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黛玉的一席话: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红楼梦 ) B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探春的判词。探春有才有志,精明能干连凤姐也不敢小瞧她。她曾一度代凤姐管理大观园,把纷繁的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不在凤姐之下。(红楼梦) C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
2、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的挫伤,那一夜,她 “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 ) D在欧也妮生日的那天,拿侬到欧也 妮房间拿了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侬说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于是葛朗台请人来修了楼梯。 (欧也妮 葛朗台) E、欧也妮已经三十三岁了,却没有尝到一点儿人生的乐趣。她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可并不觉得快乐。她盼望着爱情和人们之间的温暖,但却没有
3、得到,于是她靠着宗教的信仰活下去。 (欧也妮 葛朗台) 答案: B、 E 试题分析: A、错。应是薛宝钗。 C、错。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是葬花吟 D、错。拿侬到葛朗台房 间拿了一瓶酒;是葛朗台自己修了楼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2分) “美 ”字的来源,是 “羊大为美 ”。说文对美的注释是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 “君子成人之美
4、 ”,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 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 ”,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 “美恶皆在于心 ”,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至于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
5、“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谚语,道出的 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 “ ”。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 “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 ”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 (不是抽象的概念 )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
6、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美不是自然现象 (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 ),也不是私有现象 (美能分享,美有公认的标准 ),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钱财 (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 )。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 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
7、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如庖丁之出神入化地解牛,医生神奇熟练地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地和谐发展,神舟飞船出入自由地邀游太空 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选自人民文学 2003 12) 【小题 1】下列是对文中古人对 “美 ”的认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孔子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满足。总之,美是主观的东西。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
8、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 “东邻之女 ”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小题 2】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小题 3】第二段空缺处是一句关于美的名言,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黑格尔) B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C美是一种本质的现象(歌德) D美本身都是无限的(黑格尔) 【小题 4】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9、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才是美的形象。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庄子 “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 ”,他 “看到了美的相对性 ”,也就必然承认美的存在,因而不可能认为美是虚无飘渺的。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文所谈内容为 “美 ”的沿袭与变
10、革,本题从文章最重要概念入手命题,有利于考查 学生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也可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时重要点关注文章的重要概念。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苏东坡认为琴声的美不仅取决于 “琴上 ”,也不仅取决于 “指头上 ”,而应该是两者的和谐配合统一,因而体现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在于,考查学生能否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是高考中最能考查学生能力的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要从上下文的语境去看。从上文看,古人对美的探索有种种不尽相同的认识,下文引用 “朱光潜所云 ”,都表明对 “美 ”的确很 难作出确切的解释
11、。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令人称道的题,新颖的考试题型,多方位的考查角度,既考了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考了连贯得体的能力。让人耳目一新。 【小题 4】 试题分析: A项,原文是 “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作用于感官 ”所以不一定 “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 ”。选项把 “具体的形象 ”理解得太绝对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点评:推断题要在分析原文内容的基础合理推断,命题者通常设置的陷阱为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必然变或然、未然变已然等。这就要求 学生在阅读时仔细分析,合理推断。本题难度也不大,区分度不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
12、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 “缺 ”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 “求阙斋 ”,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 ”有什么好呢? “阙 ”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 “常态 ”。 在中国的传统里, “天残地缺 ”或 “天聋地哑 ”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 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
13、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 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
14、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 从此 “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 “天倾西北 ”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
15、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 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 “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 时,
16、花恒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 5分) A这篇散文以 “月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 “月 ”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先由古文献对月的独特解释谈起,接着宕开一笔,引出曾国藩住所的题 名,紧接又引述有关中国神话传说,从而为下文阐释有关 “月圆 ”的哲理做了充分铺垫。 C
17、本文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 “天残地缺 ”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象,并从中悟出了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 ”这一道理。 D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的道理。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小题 2】第 5自然段中说: “我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作者 “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的原因或理由。请分两点作答。( 4分) 答:_ _ _ 【小题 3
18、】文章结尾说: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请简要分析这话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 ( 6分)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2】 “阙(缺) ”往往是事物的常态; 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小题 3】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 2分)而且常和缺憾和不如意相生相伴,( 2分)因而要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喜悦。(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本文的线索应是 “月缺 ”或 “天残地缺 ”; C错在 “发现 真相,并从中悟出了 道理 ”。 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一类
19、题类似于社科文的理解文意题,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类题的内容更丰富,考查的点更多,不仅涉及到内容,还涉及到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所以考生要区别对待。 【小题 2】 试题分析: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这是一个总领句,后文从两个方面来解说这个总起句,从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至 “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写 “缺 ”是万物一种常态;从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 ”至结尾,写 “缺也是美 ”。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规范的归纳概括题, 有明确的答题区间,文段中有明显的中心句,这样的题规范、严密,不会引起争议,更不会让考生无从下手。规范的题目有利于
20、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可得出: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而且常和缺憾和不如意相生相伴。 “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这是一个呼告句,呼吁爱圆月的同时也爱缺月,由此可得出:要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喜悦。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并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旨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是找到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或词语,像本文的 “我渐 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等句子。所以本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直抒胸臆的词句。 文言文阅读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
21、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 安溪 一中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