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f岩不可攀。 -_, _。(蜀道难李白) ( 2) _, 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白居易) (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照本宣科,不能随意改造。 B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C一向在市场运作及商业赞助方面触角灵敏的农夫山泉公司又
2、一次捷足先登,在 “神舟 5号 ”发射前夕,就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D在市农科院的认真指导下,这个贫瘠的山村终于走上了科学种田的穷家富路。 答案: C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4分) 在中国古代, “小康 ”是和 “大同 ”相对应的一个词。 。 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黎民不饥不寒。 ” 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 “三代 ”(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 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
3、内容而泛泛而谈 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小康 ”则更为现实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全球 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 ”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 “全球论坛 ”。 B截至 3月 18日,江西省军工企业为上海 “世博会 ”生产了最后一批 470顶 K-IV型警用防弹头盔,顺利交付上海市安保总公司,并将于 5月亮相 “世博会 ”。 C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
4、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D投资高达 1.5亿元,由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的的电影孔子即将在大陆和港台同时上演。尽管有人称之为 “战争版 孔子 ”,但单是周润发如何演绎孔子已足够令人期待。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儿童的 “我向思维 ”与作家的移情 童庆炳 儿童的 “我向思维 ”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 “我向思维 ”。 “我向思维 ”的主要特点是以“我 ”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 “我 ”,把整个世界 (无论是物还是人 )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
5、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 儿童的 “我向思维 ”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 18 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 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 “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 无生命的 物体 ”,是 “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 ” 儿童的 “我向思维 ”与原始人的 “原始思维 ”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
6、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 “我向思维 ”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 ”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 “投 射 ”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 “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 ”。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就是
7、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 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类“移情 ”和 “投射 ”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
8、,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 ) 【小题 1】下列对儿童的 “我向思维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我向思维 ”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 B “我向思维 ”是 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 C “我向思维 ”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D “我向思维 ”与原始人的
9、“原始思维 ”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的。 【小题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 “我 ”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儿童的 “我向思维 ”,是童心、童真的体现,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须做出特别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 C 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D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有着童心般的真,但也是比童心更高层次的真,因为他们是 “自觉 ”地将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10、) A与儿童的 “我向思维 ”一样,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 B作家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是人的天性的表现。 C作家的 “移情 ”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 “赤子之心 ”,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D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就像刘勰说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11、 D 【小题 1】 “我向思维 ”不是一种境界,也不是着意追求的。 【小题 1】因果倒置。 【小题 1】 A 与儿童的 “我向思维 ”不一样,应是极为相似。 B“是人的天性的表现 ”错误,原 文 “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 C 过于绝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师不朽: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 110周年 我认识苦禅先生的时候,他已年逾古稀。当时正值 “文革 ”中期,经历过抄家、批斗、住 “牛棚 ”、下 “干校 ”的种种磨难,劫后余生的苦禅老人回到北京,在中央美院的传达室负责分发报纸、接听电话。真正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一代国画大师竟沦为这等处境。一个星期天,我陪
