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绊 脚石 湖 畔砧 板 粘 贴 舷 梯 琴 弦殉 难 徇 私舞弊 B 蓓 蕾 悖 谬舟 楫 辑 录 剽 悍 缥 缈躯 壳 金蝉脱 壳 C 庠 序 翱 翔溃 败 馈 赠 视 嗔 怪 巷 道 万人空 巷 D 莅 临 砾 石 畸 形 罗 绮 剥 削 瘦 削薄 弱 日 薄 西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绊 bn畔 pn,砧 zhn粘 zhn,舷、弦 xin,殉、徇 xn; B.蓓、悖 bi,楫、辑 j,剽、缥 pio,壳 qio; C.庠、翔 xin,溃、馈
2、 ku, 、嗔 chn,巷 hn巷 xin; D.莅、砾 l,畸 j绮 q,削 xu,薄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街道边,活羊被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 撕心裂肺 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的同情, 反倒 为老板赢来 “这羊肉吃起来鲜 ”的赞誉 千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杀鸡宰羊,我们已 司空见惯 了这些现象,几乎没
3、有人去思量过,那些即将入口的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同人一样有悲喜,知冷暖,害怕伤害,恐惧死亡。以如此方式解决它们的生命,是不是太过残忍?我们是否应该用 悲天悯人 的心对待它们? A撕心裂肺 B反倒 C司空见惯 D悲天悯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撕心裂肺 ”,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 B.“反倒 ”,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之外,在句中起转折作用。 C.“司空见惯 ”,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后面不能带宾语。 D.“悲天悯人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正
4、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 “酌之用匏 ”的 “匏 ”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有一种容器,是葫芦。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
5、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提出 “葫芦 ”,介绍 “葫芦 ”情况, 句它指代 句葫芦较为顺畅, 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 介绍葫芦的历史, 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6、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 “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 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 C “嫦娥 ”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答案: A 试题分
7、析: 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 “通过 ”或 “使 ”。 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靠的是 共同奋斗 ”或 “是 所取得的 ”。 D项表意不明,语句中无法确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值得商榷。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对于病句的修改,要注意六种常见的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错误有些是词语出错,但大多数都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提炼出句子主干,理清句子结构才是硬道理。 现代文阅读 2009年网瘾调查报告 朱磊 今天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 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调查显示
8、,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 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 其中年龄在 18至 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 24至 29岁。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 “网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近一半网瘾青少年( 47 .9)把 “玩网络游戏 ”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 “网络游戏成瘾 ”; 13.2的网瘾青少年在 “聊天或交友 ”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 “网络关系成瘾 ”。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 “玩网络游戏 ”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 47 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 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 “学习和
9、工作 ”( 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 31.5 )。 此外,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调查人员分析认为,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触网络频度较高、时间较早,在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方面,较不发达城市更为成熟。此外,发达城市青少年所接触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比较丰富,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会被安排更多与网络无关的事项,而不发达 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对于学习或生活感到厌烦,没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他们更容易到网吧上网,导致网瘾。 本次调查还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网瘾青少年中有 60.4%的人使用过手机上网,非网瘾青少年使用过
10、手机上网的比例仅为 49.4,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而在使用过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高于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 14.1%)。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手机上网有可能会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 ”报告说。 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上网 调查人员在访谈中发现,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一个逃避消极情绪的良好处所,给予了他们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填补空虚生活的机会。网络在青少年眼中还是一个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平台,让他们可以 “更自信 ”“更舒适 ”。而网瘾青少年将 “成就感 ”和 “满足感 ”视为他们从网上得到的最快乐的东西,网瘾青少年对
11、网络的依赖性更强。 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中 “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 29 1的青少年 “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 38 0。 此外,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 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上有显著差别: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 此次调查还发现,目前网瘾治疗行业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治疗机构存在着网瘾判定标准不明确、网瘾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网瘾治疗的方法没有针对性、网瘾治疗机构师资力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甚至还有些机构仅仅把治疗网瘾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很多在这些机构中接受
12、治疗的青少年对于自己出去后能否彻底戒除网瘾并不抱有很大信心。调研人员认为,随着网瘾问题愈来愈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一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亟待加强。 在网 瘾戒除和预防方面,调查显示, 72 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 51 3的青少年网民认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报告谈到。我国已经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无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迫在眉睫。 “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
13、解决。 ”报告总结说。 (节选自法制日报, 2010年 2月 2日)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文中的三个小节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填入横线上。( 4分) 【小题 2】列数据是报告常用的方法。以第一小节的第二段为例,说说其表达作用。( 5分) 【小题 3】报告中说网瘾 “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 ”请你根据对报告的理解,给出至少五点建议。( 6分) 答案: 【小题 1】青少年网瘾之现状;青少年网瘾之成因;青少年网瘾之治疗。(每个小标题 1分,全答对 4分,大意对即可。如果只能领起该小节部分内容,酌情给分) 【小题 2】 通过列数据说明网瘾青少年主要
14、是 “网 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上网目的方面的数据对比,更表明了青少年的上网目的对网瘾有影响。(每点 2分,全答对 5分) 【小题 3】 引导青少年明确上网目的; 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 提供心理辅导减轻青少年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加强网瘾治疗行业的规范和管理。( 1点 1分,答对 5点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需要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取关键词,整理成为标题形式即可。第一段: “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 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青少年网瘾现状;第二段:青
15、少年网瘾的形成原因;第三段:青少年网瘾的预防和治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点评: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引言、序语,等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可以说不是实在的,而是“虚 ”或:伪 ”的,只是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的信息。这些繁琐的内容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应将其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然后再概括表述出来就行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段的观点是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 网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第一 小节的第二段中列举数字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使得这个观点真实可信,有一定的依据。后面通过上网目的的数据的对比,是为了更表明了青少年
16、的上网目的对网瘾有影响。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点评: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 (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因此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 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17、点评:此类题目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再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要在答题的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 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 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
18、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 “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 “10万天! ” “20万天! ”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 “是不是少了一个零? ”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 “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 昆德拉正在说: “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 ”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
19、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 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 “黄钟大吕 ”。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
20、: “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 ”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 “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 ”,他 “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 ”。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 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 “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 还有海子,质
21、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 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 “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 ”,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 ”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 ”;弗朗茨 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 ”;马赛尔 普鲁斯特从 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 “静夜功课
22、”,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 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 我不希望在 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 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小题 1】文章多次写到时钟 “嘀嗒嘀嗒地走着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试分析 “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
23、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 ”的深刻含义。并根据文意,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 5分) 【小题 3】作者列举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其意图是什么?请给文中省略处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三次写到时钟 “嘀嗒嘀嗒地走 着 ”, 内容上说明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流淌,要珍惜青春;( 2分) 结构上前后照应。( 2分) 【小题 2】 我不希望青春只是追求物欲,它应该追求饱满的精神。( 2分) 保持自己尊贵和独立的人格,使自己的精神丰富。( 3分) 【小题 3】( 1)人的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陆丰市 碣石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