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象笏鸡豚黍熟黄梁时羞之奠俯雕甍 B栏 J修茸呱呱而泣命途多舛郭橐驼 C饥馑喟然瓶栗屡罄鼎铛玉石舞雩台 D梦呓痼疾字而幼孩扃牖而居辍飧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梁 粱,羞 馐; B、茸 葺; C、罄 磬。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字均出自课内文章,课内知识是向课外延伸的基础,所以考生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及
2、三年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 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近来 /等到; B、回家 /女子出嫁; C、保全; D、根 /推究。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实词都是常见的,重要而且易错的词语。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识记和理解重要实词,识记课内重要实词可以为理解课外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列句中加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驼业种树 忧劳可以兴国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襟三江而带五湖 故旧见之,如毒蛇猛药 函梁君臣之首 东犬西吠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与我千金,吾生若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名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点评:词类活用在文言文考试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实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所以先从课内内容开始熟悉各类词的活用十分有必要。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 沉
4、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C长期以来,各级官员把官场的繁文缛节当成一种为官待遇,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但 2010年的春天,吹来了礼宾改革春风。期盼这股清新之风,能吹走官场繁文缛节。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光风霁月 既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高尚。 B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 C 安之若素 指身处困境、遇到困
5、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望文生义。 D 形容人正当盛年,不能形容 “时代 ”。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情色彩 、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情色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
6、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 “先锋 ”色彩。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像 “中国好声音 ”这类 “零门槛 ”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 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 “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C“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 ”,两面对一面,搭配不
7、当 D“如果 ”与 “万一 ”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色是贴近生活实际,有时代感。本题提醒考生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2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 “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传统艺术 ”后,
8、应该选 ,紧跟后面 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 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 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点评:语言连贯题可以先判断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性的、记叙性的、散文性的,还是说明性的。不同性质的语段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不同的。如本文段是说明性的文段,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层次等。 现代文阅读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 “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 “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9、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他被称为 “黄河流域第一才子 ”,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 “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 爱好便是看书、买书。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 “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 “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
10、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 “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 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 “中央医院 ”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 “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
11、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 “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 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他穿的都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
12、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 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媚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
13、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 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2分) A从墨迹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但其成就还得归功于天生的禀赋加勤奋的品格。 B傅斯年爱看书不仅指他爱读书更表现在爱买书。在西南联大时,即使经济异常拮据,他都不想卖书。 C傅斯年整天地埋首于书本之中,平时连电影也难得看几场,可以看出除读书以外他的人生了无乐趣。 D文章通过傅斯年任北大校长聘教授这件事,展现了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者光辉形象。 E.文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
14、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小题 2】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说的 “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傅斯年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说。( 6分) 【小题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 “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 ”。傅斯年的 “其心 ”和 “其行 ”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表现在:( 1)他认为既然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就要参与政事。( 2)孔祥熙贪污腐败他就利用 这个身份把他赶下台。( 3)行政院长宋子文依法,他又利用这个身份把他赶下台。( 4)中国古代知识
15、分子做了官在朝廷往往能做到直言进谏,他做了参政员也是如此,所以说 “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 【小题 3】( 1)天才又勤奋努力,读书过目不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 2)爱书,最大的爱好是看书,买书,节衣缩食买书;( 3)积极参政,刚正不阿,如把贪腐的孔祥熙和宋子文赶下台;( 4)品行正直,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如不聘汉奸教授的事;( 5)迎难而上,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如为胡适当校长铺平道路 的事;( 6)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精月进。 【小题 4】其心:( 1)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 2)爱书:表现在甘愿节衣缩食买书和埋首读书
16、上。( 3)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精月进。其行:( 1)虽是天才,读书却极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向师长请教。( 2)买好书,埋头读书。( 3)熟读儒学经典。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 ”不是 “即使经济异常拮据,他都不想卖书 ”。 C项原文是 “无娱乐 ”不是 “无乐趣 ”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一类 题类似于社科文的理解文意题,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类题的内容更丰富,考查的点更多,不仅涉及到内容,还涉及到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所以考生要区别对待。 【小题 2】 试题分析: “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的意
17、思是 “自己觉得自己在前贤面前可以无愧了 ”。而前贤的做法就是直言进谏,他做到了。如将贪腐分子赶下台。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规范的归纳概括题,有明确的答题区间,文段中有明显的中心句,这样的题规范、严密,不会引起争议,更不会让考生无从下手。规范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 题 3】 试题分析:由第一二段可得出第一点。由第三段可得出第二点。由第五段可得出第三点。由第七段可得出第四、五点。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形像,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既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社会地位,也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本题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即从小说人物身上折
18、射出来的社会意义。考生平时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注重传记文中人物的社会意义。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 “其心 ”是指所具有的高尚的品质, “其行 ”指其体现其品质的行为。所以 “其心 ”即第三小题的内容。 “其行 ”可对照原文和 “其心 ”来概括 。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形式上是一道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题,实质上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而且本题与第二、三题的内容重叠太多,考查的知识点也是一样的,由引可见,本文的命题还是不够严谨。 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
19、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 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
20、的桃花源。 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是理想的桃源圣 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 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所谓 “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 ”。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 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 是一个现实版的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 长春市 十一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