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街衢汩汩清流贮立 窗明 几 净 (j) B魁梧溯流而上狡 黠 ( xi)一张一驰 C倔强平心静气 遴 选( ln ) 众目睽睽 D深邃荒诞无稽画 舫 ( fng) 若既若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伫立 窗明 几 净 (j) B:狡 黠 ( xi) 一张一弛 D:画 舫 ( fng)若即若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点评:与课本衔接密切,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平
2、时学习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对把握不准的读音、字形要查字典。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内创下 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 逋局 濉吩诤馊丛庥鼍骄常诒泵 天的票房仅为 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 叹为观止 。 B调查显示, 70%的网友认为, 2013年的元旦放假安排 差强人意 ,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时间太零碎,假后工作时间长。 C登上黄山光明 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 鳞次栉比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提出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的著名思想,这句名言也被历史上一切
3、开明的政治家 奉为圭臬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贬用。 B:大致上还能使人满意。望文生义。 C: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对象使用不正确。 D: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目前打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建议采取电话叫车、网络平台预约和站点候车等多种新方式加以推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B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京城多家餐饮公司纷纷推出避免浪费的新举措,顾客把菜吃光或剩菜打包,商家都将给予打折优惠,对此消费者表示赞同。 C据媒体报
4、道, 2013年全球超过 150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多座城市加入世界“地球一小时 ”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有 127个城市参与。 D自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 3月 21日定为 “世界诗歌日 ”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搭配不当;去掉 “加以推广 ”。 C. 句式杂糅;去掉 “取得了快速发展 ”或 “加入 ”。 D. 主语缺失,去掉 “自 ”和 “以来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对于病句的修改,要注意六种常见的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错
5、误有些是词语出错,但大多数都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提炼出句子主干,理清句子结构才是硬道理。 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 项是( ) 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声音全部进入耳内,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很容易使体内血管发生紊乱,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迟放鲁教授做出了解释:用手机耳机听音乐, ,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 ;再加上耳机接近耳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 10分贝左右,时间长了, ,轻度会听觉迟钝,中度以上就会耳聋。 会对耳膜造成伤害 容易造成听觉疲劳 从而导致听力受损 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的 “从而 ”内容紧承上句 “体内血管发生紊乱 ”,排除 A
6、B。 “听神经异常兴奋 ”是 中的 “产生刺激 ”的结果,排除 C。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本题考到了连贯题中常用的方法:话题一致、前后照应,是一道较好的连贯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B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以其 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蕴成为散曲中的珍品。 C词,又称长短句。宋代是词的鼎盛期,婉约派的柳
7、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作家。 D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答案: A 试题分析: “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错误。陆游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是南宋诗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 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5分)
8、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 (取材于苏洵心术) 答案: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 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 而目不瞬 /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尚义 /不义 /虽利勿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 /可与百战。 试题分析:做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眼睛不眨,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考点:断句
9、。 点评: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题。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
10、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 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
11、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 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 也并不加些褒扬的
12、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 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13、 )( 4分) A文中写作者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惊心动魄 ”写出了小孩子的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 B山间的险路终于走完,作者感觉到母亲 “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这一细节写出了表面沉静的母亲对 “我 ”此前举动的极为担心。 C当作者念写好的、自我感觉优秀的一段文字给母亲听时,母亲 “竟不评论 ”,也 “没有鼓励的话 ”,是因为碍于情面,母亲不好表达反对 意见。 D文中写母亲客观地向作者讲述她认可的别人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话 “具有点穴的效应 ”, “点穴 ”一词形象地表明了母亲的话语的针对性。 E.文末写作者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蒙娜丽
