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 3)蒹葭萋萋, 。 ,在水之湄。(诗经 蒹葭) ( 4)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答案: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白露未 所谓伊人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漂泊剽窃畸形绮丽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气概慷慨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抒怀枢纽跌宕荡
2、涤 D横幅横祸泾渭喟叹苍茫怆然 答案: D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 “阳消阴长 ”的过渡阶段。 故有 “秋老虎 ”之说。 “白露 ”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 复发。 被称为 “多事之秋 ”。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 “和 ”字。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是 A在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一些强队的失利,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外,恐怕和他们不思进取也不是不无关系的。 B中国公安部 6月 24日宣布破获了一起重大恐怖组织,抓获了 10余名 “东突 ”恐怖组织头目和成员。 C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则笔者不敢专断。 D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答案: D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 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
4、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 100多斤重的竹木简 ,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 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 “二十文章惊海内 ”;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
5、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 “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 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 “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
6、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 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 “春柳社 ”。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 (1900 190
7、7)间的 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 ,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 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 D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 “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
8、会注入了一股 清新的空气。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9【小题 1】文中夏 D尊先生说李叔同 “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20【小题 2】文末划横线的句子: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分) 答: 21【小题 3】作者认为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音乐方面,他创 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
9、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 “春柳社 ”,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 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 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小题 2】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 “绚丽至极归于平淡 ”。( 3分) 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2分) 【小题 3】
10、赞同作者的观点。 (1分 ) 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2分)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 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 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 3分) 【小题 1】题目问的是 “做一样,像一样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作答时,首先要理解 “像一样 ”的意思,即指在这一领域有成就,然后要从文本中去筛选相关信息,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
11、使用概括性的语言。答出一点 一分,答出三点即可给四分。 【小题 2】题干中的关键词是 “绚丽至极 ”“归于平淡 ”,结合文本看,李叔同先生在音乐、美术、戏剧、诗词、教育等领域均有瞩目表现,成就斐然,从中可 概括出 “绚丽至极 ”的内容。文章中提到了先生的出家,平淡当指此。回答作用时,应结合该句在文中的位置进行思考。 【小题 3】理解作者的态度对学生来说不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严谨与不拘束指的各是什么。结合全文看,严谨主要体现在李叔同的认真负责上,不拘束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精神上。然后再联系文本,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
12、“生命 ”。 “生命 ”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 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 “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
13、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 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 “聊斋 ”,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 “人初静 ”,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 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
14、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 龋 sup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
15、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 “电火 ”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 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
16、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 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 注 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土 龋禾宓囊恢
17、置窬印br16. 【小题 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 17【小题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8【小题 3】文章最后 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 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 2】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18、。 第二问: 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小题 3】 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 “永恒之火 ”; 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小题 1】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 2】考查人称变换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 【小题 3】考查概括中心主题。结合全文分析灯火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19、列各题。 “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如何可能? 陶 武 百余 年来,儒学可以说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也引发了有关儒学发展的两种对 立观点,即 “儒学终结论 ”和 “儒学发展论 ”。就 “终结论 ”而言,有学者认为,儒学是历史的存在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趋于终结。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现代新儒学也许会将有某些成就。然而,儒学毕竟是属于中世纪的学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的超越,也已经随着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理论体系的完善与稳定而趋于终结 ”。他们由此认为,虽然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也不应离开儒学传统,但绝不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或开新,而是需要 “从世 界和人类社
20、会历史的发展中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各种学说(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的优秀成分吸收消化,进行综合创造 ”。由此可见,在他们看来,现代新儒学所追求的儒学发展已经终结,所谓“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也因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机制而最终要被一种新的传统、一种全新的学说 “ 和合学 ”所取代。 “和合学 ”以其所具有的理论思维架构和所要实现的人类和合的终极目标确实让学术界耳目一新,但是否就因此而 “取代 ”儒学,还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新儒学果真会因为对儒学之 “超越 ”与体系之 “完善 ”而终结吗 如此判断未必符合儒学发展的真实 轨迹,因为儒学不正是在为 “和合学 ”提供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过程中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广东省 湛江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语文
