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 11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 (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 4)时运不齐, 。 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 5)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 。(李白蜀道难) (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瓢饮,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答案: ( 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 4)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 。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 5)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 崖转石万壑雷 (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 ” 根据上文,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 1分) 分析上文内容,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3分) 答案:( 1)杀身成仁(或 “患得患失 ”、 “无所不至 ”)。 ( 2)君子把义作为根本,致力于对天理仁道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而小人经常徘徊于理想和世俗现实之间,经常被个人私欲所左右,被物质环境所诱惑,意志薄弱、目标短浅。(大概意思对即可)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 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摒弃( bng)模样( m)脊梁骨( j)箪食壶浆( sh) B提供( gng)佣金( yng)皮夹克( ji)安步当车( dng) C下载( zi)标识( sh)太阳穴( xu
4、)便宜从事( bin) D骠勇( pio)绯闻( fi)电饭煲 (bo)量体裁衣( ling)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小郭说,其实她也是早早谈好了对象,明年准老公就能从外地调回杭州工作,两人准备把终生大事给办了,可问题卡在婚房上。 B当主人韦弗因糖尿病突然恶化晕倒在地板上时,小狗百利立即用牙齿咬着主人的手机键盘拨打了 911报警救助电话。事后,小狗被授与 “无线助人奖章 ”。 C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 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惶失措的军队。 D状元金榜题名,好戏开始登场。接下来,状元们将跟随劳动模范一起踏上全省巡演之旅:激情大
5、篷车献上精彩街头文艺,神州奇人团展示民间绝活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同先生长达十多年的交往中,他还是头一次爽约,未能按时交稿, 而且永远也拿不到先生的稿子了。每念及此,不禁悲从中来。 B “随着产业兴起,多家节能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发展壮大。 ”在广发证券研究员谢军看来,如泰豪科技这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将首当其冲。 C火车的速度竟然超过了飞机!在风驰电掣的沪杭高铁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所以同事中好多人并不喜欢他。 答案: A 下列
6、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7月,国家相关部门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为 1 ,而去年同期的税率为 3 ,税率同比下降了两倍。 B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纤维中光的传输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 C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 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 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窗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 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来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出去;有了
8、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 得住么?他又说: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 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载释名说: “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正如凯罗晚歌起句所谓: “双瞳如小窗,佳景
9、收历历。 ”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见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 佛跟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 Eckermann)记 1830年 4月 5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就从眼睛里看出他们的心思。
10、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 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关起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自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小题 1】文章第一段说 “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原因是什么? ( 4分) ( 1) “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是因为: ( 2)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是因为: 【小题 2】文章第
11、二段引用陶诗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见画波浪 线处),有何用意?( 2分) 【小题 3】本文以 “窗 ”为题又为纲,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到关窗,他的用意是什么?从中流露出怎样的心态?( 6分) 【小题 5】生活中常有 “打开心灵的窗户 ”之说,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你对 “打开心灵的窗户 ”的感悟。( 4分) 答案: 【小题 1】( 1)阳光、懒洋洋的风、鸟语都太多。 :作者说 “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是因为屋子外面到处是阳光,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到外是鸟语。 ( 2)需要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春天才显得更美。 :作者为什么说 “春天是该 镶嵌在
12、窗子里看的 ”,因为需要衬托,需要什么衬托呢?需要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春天才显得更美。 【小题 2】为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使人得到享受 ”这一观点作佐证。 :此句句意理解是关键,大意为 “我靠在窗边(观景),在景中寄托我的傲世情怀,看看自己的小房间也觉得很舒适 ”。 “容膝 ”是说自己住的房间很小,只能容下膝盖,是夸张的说法。 【小题 3】作者精心选择了 “窗 ”这一独特的审视角度,以它为题,话题集中明确;以它为纲,又将众多零散的材料统摄于 “窗 ”,从中传达出精深的人生要义。 【小题 4】保障个人的私生活 ,让灵魂自由,提防 “残冷 ”,有时心灵也要设防。从中流露出一种
13、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又害怕外界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 【小题 5】示例一: “打开心灵的窗户 ”,卸下重重包裹,方能感知自然,才能与他人进行真实的交流,从中收获信任、友谊、真情,体会生活的美好。示例二: “打开心灵的窗户 ”,并非容易,有时遭遇的是冰山、寒流,受到的是嘲讽、伤害,于是反过来又把这扇 “心窗 ”关闭得更严实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 染下带有 “秋 ”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
14、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 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 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
15、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 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 “雁 ”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
16、有侧重 “言志 ”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 “景中情 ”与 “情中景 ”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 “景中情 ”,或 “情中景 ”;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 ,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小题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 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十四 中高 学期 11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