哪里来? ”的原初确认。 D “守株待兔 ”的 “株 ”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 “木根也 ”,段玉载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 “今俗语云桩。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根据文学名著的内容填空填空。( 5分) “梅表妹,我怎敢跟琴妹相比啊?她书读得多,又在进新学堂,相貌又好,又有胆量 ” “还有呢? ”琴故意庄重地问。 “还有 多得很! ”瑞珏也忍不住笑了。她走到她们的面前,换了话题对梅说:“梅表妹,我好久就想跟你见面,我常常听见他们说起你,又听说你到外州县去了,后来又听说你回省城来了,总没有机会见到你,我只怪自己没有福气。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真是想不到的喜事。 我们好
4、像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 ” ( 1)梅和琴的全名分别叫 和 。 ( 2)琴原来读的学校是 ,后来在觉民的帮助下想考 。 ( 3)梅是因为 才再次到高府的。 答案:( 1)钱梅芬 张蕴华 ( 2) 省立一女师 外国语专门学校 ( 3)躲避战事(答 “守寡回娘家过活 ”也给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共 15分)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A)天空中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
5、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 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 ”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 “这能比得上烤红薯? ”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
6、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 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 “卖烤红薯 鄙艉苄。 盅朴稚常 癖簧爸酱蚰 粑 苏饧父鲅 哪抗猓 欢 侵皇峭独醇 坏囊黄常 肿 臣绦 敌 br 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 “烤红薯白送 闭馐保 桓龀弊由倌晖吕矗 沓 腥俗呃础呱系钠酵飞倌曜 俗 母觳玻 墒敲荒芙 弊由倌曜叩侥腥嗣媲埃 实溃骸翱竞焓戆姿停俊 br 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 “
7、你们宿舍几个人? ”长脖子少年说: “四个。 ”男人接着问: “那个和你一起走 的留平头的也是? ”长脖子少年说: “不错。 ”男人说: “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 ”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
8、人想 ,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 “都烤糊了。 ”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长脖子少年突然说: “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 2011年第 1期,有删改 )
9、 【小题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 手忙脚乱 红薯 打起精神称红薯 高声吆喝 红薯 不声不响吃红薯 【小题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 (平头少年 )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第 段儿子 “边笑边喝着可乐 ”中 “笑 ”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 段男人 “眼睛盯住校门 ”中 “盯 ”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 段平头少年 “拽了拽 ”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 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 段男人说 “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 ”,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
10、,很大方。 【小题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小题 5】第 段 “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中的 “微涩 ”和“甘甜 ”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3分 ) 平头少年想: _ 答案: 【小题 1】烤、送 【小题 1】 (4分 )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每点 2分,意对即可 ) 【小题 1】 D 【小题
11、 1】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 【小题 1】 (3分 )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 (意对即可 ) 【小题 1】根据细节以及 其他两处 “称 ”“吃 ”的提示作用,很容易找出两个动词来。 【小题 1】注意题干中 “哪些 ”这个词,说明不单是一个方面,文学作品是借助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题的,要抽象概括。第二问要求举例说明,也对解答第一问起到了辅助作用。 【小题 1】做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题、人物性格去理解。文中男人说: “那就给你们多带
12、几个吧 ”,这句话表现了 “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 ”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是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很大方 ”也不符合男人的处境, “大方 ”体现的是对儿子的爱。所以 D项不恰当。 【小题 1】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 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等,这里两次描写了雪,答题时一定要突出变化这个要点。 【小题 1】结合 两段内容,注意 “微涩 ”和 “甘甜 ”两个词语,从两个角度答出平头少年的心理活动。如果不扣住文章内容,妄自揣度,答题会偏离文章暗示的方向。造成扣分现象。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13、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东山县 第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