14、莎的面容上,这样一种独特的感受,传递了儿子内心对母亲那 “神圣的沉静 ”的由衷怀念与赞美。 【小题 2】在文中,生活中母亲的 “沉静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作概括。( 6分) 【小题 3】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文字中 “神圣的沉静 ”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 5分) 【小题 4】文末说: “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 我。 ”其中的 “昭示 ”,意在强调由母亲传承而来的 “神圣的沉静 ”这一精神财富的可贵。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家长曾经给过自己的昭示。不少于 200字。( 12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童年时,我在悬崖边嬉闹投
15、掷,尽管母亲当时十分担忧紧张,但并没有喝止斥责,表现出一种 “沉静 ”。 我写钟鼓楼的时候,面对我的 “得意 ”,母亲既不评论,也无鼓励;她不加褒扬地有针对性地向我讲述同行的作品。 钟鼓楼得奖后,母亲没有祝贺的话,只是嘱咐了我在事业有成时最容易忽略的几件家务事。 (三方面,每一方面 2分;若 一方面概括不完整,该方面只得 1分 ) 【小题 3】一个人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悲喜忧惧、荣辱得失,都应该能够沉静而从容地去面对。用在此处,自然转入针对母亲思想与性格中 “神圣的沉静 ”所作的深入理解和评价,从而使怀念与赞美的感情的抒发更加自然流畅。 【小题 4】范例一:老师在面对磨难时表现出来的豁达和坚强昭示
16、着我,传递给我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位老师遭遇了亲人逝去的打击。面对那份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他安之若素,不动声色,用苦涩却坚贞的微笑迎接着人生中的凄风苦雨。每当我看到他那坚强的表情,再联想自己 那些微不足道的烦恼,心底就会不由地生出一种无声的力量。就像文中母亲的微笑所昭示的可贵精神一样,老师在困境之中甘之如饴的态度,也传承给我一种在磨难面前坚持微笑,永不低头的精神财富。 范例二: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像一位老者,谆谆教诲,传授给我们知识,鼓励我们前进。她时常会给我们写一些卡片,在给我的卡片上,总是有对我不足的指正和殷切的期望。透过那亲切的字体,我仿佛看到老师微笑
17、着的面庞,昭示着我:继续努力,你还会有更大的提高。那些小纸片让我在取得不错的成绩时静下心来,找出不足之处;又让我在失意彷徨时找到前进 的方向。这昭示是老师对我的期待和鼓励,是高中学习生活的宝贵财富。在这昭示下,我会下定决心、不断进步。 范例三:曾有一位老师告诉我: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成长比成功重要得多。 ”那是我从山峰跌落谷底,无比绝望时,她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昭示着我,支撑着我面对接下来的一切困境,成为我成长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失败中,我渐渐学会聊以自慰并寻找新的转机,我渐渐懂得勇敢并不意味着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因为这句话,我努力将每一次失败看作一次得以成长的机会。在这句
18、话的昭示下,我得以坚定地向前走,走很远很远 因为 我知道我走的每一步都代表我又成长了一点点 内心又强大了一点点 范例四:母亲恬静的微笑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昭示着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时我尚年幼,在花园中追逐嬉戏,欲捉一只鹅黄色的蝴蝶。妈妈带着微笑走来,牵住我的手,轻声细语: “小蝴蝶也要回家找爸爸妈妈。你愿意回家,便也不能不让它回家呀。 ”我点点头,便一直记得妈妈给我的昭示,再长大些就知道,这昭示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后,每当我做事之前都会考虑:这件事是否会影响到他人?是否将我所不欲施于人?在母亲恬静微笑的昭示下,我渐渐成长为父母所希望的谦谦君 子。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19、 项中, “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 ”是对文意的误解。 C 项中,母亲 “竟不评论 ”,也 “没有鼓励的话 ”,不是 “不好表达反对意见 ”,而是要引导儿子保持 “沉静 ”。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了,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2】 试题分析:母亲的 “沉静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全文通过三件事来表现母亲的沉静,因此只需把这三 件是概括出来即可。第一件事:童年时,我在悬崖边嬉闹投掷,尽管母亲当时十分担忧紧张,但
20、并没有喝止斥责,表现出一种 “沉静 ”。第二件事:我写钟鼓楼的时候,面对我的 “得意 ”,母亲既不评论,也无鼓励;她不加褒扬地有针对性地向我讲述同行的作品。第三件事:钟鼓楼得奖后,母亲没有祝贺的话,只是嘱咐了我在事业有成时最容易忽略的几件家务事。 考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 点评: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首先划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删除庞杂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归纳。注意答案:要周详、全面,忠于原文。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神圣的 “沉静 ”是母亲的生活态度,指不管在人生中遇到怎样的事情,都应该宠辱皆忘,冷静、淡定来处理的人生态度, “神圣 ”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这种人生
21、态度的赞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 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此类题目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再谨慎
22、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要在答题的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 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 “物换星移 的时候
23、。 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 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 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 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
24、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 共识。 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 样性。 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北京市 房山区 房山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