12、同我家先生王为政和他的同学吴传麟,到煤渣胡同美院宿舍去看望苦禅先生。苦老白发苍苍,穿一件棉涤混纺的灰色短袖上衣,很旧了,前胸 后背都是汗迹。但简朴的装束却掩盖不了老人的气宇轩昂,谈笑自若,毫无悲苦之态,更不像某些人在失势时那样自卑自贱,因此令人肃然起敬。 那时,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都被发配外地,他孤身在京,衣食无人照料,困难可想而知。他本不会做饭,自己炒鸡蛋时还要学着 “颠勺 ”,结果把鸡蛋颠到火炉里去了。当他把这当作笑话讲时,我听了却笑不出来,只觉得心疼。自此,我们便常去看他,尽可能地宽慰宽慰这位孤独的老人,帮他做些家务。有时候也帮他做做饭。 我们每次到来,老人心情就极好,开怀畅谈,从天下大事到
13、生活细节,从绘画艺术到京剧表演 ,信马由缰,妙趣横生。谈到兴起时,展纸援笔,挥毫泼墨,直抒胸臆。亲眼观摩苦老作画,才知道什么是大师风范,不由得想起古人评论苏东坡词时所说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意,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东坡开豪放一派词风, “大江东去 ”,千古无敌,晚唐、五代艳词花间集和柳永的那些风花雪月之作,只配给他抬轿子、吹喇叭了。中国绘画的大写意花鸟,八大山人是一个高峰,齐白石是一个高峰,苦禅先生近承白石,远接八大,创造了又一个高峰。他的画删繁就 简,大气磅礴,令观者惊心动魄。苦禅出,充斥画坛的那些纤
14、柔俗艳之作,皆不足观矣。绘画之道,是极讲功力的,但比功力更重要的是画家的气质。功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磨炼而获得,而气质是上天赐予的,伪装不得,也模仿不来。苦禅先生豪侠旷达的气质,和他那大刀阔斧、元气淋漓的画风,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连他的老师齐白石都由衷赞叹 :“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人也学吾手,英 (苦禅先生名英 )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 ”正如白石老人所料,苦禅先生日后果成大器,享大名,在写意花鸟画史上 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真正的大师,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靠炒作而成的,而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真金。 与苦禅先生交往,令我们受益匪浅。为政
15、曾说 :“得苦老亲炙真传,是我学画生涯中的最大收获。从苦老那里学到的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境界,从作画的境界到做人的境界,苦老都是我终生的楷模。 ”我虽非画家,也深有同感。苦禅先生正直,率真,讲信义,重然诺,赤诚待人,心口如一。他自青年时代投师白石门下,与齐翁情同父子。当时,白石老人早已名满天下,画作洛阳纸贵,于是仿冒者蜂起,赝品充斥坊间,可作为北平国立艺专学生的苦禅先 生宁愿以拉黄包车维持生计,也决不肯假冒老师之名以牟利。为此,白石老人赞曰 :“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超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 ”苦禅先生与画界同行惺惺相惜,从不嫉贤妒能,李可染、许麟庐等画家均由他引见,拜齐
16、白石为师,后皆成大器。苦禅先生追随、侍奉恩师 34 年如一日,直到白石老人去世。在 “文革 ”初期的 “红色恐怖 ”中,苦老和他的儿子李燕冒着身家性命的极大风险,把被造反派查封的白石老人画作和印章抢救出来,加以密藏,以免遭焚毁。这不仅是出于对恩师的深情和对艺术的尊重,更是自身人格的生死锤炼。苦禅先生的人生信条 是 “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 ”,他本人就是最好的范例。早在日寇侵华,民族危亡之际,他曾冒死掩护抗日志士、共产党员、爱国学生,不幸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仍威武不屈;建国之初,他曾直言上书毛主席,坦陈中国画教学的艰难遭遇,其胆略与勇气,又有几人能为?苦老以传奇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
17、“人 ”字,这也正是他绘画艺术的坚实骨架。 “文革 ”后期,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陆续回京,他终于结束了那一段孤寂清苦的生活,重享家庭的温暖。过去的朋友、学生都来看望他,慕名求见的人也越来越多,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苦老对于来访者,无论 地位高低、名气大小,一律以礼相待,赫赫高官和普通百姓,在他那里均是平起平坐。凡登门请教画艺者,苦老都耐心指点,并且亲笔示范,将自己的画作慨然相赠,毫不吝惜。他秉承白石老人遗风,常在自己喜爱的学生作品上题字勉励,一片怜才之心,跃然纸上。他深知年轻人学画不易,要在茫茫艺海崭露头角更是难上加难,需要老一辈的扶持,一经名家品题,则身价十倍,这是不言自明的。以自己的光焰照亮后来人
18、,正是为师者的至高境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苦禅先生焕发了艺术青春,并出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以耄耋之年,握如椽之笔,作鸿篇巨制,尽情挥 洒胸中浩然之气,讴歌改革开放的开明盛世,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可惜病魔无情,向老人突然袭来, 1983年 6月 11日,一颗艺术巨星陨落了! 光阴荏苒,苦老辞世已经 26年了。但当我们凝望着老人慈祥的遗像时,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去,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那沉雄博大的艺术,永远留在人间。 苦禅先生不朽! 己丑清明,霍达写于抚剑堂书屋 【小题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文章写到 “文革 ”中期苦禅先生经历种种
19、磨难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在中央美院传达室负责分发报 纸、接听电话这一事件,为下文人物的行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显示了人物身处困境依然能谈笑自若,乐观向上的精神。 B文中写到古人评价东坡词说:晚唐、五代艳词花间集与柳永的风花雪月之作,只配给他抬轿子、吹喇叭。实际上是要以此来说明苦禅先生的画作大气磅礴,有大师风范,远非那些纤柔俗艳之作可比。 C齐白石用 “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这句话由衷地称赞学生苦禅高贵的人品和出色的画风,表达了自己对学生无比喜爱的心情。 D苦禅先生从不嫉贤妒能,曾引见李可染、许麟庐等画家拜齐白石为师,这体现了苦禅先 生尊重人才,胸襟博大的一面;而能 34年如一日追随
20、恩师,则体现了他对恩师的敬重和爱戴。 E “文革 ”结束后,苦禅先生一家人在北京团聚,面对众多来访者,他一律以礼相待。凡登门请教画艺者,他都耐心指点,亲笔示范而后相赠画作,毫不吝惜。 【小题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纪念 ”李苦禅先生的?( 6分) 【小题 3】纵观全文,蕴含了作者对李苦禅先生的哪些情感?( 6分) 【小题 4】联系全文,探究李苦禅大师何以 “不朽 ”。并谈谈你从中获得了那些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面对人生的态度(信念)。(文革期间,虽然遭受种种磨难却不颓废,不自卑自贱,依旧谈笑自若,令人肃然起敬;在中央美院的传达室负责分发报纸、接听电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黑龙江省 大庆 实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